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內部孵化到對外上云:騰訊TAPD的十二年路
原創【51CTO.com原創稿件】近日,在騰訊新一輪架構調整后的***大會——2018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騰訊研發管理產品的代表之一騰訊TAPD公開亮相,向企業用戶展示凝聚騰訊十余年研發協作經驗的成果。
TAPD (Tencent Agile Product Development),全名為騰訊敏捷產品研發平臺,在騰訊內部服務了12年,支撐了QQ、微信、王者榮耀等上萬款產品的研發協作,經過多年的實踐打磨,于2017年5月正式對外開放。
2018年6月,TAPD發布《2018企業敏捷協作數據報告》,開放一周年來,TAPD已服務超過120萬用戶,為20多萬個項目提供支撐,服務企業覆蓋電商&新零售、企業服務、金融、教育、游戲、生活服務等20多個行業。
TAPD緣何發展如此迅速?讓我們一起探尋一下TAPD的前世今生。
2006-2015年:內部孵化,十年磨一劍
互聯網+時代,產品日新月異,對產品研發和迭代速度的要求也達到了***的高度。產品研發管理成為了眾多企業在產品創新和產品迭代過程中遇到的***難題:互聯網產品的研發流程不暢;產品的研發進度總是延期;嘗試敏捷方法,卻不能讓研發效率有所提升……
團隊想要保持持續創新,除了秉承以用戶為主的理念,一套行之有效的研發理念和方法也必不可少。騰訊在當時也面臨著這些問題。于是,2006年,騰訊聯合創始人、時任CTO張志東,漂洋過海把美國的敏捷理念帶回國,結合業界的思想精髓,創立了騰訊的敏捷研發體系。
2006-2011年:敏捷氛圍的營造和普及
此前的騰訊,也多是用傳統瀑布流的研發模式。為了在公司內部營造敏捷研發的氛圍,騰訊打造了一系列的敏捷培訓課程,進行了四百多場的敏捷培訓,同時組建敏捷教練團隊,指導各團隊的敏捷實施,并通過線上線下的敏捷實踐交流,幫助團隊交流和分享敏捷實施經驗。
通過一系列敏捷引導,最終騰訊不同團隊的敏捷實踐也日趨成熟。如何把敏捷迭代、小步快跑,快速改進、擁抱變化,用戶參與等核心理念和敏捷實踐落地,真正讓敏捷玩起來?在這樣的背景下,支撐騰訊敏捷項目管理的工具平臺TAPD也在2006年誕生。
成立的頭幾年,TAPD平臺嘗試了不同的功能,逐漸完善成為覆蓋敏捷研發生命周期全過程的一站式平臺,從產品概念形成、產品規劃、需求分析,到項目規劃和跟蹤、質量測試、構建發布等環節都能支持。
2011-2015年:支撐差異化敏捷實踐
隨著騰訊員工越來越多,項目越來越繁雜,產品覆蓋面越來越廣,每個研發團隊的研發模式也各不相同。如何才能為不同團隊提供一套通用的解決方案?TAPD在原有能力的基礎上,通過定制化引擎實現了各個模塊進行靈活定制,而且TAPD在其開放平臺提供了豐富的API接口,支持第三方應用的接入,從而支撐了內部差異化的敏捷實踐。
TAPD平臺在提升團隊協作效率的同時,幫助團隊敏捷自適應,實現資源透明共享,消除信息孤島,用高效的分布式協作,突破協作瓶頸。
在內部服務的十年時間內,TAPD支撐了騰訊敏捷發展的思想落地,也沉淀、固化了騰訊***秀的團隊敏捷實踐,逐漸總結出三種研發模型:
1、 迭代模型,也是使用最廣泛的。擁有穩定的迭代周期和發布節奏,交付周期是1到4周,這種模型包括微信等團隊都在使用。實際使用中也呈現出多樣性,比如有長短線并行迭代,有特性組并行的迭代等等。
2、 大象模型,主要使用在跨部門、跨地域的合作,周期一般為兩個月,最典型的案例是手機QQ團隊。
3、 極速模型,是單周迭代,特別適合互聯網的運營團隊。
基于這些不同模型,騰訊內部不同業務線、不同規模的團隊都能玩轉敏捷。
以手機QQ為例,手機QQ的團隊規模超過百人,整個團隊研發的流程相對來說比較成熟,他們對研發流程規范性的要求比較嚴謹。如何確保這樣的團隊快速高效運轉?答案是流程+工具。TAPD平臺提供了全生命周期的解決方案,包括反饋、缺陷、需求、任務、測試一系列的過程,幫助團隊做精細化的管理。
再以微信為例。早在微信的創業初期,團隊只有10人左右,所有的溝通都在Excel上完成。當產品小有名氣時,擴張到了30~50人,為了解決版本發布周期極不穩定、經常遺漏bug等問題,便引入了TAPD,尤其是其中的缺陷、迭代需求模塊,很好地幫助團隊完成了迭代節奏穩定、缺陷跟進等關鍵問題。當微信進入穩定期時,團隊規模擴張到了數百人,則對更完善的報表、項目進度、多項目協作以及發布跟進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TAPD也在隨之發展、成熟,已能通過靈活的模塊和功能配置,給予更好的支持,并且成為微信團隊最值得信賴的研發及溝通協作平臺。TAPD支撐了微信敏捷實踐,確保其穩定的迭代節奏,并且可追溯可跟蹤。用多個特性小組的管理模式,并行迭代,集中交付,使不同特性的小組得以自適應。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十二年來,騰訊內部的上萬款產品,都是在TAPD的幫助下,敏捷迭代、小步快跑,得以在市場上搶占先機。
而經過內部不同業務線、不同規模團隊的打磨,TAPD本身也在不斷迭代完善自身功能,并將這些敏捷實踐經驗沉淀下來,為之后的“走出去”鋪平了道路。
2015年至今:內部工具對外服務的轉身
近幾年,在轟轟烈烈的To B市場爭奪戰中,騰訊傾注不少:除騰訊云外,騰訊還有企業微信、騰訊文檔、公眾號、小程序、泛娛樂IP等服務B端的產品,甚至包括整個AI體系。連騰訊內部的服務部門,都在努力開放自己的能力,服務B端企業。新技術的大潮下,大數據、AI、云的快速發展催生了各種升級,坐擁10億C端用戶的騰訊,正在謀求如何發揮優勢讓價值***化的途徑。
與此同時,經過十多年的打磨,TAPD進入到成熟期,秉承著騰訊開放、連接的理念,TAPD也開始醞釀著走上云端,對外提供服務,將騰訊沉淀十多年的敏捷研發經驗和實踐分享給更多企業。
2015-2017年:邁出對外服務***步
2015年,TAPD迎來了***家外部客戶:同程旅游。通過這次合作,TAPD幫助同程旅游從瀑布流的研發模式,成功轉型為敏捷研發模式,敏捷迭代、小步快跑,在快速變化的旅游市場中奪得先機。
同年,美團與大眾點評合并。TAPD開始幫助新成立的美團點評高效地管理研發協作,也逐漸成為美團點評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從最初研發管理方式的轉型,到合并后面臨研發管理工具和方式的統一,再到業務擴張、團隊規模擴大帶來的種種挑戰,在美團點評這些重要階段,TAPD都實實在在地幫助美團點評***化解了相關挑戰,并且結合美團點評的實際情況,做了與美團點評內部系統的打通,大大幫助美團點評減少了研發管理方面的成本,提升了研發管理的效率。
此外,TAPD還依靠在騰訊離職員工圈子的發聲,積累了一批優質的灰度客戶,也驗證了其對外服務方向是可行的。
2017年至今:與云牽手 加重To B的砝碼
在經歷兩年內測期的蟄伏后,2017年5月,TAPD才正式全面對外服務。而“連接”成為TAPD對外服務后的關鍵詞。
騰訊云作為承載騰訊“下一個增長點”重任的業務,被賦予極高的期望。馬化騰本人也曾多次強調:“云是數字經濟的一個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云形態的數據中心會超越傳統數據中心”,“云將成為人工智能的強載體”。
TAPD在對外服務4個月后,與騰訊云合作。作為騰訊云生態面向開發者必不可少的一環,一起幫助更多開發者降低研發成本,提升研發效率,助力初創企業快速成長。
TAPD與騰訊云合作,顯然是一種雙贏的選擇。從業務層面看,TAPD作為研發協同類產品,與騰訊云的業務可以說是相輔相成,二者的結合,不僅可以為用戶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也可以起到相互引流的作用。從技術層面看,騰訊云的技術支持,也為TAPD開展SaaS服務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保障。
與此同時,TAPD也作為企業微信的“團隊協作”類第三方應用,上架企業微信應用市場,與企業微信一起為企業用戶提供“溝通+協作”的解決方案。
當然,TAPD與企業微信是一種天然的合作關系,溝通與協作的打通本來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企業微信解決企業溝通痛點,TAPD提升企業研發協作效率。TAPD現在作為企業微信的第三方應用,一方面為企業微信擴大了生態圈,另一方面也為TAPD自身增加了獲取用戶的渠道,拓展了移動端的使用場景。
除了與公司內部的兄弟部門形成合力,TAPD還連接了更多主流研發工具和服務,豐富敏捷協作生態,以提供更高的用戶價值。
后記
顯然,騰訊越來越注重開放和連接,將內部成熟產品免費對外開放,并對外輸出成熟的研發管理模式,通過服務連接中小企業,為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云化分享”是實現這一目標的不二之選。
根據艾瑞發布的《2017年中國企業級SaaS行業研究報告》,2017年國內SaaS行業市場規模約為168.7億元,增長率為32.3%,未來幾年仍將保持30%以上的增長率。中國SaaS市場占全球的比重將從2017年的5.5%增至2020年的9.4%。可以說,未來中國的SaaS市場大有可為。另據IDC***發布的《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半年度跟蹤報告》,未來3-5年,中國SaaS產品將進一步向“平臺化”、“垂直化”發展,而協同應用市場作為發展相對成熟的細分市場之一,尚未出現“獨角獸”類的標桿企業。這些都給了TAPD發展的機會和方向。
自上世紀80年代誕生,到現在的高速增長,協同概念讓上世紀90年代逐漸被邊緣化的OA重新煥發了青春。時至今日,協同軟件在現代企業的信息化之路上已然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了騰訊,阿里、華為、百度等互聯網巨頭,近年來也紛紛進軍研發協同領域SaaS市場,這一領域的競爭愈發激烈。騰訊的TAPD十年磨一劍,孵化了上萬款成功產品,助力企業的研發更高效、協作更敏捷,與云牽手之后, 成功打入SaaS市場,TAPD未來的路,值得期待!
【51CTO原創稿件,合作站點轉載請注明原文作者和出處為51CT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