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云計算報告:混合云是個美麗的錯誤 無服務器計算是云的未來
2017年云計算報告:混合云是個美麗的錯誤 無服務器計算是云的未來
公有云已成為一個必然選擇,IT領導者們必須掌控這種變革,并且提出更加完善的管理工具和方法。
研究概要
調查名稱:Interop ITX及InformationWeek2016年云計算情況調查
調查日期:2016年12月
地區:北美
調查對象:來自使用或計劃使用云計算的公司的307位技術人員,誤差幅度為百分之+/-5.6。
方法:Interop ITX和InformationWeek對北美各公司的決策制定者就云計算使用及優化策略等問題進行了調查。
此調查在線上進行,在UBM游客中選擇的一個群體,并通過電子郵件邀請其成為調查對象。
最終選定的調查對象中,幾乎有半數都帶有IT管理相關的頭銜,如CIO、CTO、ITVP、IT經理或是IT主管。
其中十分之四來自擁有1000或1000以上員工的大型公司。調查流程嚴格依照標準市場調查實踐進行實施。
簡介
隨著2017年的到來,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采用云計算,為了更好地了解未來的發展狀況,此次調查的關注點是云技術在未來會遇到的問題。
這些問題探討的并不是是否該繼續使用云或者是否一切工作都該在云端進行(未來將會是這樣),而是系統如何實現轉型以及云領域的下一個關鍵性創新是什么。
在此報告中,我們將關注以下問題:本地部署和虛擬化的傳統數據中心要如何轉移至IaaS?我們將來還會使用私有云嗎?
混合云是一個跳板還是一個只會耗費時間和金錢的東西?我們應該如何管理和組織云?在一個無法觸碰卻開銷很大的領域里,我們該如何控制安全成本?
我們也會考慮到接下來會發生什么:“無服務器”計算("serverless" computing)是否會成為云計算的下一個重點,究竟什么才是無服務器?如何確定何時才是嘗試云技術新發展的合適時機?
一、云計算的今天:虛擬化不再等同于云
2016年,IT專業人員還可以將一系列虛擬機器(如使用VMware或Citrix Xen)稱作“云”,但是今后可不再是這樣了。
過去四年內,虛擬化和私有云的使用量也下降了近25%,而IaaS的使用量則從30%上升至57%,幾乎翻了一番。由于我們的調查對象中有很多都處于非常傳統的IT環境,所以這些數據也就更有意義。
調查對象表示,在其未來的計劃中,已經很明顯地減少了對虛擬化和私有云的使用。他們預計使用率會再次降低12%,未來十二個月內,僅有28%的公司希望將虛擬化和私有云應用于新的項目。
他們的目的之一當然是從云端獲取更多IT服務。兩年前,只有20%的調查對象預計將會從云端獲取半數或更多IT服務。
現在這個數字幾乎翻倍,達到39%。此外,僅希望從云端獲取少量IT服務的人數從超過65%下降至32%,再下降至11%。
這些服務來自于哪里呢?調查結果顯示,AWS的使用率有明顯上升,在過去兩年內從39%上升至了52%。
Google云的使用率從23%上升至38%。相反,Microsoft Azure的使用率則從48%下降至38%。
根據調查,由虛擬化和私有云向公有云轉化的三點主要原因是可擴展性、性能和能夠更快獲取資源。
這三點也使公有云更容易獲得商業利益。在傳統IT環境里要實現這些非常困難,因為必須要采購服務器,要使用設備還需要采取一系列流程。
我們都知道,軟件正在吞食這個世界,所以公司要開發和部署軟件,會更依賴于自身的能力。
軟件部署關系到公司的成功,成功與部署能夠使軟件快速運行的硬件資源直接相關。
這也就是為什么,AWS能夠在一年里成長為一個價值100億美元的公司。
二、關于云的思考
1、混合云的未來
2016年的一大熱點當屬混合云,理論上,混合云能夠確保應用一部分在私有云上運行,一部分在公有云上運行。
甚至連Amazon都宣布與VMware形成伙伴關系,確保VMWare管理員能夠在AWS上發布私人運行的AWS。
雖然混合云表面上像是一個好方法,但是真實的使用體驗卻并不盡如人意。
為了更好地理解混合云的問題,首先需要知道,調查對象中,選擇對私有云進行測試的人數從30%下降至了6%選擇在私有云上進行半數或更多工作負載的人數從76%下降至了59%。
Oracle負責基礎架構系統的高級副總裁Chuck Hollis在個人博客中寫到,“我們曾經珍視的想法沒能達到預期的結果,沒有什么比這更令人失望了,私有云的情況就是如此。”
但是很多公司的數據中心或是代管設備中依然留存有大量的虛擬機器,他們會感到疑惑,“我的公司如何從公有云獲得利益呢?”或是“我必須完全中斷使用公有云嗎?”
這正是混合云的魅力所在,它能夠成為一個合適的跳板嗎,可以不必一次性將所有內容部署在公有云上。
公司對于混合云的看法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能夠從使用多年的控制臺同時將虛擬機器發布在私人硬件和公共IaaS上。
第二種是能夠在私有云上運行特定應用程序,并在公有云上運行其他程序。
但是這些案例在實踐中并未取得良好的效果。關于如何發布VM,我們的調查顯示,在過去幾年里,表示愿意在私有或是公有云進行部署的人數從30%下降到了26%。
此外,愿意將特定工作負載部署在私有云或是公有云的人數也從55%下降至了46%。
我認為其原因是,如果使用傳統虛擬化工具在公有云發布VM,就難以充分利用公有云的優勢,卻要面對公有云的所有缺點。(如機器不可靠、配置受限等)
試圖在私有云運行應用程序的一部分,在公共云運行另一部分的人獲得的教訓最為慘痛。
這些從業人士已明白,網絡安全性方面存在太多想當然的觀點,其實是完全失實的。
兩個云之間的延遲和連接中斷造成了無數的錯誤,這些錯誤極難調試和修復。
所以混合云的召喚或許很美好,但是如果你注意到公司需要云的原因,你就會發現,在各種各樣的環境中運行極為復雜的程序是得不償失的。
調查對象認為云應用面對的兩大挑戰是應用程序設計和自己的互聯網寬帶。完全使用公有云就能夠解決這些問題,但試圖同時使用公有云和私有云則不行。
2、云管理
如何實現云管理是云計算的未解之謎之一,對此的解決方案層出不窮,卻難以得到最佳方案,包括RightScale、Chef、Puppet、PaaS、Docker、Cloud Foundry和Kubernetes都是如此,更不用說SaltStack和HashiCorp了。
我們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在云管理領域沒有出現明確的贏家,不像在公有云領域,Amazon能夠占領統治地位。
即使是Amazon,發布了Elastic Beanstalk、CloudFormation、OpsWorks和Simple Workflow Service等多種不同服務,卻沒有一種能像其Relational Database Service一樣大獲成功,很好地完成相關數據庫服務器的管理任務卻不會涉及到應用所需的服務器的剩余部分。
很多調查對象表示,他們在自動化和安排工作負載時使用的是自己常用的編碼。
調查對象中,沒有實現工作負載自動化的人要多于使用“云管理”軟件的人,很多使用者還未認識到云的重要優勢。而云管理不夠有效也會阻止云部署的有效性。
85%的調查對象選擇了不止一個云服務供應商,這個比例還會上升。
除了常用編碼,包括使用PowerShell以外,調查對象們還會使用一些其他工具,如Puppet、Chef、Ansible和Salt。同時Docker和容器的崛起趨勢也非常明顯。
3、安全及成本控制
在使用云計算時,成本是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2016年,很多調查對象都考慮到了云安全的問題。
這些擔心與公有云安全的關系越來越小,卻越來越涉及到技術和應用程序。
Docker和容器迅速獲利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云管理沒有得很好的效果,盡管只有7%的調查對象表示自己的確在產品中使用容器,幾乎半數都在考慮是否要部署容器。
很多公司嘗試在產品中使用Docker,但是發現使用容器軟件沒有證明文件,而且非常困難,這種困難遠超出了容器軟件能帶來的預期利益。
由于Docker和其管理系統Swarm使用起來會遇到的一系列困難,更多人會去選擇Kubernetes和Cloud Foundry。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容器技術的發展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可以斷言,一家公司無論現在選擇了哪種云管理工具,即使目前用起來非常成功,今后也一定會被淘汰。
AWS等云供應商對于安全的審核和控制比大多數本地部署數據中心要嚴格得多,真正存在巨大風險的是那些設計不夠完善的應用程序以及無法很好地掌控那些公司自己控制的獲取信息的途徑。
云的成本也是一個需要關注的話題,或許公有云成本面臨的最大挑戰是每月的應付成本。
但是,就目前公有云能夠提供的利益來說,降低資金花費是非常有必要的,多數公司都愿意看到每月的成本能有所降低。
三、云的未來
1、無服務器計算
最近在云計算領域有一個重要話題,就是所謂的“無服務器”計算,關于“無服務器”有兩大趨勢:功能即服務(FaaS)和“服務架構”。
AWS的Lambda服務允許開發者在Amazon上發布代碼,這樣Amazon就可以實現對所有運行代碼的服務器的完全管理,Lambda是最廣為人知的FaaS平臺。
FaaS的前景是,應用程序不再需要任何運營支持來擴張規模,使用者只需全力進行服務的預先部署。
FaaS的缺點在于,需要將所有應用重新架構,成為一系列可以在FaaS平臺上運行的函數,將應用架構并部署為FaaS應用的復雜性是無法估計的。
除FaaS外,開發者也在利用越來越多的云“服務架構”來減少開發時間并簡化部署編碼。
Twilio或許是最大型也是首個第三方服務,可以讓開發者很容易讓基于聲音和文本的應用程序不必處理電話卡也不必處理電話和蜂窩系統。
在Twilio的帶領下,Algolia、Cloudinary和Auth0等公司也隨之進入了這個領域,連同其他服務,共同確保開發者只需關注關鍵的與客戶進行交互的編碼。
2、何時采用新技術?
目前企業已經認識到,如果不早點開始使用新技術,就會被落下。企業典型的IT采用周期是非常緩慢的,但是有很多新的技術和供應商都在進行嘗試。
所以,如果不想錯過重要的新型服務,可以采取哪些正確的策略呢?
策略之一是跟隨,并不是說跟隨科技新聞,因為那些新聞可能只是PR的一個策略。
相反,Cloud Foundry在產品方面比Docker更加成功,但是還不夠普及。如果你發現了一項技術,是多個應用程序、多家公司使用了一年以上的,那么這項技術就是正確選擇。
總之,云,尤其是公有云的現狀會持續一段時間。采用公有云的企業會越來越多,在未來一段時間內,Amazon仍將是很多公司的必然選擇。
但是在從VM世界向更易管理的工具中轉移時應該采取什么工具,還沒有明確的答案,是否應該選擇無服務器架構還有待考察。
但是軟件會繼續吞食這個世界,而能充分利用云的企業將比那些未能充分利用云的企業更勝一籌。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