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正式宣布:無人車即將在2018年量產!
剛剛,百度正式宣布:無人車將于2018年實現量產!
顛覆來臨!看似遙遠的未來真的來了!你準備好了嗎?
無人駕駛小巴車將提前量產
在國內無人車領域,百度是一直有希望首個實現量產的企業。此前,業內判斷百度無人駕駛汽車將于2020年實現量產,但在近日舉行的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CEO李彥宏宣布,百度將與金龍汽車合作生產一款無人駕駛小巴車,2018年7月份將提前實現量產。
這款無人車被命名為“阿波龍”,《經濟日報》記者看到的樣車顯示,該車沒有明顯的車頭車尾,車廂內沒有方向盤、沒有油門踏板,三面布置著沙發,看起來很像一個有殼子、帶輪子的沙發包廂。 “對于真正的無人駕駛而言,方向盤和駕駛踏板都是多余的。”金龍客車工程研究院院長陳衛強介紹,因為取消了傳統汽車的部分零部件,“阿波龍”只有家用A級車大小,可以停在私家車位上,并能搭載14個人,載客量幾乎相當于3臺轎車。
除了金龍汽車之外,
江淮汽車也將在2019年生產“阿波龍”第一代汽車,
北汽定于2019年生產自動駕駛汽車,
奇瑞汽車定于2020年推出自動駕駛汽車。
事實上,在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已有一款已經上路的無人駕駛汽車——掃地車“奧森智行者”,該車就是利用百度“阿波龍”平臺支持的自動駕駛汽車。
中國在自動駕駛領域遙遙領先
目前,中國、美國、英國等國政府相繼推出人工智能國家戰略,人工智能相關領域及產業發展已成為全球科技創新的新焦點。在中國,“人工智能”作為新興產業的代表,被寫入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國務院也正式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
在全球范圍內,美國和中國在自動駕駛領域遙遙領先。德國和日本盡管以汽車聞名,但它們已經在這場浪潮中落后了。
“關鍵的區別在于人工智能,”中國自動駕駛汽車公司景馳的聯合創始人韓旭表示。“中國和美國在人工智能領域處于領先地位。”在自動駕駛法規方面,中國和美國也在領先。
馭勢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構架師彭進展認為,人工智能最重要的是要落地應用。中國有最豐富的場景,在計算力和數據力方面都有強大的優勢。此外,中國還擁有政策優勢,“新的科技、新的產品在一個全新的地方應用是最好的。中國有很多新區、新城的規劃中就包括無人駕駛的公交和汽車。”
深圳市人工智能行業協會會長、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董振江說:“中國將人工智能作為一個國家戰略,又印發了國家規劃,這比其他國家要領先一步。至少在應用層面,中國的人工智能將很快在世界上處于領先位置。”
據專家提示,關于無人駕駛分級有多種描述,大體可分為4種,其中:
L2級是一種先進的駕駛員輔助系統;
L3級指有條件自動化,只能在有限的情況下發揮作用;
L4級是指高度自動化的系統,它可以完成人類司機能夠完成的多數任務,但只在有限的地理區域有效——即地圖繪制完善的區域;
L5級是成熟的無人駕駛系統,可以自動開到任何地方。
搭載了智慧車載系統的車型屬于L2級,它具備對話、導航、放音樂、打電話、買票訂餐、檢查車輛狀況等功能,可以為司機提供駕駛輔助。
但高級別無人車是個極其復雜的系統,是人工智能技術的集大成者,大數據、云計算、高精度地圖、精準圖像識別、語音識別、深度學習能力缺一不可,目前具備高級別無人車生產能力的企業屈指可數。
全球加速進入自動駕駛L3時代
一汽智能網聯開發院網聯產品開發主任李立安表示,目前全球已經加速進入了自動駕駛L3時代,2020年是全球主要OEM實現L3級智能網聯車的節點。對于車企來說,智能炫酷的人機技術是核心競爭力,汽車不再是冷冰冰的交通工具,而是可以與人對話交流的、有情感的交通工具。
跨行業的企業同樣能在無人駕駛汽車市場分一杯羹。由于汽車智慧網聯的發展,未來的汽車制造商將不再孤立、單個作戰,他們必須通過整合互聯網資源,打造智能產業生態。比如,生產激光導航儀的廠家、高精度地圖廠家,這些原本與傳統車企沒有必然聯系的企業,都會成為智能駕駛汽車產業鏈上的重要環節。
從目前來看,智能駕駛在賦能傳統車企,百度、騰訊、阿里等互聯網企業都選擇了整車制造商作為合作伙伴,但市場上的一些新生力量也不容忽視。比如百度的無人駕駛技術平臺“阿波龍”,從7月份發布至今,已經有6000多個開發者投票支持該項目,1700多家合作伙伴加入了“阿波龍”,100多個合作伙伴申請使用“阿波龍”的開放數據。到今年年底,“阿波龍”將開放一系列新的能力,使車輛能夠在簡單城市路況下完成自動駕駛任務。同時,會開放更多的數據及數據上傳的接口。2018年12月份,“阿波龍”會開放特定區域高速和城市道路自動駕駛數據。到2020年12月份,高速和城市道路全路網自動駕駛數據會對外開放。這些數據幾乎涵蓋了無人駕駛汽車研發、上路所需的全部流程,將為整個行業的發展提供有效的參考。
無人駕駛離我們還有多遠
人工智能正在改變傳統駕駛行為,“人工智能+交通”已經成為資本市場的熱點。來自騰訊研究院的報告顯示,在我國人工智能企業中,輔助駕駛、自動駕駛領域的融資總金額排名第三位,達107億元,僅次于計算機視覺圖像和自然語音處理領域。該報告分析認為,由于我國在輔助駕駛、自動駕駛領域的企業僅有31家左右,卻擁有排名第三的融資額,意味著投資者十分看好這一領域。
投資者的信心來自于我國具有的獨特優勢。從事無人駕駛技術研發的馭勢科技首席架構師彭進展說,我國各大城市有豐富的交通場景,有海量的交通數據,為無人駕駛算法的訓練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然而,實現人工智能與交通的深度融合仍然存在難點。彭進展表示,無人駕駛是人工智能在交通領域應用的核心場景,實際上是一個涉及城市整體交通運營的綜合性問題,包括環境感知、智能決策和規劃、智能控制等多個領域,在這些相關領域都取得突破尚需時日。
深圳市索菱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車聯網業務中心產品經理張楊說,要實現智慧交通,除了無人駕駛之外,還要解決車與車、車與云端之間的通訊問題。
“未來,我們要利用傳感器、高清攝像頭、激光雷達等工具,采集道路基礎設施、交通信號燈以及車輛的實時信息,算法會結合這些信息做出正確的指令。”他說。
新一輪的探索已經開始。近日,科技部決定,依托百度公司建設自動駕駛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而“城市大腦”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的工作將由阿里云公司承擔。
未來已來,
新時代有新作為,
新一輪的探索已經開始,
讓我們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