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金競爭焦點轉移中再融等合規平臺占領先機
2017年是互金監管***的一年,在合規的重壓之下,網貸平臺如何實現新生態下的“破與立”已迫在眉睫。在大額標受限、金交所產品下架的環境下,網貸未來發展的方向已經十分明朗了,行業已經開始向縱深轉移,有的平臺轉型做了理財超市,涉足基金、黃金、信托、保險、P2P的銷售;有的平臺則專注小額分散,深耕垂直細分領域,與產業鏈深度融合。顯然,對于理財超市而言,畢竟是少數,小額分散才是主流。
中再融自成立之初,就布局于再生資源產業,系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下簡稱中再生協會)唯一指定互聯網金融平臺,面向中再生協會下屬的1000余家會員及10000余家企業提供融資服務。
再生資源備受世界關注,也是近年來國家大力扶持的項目,為鼓勵再生資源行業發展,國家從宏觀上提出了五大措施:
一、政策上加以積極引導,這包括價格政策。政府鼓勵使用風能和太陽能,成本高出常規能源的部分在全國分攤,這就是費用分攤機制。
二、采取財政和稅收的優惠政策,包括建立專項基金給予補助,也包括減免稅收。
三、培育市場。市場是十分關鍵的,市場的培育也包括對市場份額的強制和對市場環境的改善。比如,建筑商、房地產開發商要逐步在房地產開發中,安裝一些利用太陽能的構件等。
四、加強可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效率,加大科研投入、提升設備技術。
五、加強對可再生資源的意義和利用方法、途徑的宣傳,提高全社會公民的意識,提高全民參與的程度。
同時,固廢、危廢也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是再生資源行業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再生資源產業的發展可以說是主因、外因的條件都非常成熟。伴隨“十三五”規劃的逐步實施和“土十條”等法規政策的出臺,危廢產業發展持續升溫。在危廢禁令頻出的政策環境下,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增量危廢進入市場。到2020年,我國危廢市場有望形成2000億元以上的規模。
在這樣的環境下,中再生協會戰略入股中再融,對于有融資需求的企業,協會為其信用背書,對企業經營狀況、營利能力等因素都有詳細數據和調研,對于中再融平臺而言,能夠有效識別和過濾風險。在協會有效甄選之后,中再融依托自身三級異地交叉風控,實地下戶對貸款方的企業經營、財務狀況、履約能力進行審核,確保項目的借貸資格和準入門檻完整真實,以降低項目風險性。
因此,中再融面向的再生資源企業在未來是一個充滿機遇的藍海市場,在整體上可以確保企業的營利能力和履約能力,在這個“資產為王”的網貸市場,是殊為難得的。與此同時,大多數再生資源回收所需要的資金周轉額度多在50萬-100萬,而對于中再融平臺而言,這樣不僅可做到小額風散,更利于有效防范風險。
在過去,網貸野蠻生長的時候,平臺如雨后春筍般生長,各大平臺都在搶占資金端,隨著投資人趨于理性、監管政策的落地、互金平臺去蕪存精,優質資產端的匱乏形勢凸顯,互金行業競爭焦點也悄然轉移。中再融自成立之初就深耕于再生資源產業,積極擁抱合規,必定在市場中占領先機,隨著市場環境的凈化,發展空間將更加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