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京東之后 華為也被曝停止社招
聯網寒冬籠罩之下,企業“縮招”成了降低成本的一個方式。就在各大企業否認裁員消息的時候,華為正式發文“縮招”。《北京青年報》消息稱,華為日前內部發布了《關于落實公司人才供應策略的決議》(以下稱“決議”),宣布“華為公司原則上停止普通社會招聘”,不在優秀往屆生、關鍵稀缺人才以及公司專項招聘范圍之內的各部門不得發放offer,特殊情況需經輪值董事長審批。
決議顯示,公司整體人力缺口和新鮮血液的補充,絕大部分將由應屆生招聘滿足(含優秀往屆生),能力補充由關鍵稀缺人才招聘滿足,其他人才缺口以內部調配為主。
決議還要求加大優秀往屆生(華為已發offer而沒有來華為報到的優秀畢業生)獲取力度,擴大海外留學生招聘,優化實習生的使用機制,加大優秀實習生使用。
當然,華為也對“原則外”的情況進行了規定,社會招聘只對“19級以上的關鍵稀缺人才”開放。據悉,這類員工一般是有12-15年工作經驗的行業佼佼者,覆蓋領域包括:IT、公有云服務、人工智能、視頻監控、互聯網生態與運營等。
有華為內部員工向《北京青年報》透露,此舉是為了縮減用人成本。根據華為發布的2017年年報顯示,其用在工資、薪金及其他福利上的費用達1402.9億元,同比上漲15.11%。按照目前18萬員工計算,華為人均年薪達77.94萬元。
相較而言,同是手機制造商的小米,2017年雇員工資福利支出為40.5億元,按照當時1.4萬員工數計算,小米員工平均年薪福利在28萬元左右。
即使拿華為的薪資水平與騰訊比較,也具有絕對優勢。騰訊公布的2017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去年上半年,公司所發薪酬達160.17億元,按照當時逾4萬名員工計算,人均薪酬近40萬,不及華為。
此前,阿里和京東也相繼被曝出“裁員”的消息。有應聘者在職場社交應用脈脈上留言表示:阿里已全面縮減headcount(人員編制),所有業務線都不批offer,包括技術,近期招不上來的可能就會被砍掉了;京東也被傳“全面停止社招,文件已發出”。
但這一消息很快遭到兩方否認。京東方面表示:“目前社招需求仍很大”。阿里方面則稱: “這只是阿里巴巴近期的一次人才盤點和人才體系升級。”“阿里永遠會在人才上投資。阿里巴巴是在人才投資上投入***的企業,其對人才的持續投入和要求,超過了國內任何其他公司。這是阿里巴巴***科技,升級組織的必然途徑。”
無論“縮招”是否真實,不可否認的是,整個互聯網行業的人才需求正在下降。智聯招聘平臺大數據顯示,2018年二季度,IT/互聯網行業的招聘職位數同比減少6%,***出現需求的負增長。
對于互聯網用人需求退潮的原因,中國就業研究所所長曾湘泉表示,與創業公司的生存周期相關。
不過,全天候科技文章 也提到,隨著互聯網人口和流量的紅利已逐步衰減,企業間的競爭愈加激烈,行業利潤受到一定程度擠壓。雖然人力結構的調整被認為是公司控制成本的一個常用手段,但并非互聯網所有行業都在收縮陣線。例如,很多AI方面的獨角獸公司今年就開始大范圍校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