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生意怎么做?聯網平臺四大功能來助力
物聯網企業有很多種,專攻傳感器、芯片的,主打通訊模組的,深耕平臺建設的,或者扎根在各垂直行業領域的……產業鏈的豐富超乎想象,時代背景下,大家都將成為物聯網企業。
但這時,隨著設備和人之間各種遠程交互的擴散,物聯網解決方案不可避免地變得更加復雜和動態,將涉及更大的設備生態系統,并且比傳統的企業應用軟件發展得更快。
如此一來,物聯網的發展似乎挺費勁?但我們一直在說的就是,別忘了物聯網平臺的樞紐作用。
一、物聯網平臺是企業發展前進的新車輪
物聯網平臺起源于物聯網中間件的形式,其目的是在硬件層和應用層之間起到中介作用,管理二者之間的所有交互。這時,通過不同的協議和網絡拓撲,物聯網平臺將完成從設備端收集數據、配置和控制遠程設備、管理設備以及空中固件更新等任務。
尤其為了用于現實中的物聯網生態系統,物聯網平臺有望支持與幾乎所有的連接設備間的集成,并與設備使用的第三方應用程序相融合。這種獨立于底層硬件和懸垂軟件的特性允許物聯網平臺以十分簡單的方式管理任何類型的連接設備。
再往后,物聯網平臺更加懂得根據客戶需求定制了。它們在硬件和應用層引入了各種有價值的特性,比如前端分析、設備上的數據處理、為基于云的部署提供組件等等。
這樣的發展歷程下來,我們能夠看到,物聯網平臺最核心的行為準則是,幫助客戶實現從端到端的解決方案的構建,減少企業重復造輪子的低效性,讓大家更加專注在最擅長的核心業務之上。
二、我們能用物聯網平臺做什么?
物聯網平臺是企業發展必要的工具。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同類型企業應用時的側重點不盡相同。
1. 智能設備供應商和初創企業——管理優化
- 發展痛點:缺乏連通性、軟件易用性不佳、服務和內容的單一、商業模式不明顯……
- 改善方式:通過聯網平臺,企業可以為產品配備遠程控制和實時監控功能、增加可配置的警報和通知、可插入的云服務,并且實現與消費者的智能手機和其他設備的集成。
- 案例舉例:深智云智能門鎖解決方案、機智云智能管家APP
2. 工業、農業和運輸部門的公司——成本優化
- 發展痛點:產能過剩、成本上升、管理方案落后、割裂的煙囪式系統……
- 改善方式:收集傳感器數據之后,通過物聯網平臺,企業可以實時進行生產分析,進而完成預測性維護、生產管理、工藝流程優化等目標,最終在降本節能、高效運營上體現成果。
- 案例:根云智慧機床解決方案、華為車聯網解決方案
3. 智能城市與智能能源集成商——優化開發
- 發展痛點:應用開發不足、平臺建設不夠、項目間缺乏有機聯系、信息孤島產生……
- 改善方式:在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龐大的物聯網產業結構中,系統集成商的地位極其重要。物聯網平臺可以幫助企業快速開發物聯網基礎設施,用最高效的形式,為客戶打包提供譬如聯網汽車服務、智能電網計量、空氣質量監測、智能建筑部署等典型的功能服務,加速端到端的一體化。
- 案例:阿里ET城市大腦、遠景能源江陰分布式風電項目
4. 零售、醫療、接待和旅游領域——提升客戶體驗
- 發展痛點:渠道依賴、營銷體系建立難、資源配置的不均衡……
- 改善方式:這類領域十分講究提供高度個性化的服務,確保客戶與企業間的無壓力交互。這種情況下,物聯網平臺將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匯總分析,一些精準營銷、遠程醫療等方案將從中產生,進而節省雙方的溝通時間,使業務更體現出策略性。
- 案例:萬里云遠程醫療監測方案、阿里云零售大數據分析解決方案
管理優化、成本優化、簡化開發、提升客戶體驗……在不同的行業類型里,物聯網平臺有著不同的發展方式,推動了整個大產業的變革。
三、 支撐產業變革的物聯網平臺關鍵能力
看懂上面這張圖,我們可以通過幾個層次,掌握平臺基本的功能組成。
首先,平臺通常位于云或者現場數據中心,設備連接到平臺,可以直連,但在目前邊緣計算的趨勢下,很多情況中設備會首先連接到物聯網網關,進而才與平臺建立通信。
而且,一個物聯網平臺本身可以分解成幾個層次。
底層是基礎設施級別,這是支持平臺運行的東西,用戶可以在這里找到容器管理、內部平臺消息傳遞、物聯網解決方案集群的編排等組件。
然后是通信層,為設備啟用消息傳遞。換句話說,這是設備連接到云以執行不同操作的地方。
往上便能接觸到平臺的核心物聯網功能。包括最重要的數據收集、設備管理、配置管理、消息傳遞,OTA軟件更新等等。
在核心物聯網功能之上,還有另一個層,它與設備之間的數據交換關系不大,而與平臺中的數據處理有關。可視化、生成自定義報告、規則引擎、分析、警報通知等功能都將在此建立。
以上一般是通用功能,而目前市面上相互競爭的平臺還會提到另外一些點,比如安全性,比如彈性部署能力,比如允許用戶添加自己的特定于行業的組件和第三方應用程序的定制化服務……
四、 車輪滾滾向前,物聯網平臺的進化之路還很長
正如Gartner曾預測下一代商業生態系統將越來越數字化、智能化和互聯化。物聯網平臺在這之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自然也面臨著越來越高的需求門檻。
1. 數字雙胞胎(Digital twins)
“數字化雙胞胎”是指以數字化方式拷貝一個物理對象,通過提供真實世界設備和系統的全面數字表示,模擬對象在現實環境中的行為,從而對外部和內部事件做出更快的響應,提高企業產品研發、制造的生產效率。
概念很深,但我們可以通過下面一段話嘗試理解。
“到了2035年,當航空公司接收一架飛機的時候,將同時還驗收另外一套數字模型。每個飛機尾號,都伴隨著一套高度詳細的數字模型。”美國《航空周報》兩年前的預測,正是對Digital twins作了鋪墊。
數字雙胞胎的范圍很廣,從資產庫存、預測維護、事件模擬到使用分析,統統都有覆蓋。而數字雙胞胎的實現,需要物聯網平臺提供高度靈活的設備管理功能,可以根據用例處理任何復雜程度的設備。
2. 人工智能
隨著物聯網項目的不斷落地與普及,我們越來越期待利用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來從收集到的數據中提取更多的見解。
自動駕駛、機器人、智慧醫療、人臉識別紅綠燈等等這些,都是已經在實現或是可以期許的未來。那么,為了支持這些尖端的解決方案,物聯網平臺的設計必須與人工智能系統靈活集成,并提供可伸縮的、有彈性的設備編排。
3. 從云到邊緣
使計算和數據處理能力更接近于物聯網生態系統中的設備終端,這是物聯網平臺近來受到關注的最大原因。
通過云和邊緣的結合,企業可以更高效實時,輕松迅速地處理當下業務。當然,向邊緣的演進并不容易,物聯網平臺在作為開發工具以外,更重要的是要穩定支撐起數據計算中心的作用。
總結
碎片化的物聯網市場,潛藏著物聯網平臺的眾多落腳之處。聯網平臺的四大功能——設備管理、連接管理、應用使能、應用分析,恰恰與文中提到的設備管理優化、成本優化、一站式開發、提升用戶體驗有著直接關系。我們也還可以期待,未來插上人工智能、邊緣計算翅膀的IoT平臺,將成為物聯網企業積極擁抱的對象。原因無他,但好用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