微軟洞察:AI將為中國企業創新力、生產力、競爭力帶來超過兩倍提升
由微軟和IDC在亞太區進行的一項研究《迎接未來機遇:人工智能激發亞太成長潛力(Future Ready Business: Assessing Asia’s Growth Potential Through AI )》 顯示,到2021年,人工智能(AI)將助力中國企業的創新能力提升2.6倍,并將員工生產力提高2.3倍.。此外,78%的企業管理者相信,人工智能將大大增強企業競爭力——到2021年,積極應用人工智能技術的企業,其競爭力將提升超過2.4倍。
未來3年,人工智能將為企業創新力、員工生產力和競爭力帶來可觀增長
微軟公司執行副總裁,全球銷售、市場營銷和業務運營總裁讓∙菲力浦∙古德華(Jean-Philippe Courtois)表示:“積極營造創新文化、主動擁抱數字化轉型,將為企業賦予差異化的競爭優勢。中國企業管理者思想靈活、勇于創新,而且對于人工智能在企業發展中的價值認識得更明晰。今天,我們普遍認同,由人工智能驅動的技術將創造競爭優勢,并為經濟發展貢獻積極力量。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人工智能應用正成為企業業務發展的當務之急,同時也為我們的客戶和合作伙伴展現出廣闊的發展機遇。”
微軟公司執行副總裁,全球銷售、市場營銷和業務運營總裁讓∙菲力浦∙古德華
38%的中國企業開啟人工智能之旅, 7%的企業已經占得先機
這項研究顯示,中國市場上7%的企業已經將人工智能納入企業未來發展的核心戰略,31%的企業正在嘗試將人工智能部分融入企業發展戰略,總計38%的企業已經踏上應用人工智能之旅。但目前階段,仍有超過60%的企業對人工智能的應用持觀望態度,或者暫時沒有相關發展計劃。
最積極采用人工智能的7%的領先企業,很多已經實現了人工智能技術與企業核心業務的整合應用:其中,大部分企業建立了專業團隊來開發和驗證人工智能及高級數據分析模型;很多領先企業已經采用和部署了人工智能分析與應用工具,包括機器人流程自動化應用、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有些企業甚至已經具備了相當的人工智能自主研發部署能力,擁有自己的開發者、專家和數據工程師團隊來負責人工智能程序的部署、運行和監測;多數領先企業,已經建立起完善的企業數據管理流程,由IT部門、業務部門及法務合規相關部門共同參與打造、管理和運用面向未來的數據和人工智能平臺——凡此種種舉措,已經幫助這些領先企業取得了可觀的技術優勢和經濟效益,他們的業務收益平均達到了其它企業的兩倍。
在這些已經先行一步的企業看來,驅動他們積極應用人工智能的動力,主要來自于以下五個方面:提升利潤(28%的受訪企業將其列于首位)、加速創新(18%)、增強競爭力(14%)、提升效率(12%)、以及優化客戶體驗(11%)。
IDC亞洲及太平洋市場顧問運營副總裁 Victor Lim表示:“過去一年,積極應用人工智能技術的組織在上述這些方面,取得了15%~19%的顯著增長。未來3年到2020年,技術應用在這些方面帶來的持續進步將進一步顯現,預計將達到2.2倍以上的增長水平。其中最為突出的增長,將出現在加速創新和提升效率這兩個方面。”
得益于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大力支持,再加上大批充滿創新活力的人工智能人才匯聚于此,很多中國企業對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充滿熱情。目前,大中華區有超過2,500家企業用戶已經采用了微軟提供的人工智能相關技術和服務。運行在微軟智能云上,用于人工智能應用開發部署的認知服務,在大中華區的用量穩居美國之外的全球首位。
在人工智能創新和應用領域,很多中國企業都展現出了自己的活力和優勢。例如,AirDoc借助微軟認知服務和深度學習服務所開發的人工智能醫學影像識別應用,能夠幫助醫生快速檢測出由糖尿病引起的視網膜眼底病變(DR),可以顯著提升診斷效率和準確度。專注零售和風力發電行業的計算機視覺解決方案提供商擴博智能,將Azure IoT Edge、計算機視覺、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技術,結合到自主飛行無人機及物聯網設備中,搭載其解決方案的無人機能提供高達95%的機器識別精準度,將風力發電機葉片檢查的效率提升高達10倍。香港東方海外貨柜航運有限公司在微軟亞洲研究院的幫助下,開發出了一套強化學習方案,能夠對全球數千個港口間的空集裝箱運輸調配進行精準計算,在貨輪進港前就做出準確的安排,顯著提升了空集裝箱的轉運效率。小米剛剛發布了全新一代的小米9手機,其采用微軟基于神經網絡的語音合成服務,能以其代言人王源的聲音惟妙惟肖地進行智能對話,讓人工智能用最真實、自然的語音、語調和用戶互動交流。
61%的中國企業領導相信,人工智能將有助于改善未來就業
對于人工智能將給未來就業造成的影響,來自中國市場的企業管理者和員工,普遍持積極樂觀的態度。調查顯示,大多數人(61%的企業領導和84%的員工)都相信,人工智能將會幫助他們更好地完成現有工作,或者是減少現有工作中的重復作業。
人工智能對就業造成的影響(企業管理者和員工的看法)
“在未來3年內,人工智能創造的工作崗位,將比它取代的工作崗位多5800萬個。更重要的是,工作的質量將得到提升,這要求勞動者具備更高水平的技能和技巧。為了更好地應對正在到來的技術變革,我們必須未雨綢繆。在這個時間點上,我看到的更多是機會。”讓∙菲力浦∙古德華表示,“如果企業管理者能夠共同努力,幫助企業中的每個人積極擁抱和融入這場變革,我們就有能力快速彌補我們目前在技術和教育水平上的缺口。”
值得欣慰的是,86%的中國企業愿意投資于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相關的技能培訓。其中42%的企業,將員工的技術培訓與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發和應用,視為是同等重要,44%的企業愿意在提升員工技術技能上投入更大力度。70%的企業管理者同意,企業應該主動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幫助員工獲得駕馭人工智能所需的相關技能。
不過,到目前為止,仍有70%的企業尚未開始執行完整可靠的員工技能培訓計劃,在技術應用瞬息萬變的今天,這種狀況令人擔憂。培訓面向未來的勞動者,以適應工作方式的根本性變革,理應成為眾多企業不得不優先應對的當務之急,因為沒有具備相應技能的員工,人工智能的應用和推動發展根本無從談起。未來中國企業迫切需要員工具備的三項技能包括:靈活的適應性和持續學習的能力、數據分析技能,以及創新技能。當前,對具備前兩項技能的人才的需求尤為迫切。調查結果顯示,企業領導和員工,對于前兩項技能的認可程度存在著高達17%的認知差異——換句話說,適應性與持續學習能力、數據分析技能,正是時下員工需要快速補足的短板。
而對于企業管理者來說,他們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認識到企業的機會與責任在于要確保技術革新造福于每個人。微軟相信,人工智能有能力以技術來輔助和增強人類的能力,沒有人應該被這場技術變革所淘汰。從中國到全球,企業管理者應該積極行動起來,通過企業與員工的共同努力,與時俱進地贏得人工智能帶來的發展機遇與挑戰。
人工智能應用在中國面臨三大挑戰:缺少技術技能、缺少全面策略、缺少先進工具
這項研究從企業圍繞人工智能制定的策略、投資、文化、基礎設施、技術能力及數據準備度等六個角度,對亞太地區各市場人工智能應用及發展的成熟度進行了分析和對比。結果顯示,中國在亞太市場上明顯居于領先地位,特別是在投資和文化建設方面優勢明顯。但研究結果也明確指出,中國市場在全部六個角度中,仍存在明顯的短板:中國企業要進一步加速人工智能進程,還需要進一步鞏固基礎設施建設,并且增強技術能力的儲備,與此同時,很多中國企業還需要制定更明確的人工智能發展策略,并著力于提升數據的準備度。
“要在人工智能競賽中搶占先機,中國企業需要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準備度。企業管理者應該將人工智能視為其整體發展戰略的核心組成部分,并且著力于在企業內部打造鼓勵學習、靈活創新的文化環境。人工智能是一項有潛力引發根本性變革的戰略技術,只有堅持持續的投入,才能取得長遠的收益和成功,切忌急功近利地去追求眼前的回報。” IDC亞洲及太平洋市場顧問運營副總裁 Victor Lim解釋說,“開發、部署、管理、監控人工智能模型和應用,迫切需要大量的人才和先進工具,此外,還需要可靠、可用的數據基礎設施,以及與之相匹配的完善的數據管理機制。”
在推進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的過程中,多數中國企業面臨著具有代表性的三大挑戰:缺少專業技能、資源和可持續的學習課程;缺少全面的整體策略和企業領導層對持續投資于人工智能的重視;缺少高級分析方法、充足的基礎設施和先進工具以獲得能指導決策的業務洞察。
要從根本上改變觀念,戰勝這些挑戰,中國企業需要對人工智能做出真正長遠的戰略認同,并且積極提升自身“技術密度”——也就是在加速采納和應用技術創新的同時,積極增強和打造自身駕馭數字技術的能力。以下是微軟為企業提出的三點基本建議:加強員工技能培訓,才能駕馭新技術,提高生產力;營造適宜的文化環境,在企業內部積極鼓勵技術創新;擴展互聯互通,打破數據連接壁壘,充分發揮先進工具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