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Com推動機器人到工程領域“探寶”
2018年8月17日上午,“RoboCom國際公開賽——中國工程檢修機器人雙創大賽”在北京的世界機器人大會上正式啟動。
該項賽事由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中國制造企業雙創發展聯盟等聯合主辦,由中國工程院王復明院士擔任賽事專家委員會主任。

眾所周知,從80年代以來,道路、橋梁、隧道、涵洞等基礎設施的建設迅猛而廣泛,萬億市場的工程領域,運營到今天,很多基礎設施已經進入了 “中年狀態”。
為了保障基礎工程設施更健康、更耐久、更安全,從打破行業界限、搭建開放共享平臺、匯聚人才技術及信息資源出發,中國工程院王復明院士2017年牽頭成立了“工程醫院(總院)”,致力于在工程基礎設施檢修全產業鏈上推動智能檢修技術的應用和養護模式的變革。

目前工程基礎設施的檢修普遍以人工檢修、機械化作業為主,隨著在役工程基礎設施規模的擴大和服役時間的增加,傳統檢修方式在作業效率、可達性、準確性、安全性等方面不能很好滿足日益增長的工程基礎設施檢修需求。同時,隨著機器人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和成熟,使用海陸空機器人(包括無人機)代替人進行工程基礎設施檢修的技術條件逐漸成熟。
從推進制造強國與網絡強國戰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和《制造業“雙創”平臺培育三年行動計劃》出發,在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中國制造企業雙創發展聯盟等的指導下,從打破工程建筑領域與機器人領域的行業界限出發,以工業互聯網、大數據技術搭建線上開放共享的“中國工程智能檢修雙創平臺”為目標,結合線下的工程基礎設施智能檢修學術論壇會議、創業大賽、應用創新競賽活動,匯聚人才技術及信息資源,面向工程的“體檢-診斷-修復-搶險”,聚集融合機器人及人工智能等現代技術為一體的綜合性解決方案,“RoboCom國際公開賽——中國工程檢修機器人雙創大賽”應運而生。
據悉,RoboCom國際公開賽由工業和信息部人才交流中心主辦,2016年,在中國電子學會指導下,RoboCom國際公開賽在世界機器人大會第一次隆重登場。在賽事的首席科學家、德國漢堡科學院張建偉院士的指導下,賽事分為3類:易于引發社會公眾關注的青少年賽事,面向培養高校學生的產業實踐和創業創新賽事,面向產業需求的專業應用領域賽事。
RoboCom系列賽事經過了3年發展,2018年,連續舉辦了數場青少年賽事活動,如7月11日在蕭山機器人小鎮舉辦的RoboCom全國總決賽,7月26日在武漢開發區舉辦的RoboCom全球錦標賽,在北京2018世界機器人大會現場舉辦的RoboCom精英賽等,參賽人數數萬人,覆蓋數百萬青少年群體,成為我國自主組織的大型青少年賽事活動。
2018年7月25日,組委會在武漢開發區舉辦的首屆RoboCom國際高端人才創業大賽,以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技術為主,面向全球專業排名前100院校、全球500強企業的高端人才,來自英國、法國、澳大利亞、日本、美國等國家和地區的近50個團隊中的15個優勝團隊參加了現場決賽,“車聯網及智能汽車主動安全系統”、“智能道路檢測機器人系統”等9個項目落戶武漢開發區。
首屆“中國工程檢修機器人雙創大賽”,將結合“工程醫院”、長江流域重大基礎設施的工程安全、珠港澳大橋運行維護安全等現實工程的檢測、修復等問題設立賽項,采用路演和產品(系統)展示相結合的比賽形式,期待萬億級的工程領域,能夠成為“機器人產業”騰飛的基礎,能夠推動工程檢修機器人產業聚集區的形成,為工信部的制造業雙創工作貢獻自己的力量,為工程檢修機器人產業做出貢獻,保持我國工程領域的技術領先優勢。
備注:“中國工程檢修機器人雙創大賽”所涉及的工程檢修和運維階段內容,而根據德國漢堡科學院張建偉院士的設想,后續計劃擴展到涉及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建造,是一個史無前例的復雜系統工程,要通過廠區規劃、建筑設計、室內設計、供應鏈及施工管理、建筑機械、分布式傳感網絡、物聯網、設施維護、安全環保、乃至設施家居體驗的各類專家,與自動化、機器人、工業工程、人工智能的專家的密切合作、討論,基于標準化、智能化建造和運營管理理念,通過基于大數據、超級運算的設計規劃、過程仿真及優化,找到全局最優(低建造成本,低維護運營費用,節能環保、低碳排放,高用戶體驗)的規劃、設計、預制、物流、建造以及維護運營方案,使用自主研發或與生態伙伴聯合開發的軟硬件系統,實現少人(最終到無人)的工程實施,并提供良好有效的用戶使用體驗,獲取在未來工程建筑行業的獨一無二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