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分布式存儲,能否引起云存儲平臺的變革?
據相關數據顯示,到2020年時,全球聯網設備的數量將超過200億臺。它們將產生海量數據,隨之而來的,是要對這些數據進行管理、存儲和檢索,加之消費者個性化軟件以及跨越多個業務部門共享數據的必要性,都對數據存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像以太坊這樣的區塊鏈不是為了數據存儲和管理而設計的,使用區塊鏈來存儲和管理數據會耗費太多的空間和時間。
盡管去中心化存儲體現了區塊鏈的一些重要特征,但我們仍要重新思考數據“在區塊鏈上”的存儲方式。
如何在區塊鏈上存儲大量數據,又不會造成擁堵、延遲等現象?還能撐起新應用的落地與使用?這成為當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當前的數據存儲問題
雖然區塊鏈日益興起,但它不是唯一一項正在顛覆現有存儲系統的技術。人工智能(AI)和物聯網(IoT)也在挑戰當前的存儲邊界。
這些新的工作方式更加以數據為中心,涉及的數據量也更大。而當下,全球范圍內的中心化數據庫出現了嚴重的數據泄露。企業對數據的依賴導致海量數據被存儲在易受攻擊的中心化數據庫,構成了前所未見的巨大風險,令人十分憂心。
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應用也帶來了新的挑戰,因為它們將使用大量數據,而這些數據需要進行存儲和管理。
去中心化存儲的工作原理
去中心化存儲將集合區塊鏈技術的最佳功能,滿足存儲大量數據的實際需求,把數據分布到多個網絡節點,類似于區塊鏈的分布式賬本技術。
目前,單系統甚至云端數據庫都是高度中心化的,這使它們很容易淪為黑客的攻擊目標,而且公司的系統及易受到影響(比如斷電)。
相比之下,去中心化存儲不會遇到這些問題,因為它利用了異地分布的區域性或全球性節點。假若單點受到攻擊或是出現斷電,不會造成災難性影響,因為其他地方的節點會繼續發揮作用。
盡管去中心化存儲體現了區塊鏈的一些重要特征,但我們仍要重新思考數據“在區塊鏈上”的存儲方式。隨著交易量大增,區塊鏈自身也必須想辦法解決可擴展性問題,所以在區塊鏈上存儲大量數據,這樣的想法似乎不太可行。
對當前的數據存儲服務提供商來說,最重要的是,節點和設備不是單一公司所有,而是屬于很多個人。購買數據存儲服務的客戶可以獲得一個全新的供應市場,而不是他們現在面對的寡頭壟斷市場。
這個市場將出現一些新面孔,人們對數據存儲方式的理解也將改變。
雖然去中心化數據存儲要成為公認的首選,或許尚需時日,但在一個數據量越來越大、且越來越受重視的世界里,它已然提供了一種更安全、高效、可擴展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