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發展趨勢系列之十四(2018)
接上篇:
- 《物聯網發展趨勢系列之一(2018)》
- 《物聯網發展趨勢系列之二(2018)》
- 《物聯網發展趨勢系列之三(2018)》
- 《物聯網發展趨勢系列之四(2018)》
- 《物聯網發展趨勢系列之五(2018)》
- 《物聯網發展趨勢系列之六(2018)》
- 《物聯網發展趨勢系列之七(2018)》
- 《物聯網發展趨勢系列之八(2018)》
- 《物聯網發展趨勢系列之九(2018)》
- 《物聯網發展趨勢系列之十(2018)》
- 《物聯網發展趨勢系列之十一(2018)》
- 《物聯網發展趨勢系列之十三(2018)》
- 《物聯網發展趨勢系列之十三(2018)》
10月21日為工信部中小企業領軍人才班分享《物聯網發展趨勢》,在分享的趨勢中,分析了物聯網的設備專業化和集成化兩個維度的發展規律。下面將這部分內容分享出來。
專業化和集成化
我是從導航設備的發展過程,發現了專業化和集成化的維度。
這里的專業化指的是一些物聯網設備是針對于某些應用的專用設備,具有專業用途,比如車載導航設備,這個設備是導航專用的,是專業設備。而集成化是指,一些通用設備集成一些專業功能,比如手機上安裝有GPS,安裝上導航軟件之后,手機的導航軟件就具有導航功能,導航功能被集成到了手機上。
類似的還有:
- 卡片機是照相專用硬件,而智能手機上的照相功能是標配,而卡片機的市場已經萎縮了;
- 智能手環在發展早期曾經非常熱,隨著智能手機上傳感器種類的豐富,一些功能已經被集成在手機上了,比如微信運動,就具有以前智能手環的很多功能;
- 一些物流專有設備,現在已經集成到了手機上;
- 交通卡被集成在手機上;
- 信用卡被移動應用所取代。
所以手機作為一個通用的智能終端,已經集成了很多功能。
手機的集成功能,將小米曾經提出來的智能硬件的鐵三角:云、智能終端和硬件設備。
演變為:智能終端上增加傳感器,替代智能硬件/設備。
物聯網早期的集成化趨勢
物聯網發展早期的集成化趨勢有幾方面因素造成:
1. 物聯網技術不成熟,還需要人來干預。
比如導航軟件,導航技術不成熟,有時候導航給出的建議并不是***的建議,還要人來決策,這個時候人與導航的互動多,導航不斷完善的過程中,需要及時更新。而人的使用的便捷性、更新頻率高,使手機導航的用戶增加。
物聯網發展的最終目標是讓人盡量少的參與到物物之間的操作互動,設備之間完全由機器來決定。但物聯網發展早期,傳感器、執行器、控制器的功能都不完善,完全由物與物之間的調用還不能保證確定性,所以中間環節需要人來參與,人與機器之間交互需要一個界面,而智能手機無疑是***的人機交互的工具,所以發展早期依賴于智能終端。
如果導航、自動駕駛完善后,通過輸入目的地,導航能夠匹配***路線,兵輸入到自動駕駛系統,完全由機器控制,人就可以從駕駛的過程中解放出來。到那個時候,汽車的控制系統與導航系統又會專業化,但早期,還是會先集成化。
2. 物聯網智能設備缺乏完善的開發生態
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得益于移動開發者生態的完善,形成了平臺、開發者、平臺服務機構、用戶等閉環完善的生態。大量的開發者開發出功能豐富的產品,而用戶可以在生態中找到自己需要的產品功能,并未軟件付費。
所以移動互聯網的開發者生態促進了行業的發展。
但是智能設備的開發生態還不完善,導致產品豐富程度不高,不能激發用戶的使用熱情,從而不能激活市場。當手機上的傳感器越來愈豐富之后,利用完善的開發者生態,吸引了更多的用戶進入生態。
如果智能硬件的生態完善后,智能硬件的專有功能會分離,甚至手機的功能也會重新專業化。比如可能手機屏幕、耳機、和中控分離??刂朴山渲?,手機的顯示通過AR眼鏡,耳機與話筒由三個設備共同組成手機的業務功能,在這個生態中,吸收更多的智能硬件產品進入由中控系統控制的生態中。
所以物聯網的發展,有可能經歷先功能集成,然后再功能專業分離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