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的自白|我不生產內容,我只是內容輸送的路線規劃師
現在一提起P2P,人們就會聯想到正在被有關部門“圍剿”的互聯網理財服務。×租寶事件使得勞苦眾生談P2P色變。身系同名之危,互聯網技術圈兒的P2P卻完全代表著另外一種涵義...
目前,眾生對P2P最普遍的了解是P2P金融,它是一種個人與個人間的小額借貸交易,一種金融產品形態。一般需借助電子商務專業網絡平臺幫助借貸雙方確立借貸關系并完成相關交易手續。
然而...這并不是重點!!
重點在:技術圈寵兒【P2P】隆重登場!!
醬!醬醬醬!
P2P是什么?
P2P,Peer to Peer 的縮寫。它與目前網絡中占據主導地位的客戶端/服務器(即C/S結構,也就是WWW所采用的結構方式)是對立的。在P2P結構中,每一個節點(peer)大都同時具有信息消費者、信息提供者和信息通訊等三方面的功能。從計算模式上來說,P2P打破了傳統C/S模式,在網絡中的每個節點的地位都是對等的。每個節點既充當服務器,為其他節點提供服務,同時也享用其他節點提供的服務。P2P技術引導網絡計算模式從集中式向分布式偏移,也就是網絡應用的核心從中央服務器想網絡邊緣的終端設備擴散。
所以,P2P與C/S的本質區別就是整個網絡結構中不存在中心節點(或中心服務器)。
而P2P比較書面的翻譯的是對等網絡。
在互聯網領域,對等網絡是一種網絡結構的思想。一般可以通俗的理解為,只要是對等的關系,如同伴,同事,朋友等之間的聯通。簡單的說,P2P就是直接將人們聯系起來,讓人們通過互聯網直接交互。P2P使得網絡上的溝通變得容易、更直接共享和交互,真正地消除中間商。這是人們在Internet上的共享行為被提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使人們更主動的方式參與到網絡活動中去,所以,P2P給互聯網的分布、共享精神帶來了無限遐想。
我的天哪,不明覺厲~~
P2P的發展
在互聯網迅速發展的今天,P2P技術以其特有的自組織性、分布性,已成為互聯網不可分割的部分。那么P2P技術是究竟如何發展而來,又將如何發展下去?我們來探究一下它的前世今生...
都揍開!揍開!我要穿越了
其實,P2P技術的出現時間是非常早的,但是中間隨著C/S的興起經歷了一段緩慢發展時期。近幾年,隨著萬物互聯的風潮,P2P技術的發展也進入了高峰期。根據其發展歷史,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1、從ARPANET時代到www出現之前
Internet最早源于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的前身ARPA建立的ARPANET,該網于1969年投入使用,ARPANET算是互聯網的鼻祖。
雖然現在看來只能算得上是個局域網,但在當時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
互聯網的一小步,人類歷史的一大步
從ARPANET時代開始,P2P技術就已經有了早期的應用。如1979年產生的USENET,1984年創建的FidoNet,都是應用P2P技術比較成功的分布式想你想交換系統。這個階段可以說是以P2P為主,C/S為輔,互聯網也只是用于科研。
2、從www到Napster出現之前
www出現之后,隨著www的廣泛應用,C/S架構占據了統治地位,因其對立的架構,P2P陷入緩慢發展階段,直到Napster出現才改變了這一現狀。
3、Napster出現后
Napster是在1998年,美國波士頓東北大學一位怪才學生肖恩•范寧為了解決自己和舍友下載音樂速度慢的問題而制作的一個音樂下載軟件。
Naspter創始人肖恩范寧榮登《時代》周刊
這個叫做Napster的程序獲得無數音樂愛好者的關注,在高峰時擁有8000萬注冊用戶,這是一個讓其他所有網絡望塵莫及的數字。這大概可以作為www時代里P2P軟件成功進入人們生活的一個標志,P2P再度流行。
它的基本原理是,當電腦上啟動Napster軟件,Napster軟件就會將你的計算機變成一臺可提供上傳下載服務的微型服務器,既可以為你下載文件,同時也為其他使用Napster軟件的用戶提供下載。Napster有一個中央索引服務器,除了文件名列表以外,不提供任何一個文件下載。所有的文件下載,文件的互相傳輸都是在Napster軟件用戶的計算機上,由Napster用戶來完成。這便是最早的P2P分享技術,也是現在各種P2P分享傳輸技術的雛形。
P2P的應用
隨著互聯網的全面滲透,目前P2P的發展十分迅速,新的P2P應用更是層出不窮,已擴展到商業、政府、通信等個大領域,包括內容分發、數據資源緩沖、商務自動化、應用業務管理、網絡計算、分布式計算、數據部署、用戶間通信、自組織網絡等。
在流媒體領域的應用
尤其是近幾年,人們網絡習慣更迭,視頻行業興起,流量大量涌入,P2P在流媒體領域的應用更加凸顯。國內外都有不少成熟的案例,如PPLive、PPS等,還有我們還不得不提的曾經輝煌無限的播放神器“快播”,它的走紅就是得益于P2P技術的應用。
快播基于P2SP思路,結合P4P技術(可精確甄別地域和運營商,用戶優先從本地本網獲取數據),很好的解決了用戶分享的速率問題。技術瓶頸在這里得以完美解決。所以快播成立沒幾年市場占有率遠超暴風影音等老牌播放器,2萬多家網站采用其視頻技術建站,MAU超過兩億。
彼時快播迅速崛起的根本就是滿足了用戶的需求。一方面,快播從技術上將BT種子直接轉換成在線觀看模式,并開發出一整套建站方案,大大降低了民間開發者建站的成本,激活了民間散落的BT影視資源。另一方面,因為參與下載人數越多,下載速度就越快,這使得快播的在線觀看速度非常快。此舉有利于用戶,而非視頻網站用廣告阻擊用戶,自然迅速俘獲用戶芳心。
快播的崛起驗證了P2P的廣闊前景,但是快播的倒塌也暴露了傳統P2P存在的問題。
傳統P2P存在的問題
1、版權問題
就像Napster的出現沖擊了唱片公司的利益,快播沖擊了視頻版權方的利益一樣,大多數P2P服務不可避免地和知識產權發生沖突。
2、管理困難
傳統P2P網絡精髓在于其“烏托邦”式的管理方式,這種方式給了用戶更多的自由,但是這也陷入了“無政府主義”的困境。一方面,缺乏管理的P2P網絡必然成為病毒、色情內容以及非法交易的溫床。另一方面 ,從系統整體而言,P2P網絡的可用性十分可靠,但從單個Peer或單個任務來說,確實有著不可控不穩定的問題。如Peer的隨意上下線,隨意終止服務等。
3、吞噬網絡帶。
像Bittorrent以及后來的eMule、Gnutella、Kazaa等都是非結構化的P2P協議。因為缺少結構,所以網絡面對頻繁的動態添加和刪除節點時,依然能夠健壯地運行。但也正因為缺少結構,所以當某個結點想要搜索某些數據或文件時,查詢必須flood整個網絡,導致占用大量帶寬,影響用戶使用其他應用。快播P2P技術能得以廣泛使用,也是因為其P4P功能避免了這一點。
4、安全問題
P2P網絡與傳統網絡模式比較弱化了服務器的作用,對資源共享的管理發生了變化,傳統的對于網絡中不安全因素的防范也就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 新型P2P的改良:P2P與CDN技術的融合 雖然P2P有著很多傳統弊病,但P2P共享性的這一天然屬性,依然對帶寬需求巨大的流媒體行業來說,這個誘惑是無法抵抗。P2P 可極大程度上節約帶寬成本,極盡可能用最小的帶寬傳輸最大的價值。所以,針對于流媒體領域的傳統弊端,P2P技術必須改良進化。
P2P是布局在互聯網數據傳輸的底層架構,但是在數據傳輸層還有一種架構叫做CDN,CDN(內容分發網絡)由一個中心節點和分布在網絡邊緣的服務器群組成,技術核心是利用智能化策略,結合路由或緩存技術將中心的內容和服務根據來訪用戶的地點 (地理或 網絡空間的),按照最優訪問原則推送到網絡邊緣,使得用戶可以在最近及最佳服務質量的地方得到服務。這樣一方面可以保證 QoS和服務可用性 ,另一方面也緩解了骨干網絡帶寬的壓力。 CDN與P2P二者同屬數據傳輸層面,且二者在計算模型上是互補性,二者有著天然融合的驅動來源。整體上來說,P2P技術一方面能夠極大緩解CDN“中心化”的邊緣節點服務器壓力,提升CDN網絡在節點分布少的地區和流量高峰時期的整體服務能力;另一方面通過利用用戶大量“廢棄”的上行帶寬,極大地降低視頻分發帶寬成本。
新型P2P 在原P2P技術基礎上,基于 CDN+P2P模型進化產生,為流媒體體驗優化而生。
優先使用 CDN流量以保障服務效果, P2P來節省流量成本。具體場景中,用戶播放器先從 CDN獲取數據,緩存足夠數據后, P2P再獲取數據。如果 P2P獲取數據速度小于播放速度導致緩存數據達到下限閥值,則從 CDN獲取數據。
杜絕了傳統 P2P開啟后降低播放體驗,增加卡頓,啟播慢的問題。有效的結合了CDN的防盜鏈、防劫持技術,對P2P的內容源頭做把控,并能在數量龐大終端中100%識別內容的真實來源。 CDN與P2P的融合談論了很多年,云帆加速首次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CDN+P2P技術,并投入到大規模使用。也正是利用這一創新技術后來居上的,自2015年年下半年承接業務開始,已先后與江蘇衛視、新藍網、華數TV等廣電界正規軍以及戰旗TV、秀色、B站等優秀直播平臺建立合作。云帆加速技術團隊基于原快播P2P技術做了大量優化,保留了原來經快播億級用戶驗證的穩定性,多端適配功能,并完美解決了原來不可管控性,不安全等問題。不僅如此,其改良后的新型P2P技術可以完美適配第三方CDN。
云帆加速創始人&首席產品架構師、原快播系統架構總設計師和CTO王羲桀也就P2P表達了自己的看法:“P2P本身只是一種網絡傳輸技術,之所以多年來被和盜版、色情掛鉤,要歸根于傳統P2P的發布模型,所有用戶都能發布共享文件,散播信息。而云帆加速的CDN+P2P架構則解決了這一問題,做到文件發布可審核,文件發布可定位,完善的客戶端防篡改技術,徹底打破了盜版、色情存在的溫床。同時保持了P2P最大化用戶分享,不降低播放體驗的情況下,降低CDN的使用量,從而整體降低帶寬成本。要實現一套商業化的P2P,需要有在不同終端適配使用的積累,需要海量用戶的使用積累,需要時間的積累,積累的價值才是無法被快速超越的。”
P2P的前景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6月,中國網絡視頻用戶規模已達7.1億,互聯網普及率達51.7%。互聯網的全面滲透,科技不再高冷,開始慢慢走近人們的生活,一個PokemonGo將AR變得親民、火熱的VR早被人們熟知,人工智能更是如火如荼...萬物互聯儼然已不僅僅是一個口號,而是必然趨勢。而P2P作為互聯網背后的技術支撐更是必不可少。尤其是在2015年直播行業進入爆發期,明星大咖、草根素人都開始直播,直播企業也如雨后春筍般崛起。
鳳姐直播破百萬~~
就目前的局面看來,直播已不再是單一的行業,而是和越來越多的其它領域相結合,形成“直播+”的局面,如直播+美女、直播+音樂、直播+旅游、直播+教育、直播+投資、直播+購物等等。
急劇增長的在線直播,一路上揚的用戶體驗要求,視頻碼率越來越高帶來了同步增長帶寬需求,帶寬成本已成為視頻行業不能承受之痛。且在線直播業務的強互動屬性,不僅僅是對流量帶寬等資源有高要求,而且對低延時、內容同步、秒啟播放等技術要求更高。P2P作為降低成本的大殺器,也必須快速進化,而云帆加速技術創新一直走在最前沿,對P2P使用的延時問題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芒果TV CTO黃冬曾表示:“從大的 CDN 格局來講,我認為未來一定是 P2P 主導,尤其是高容量的部分。”并強調未來 P2P 化是一個絕對的趨勢,但是不能取代現在非 P2P 的CDN,而二者的完美契合則是在成本和未來的網絡結構上面的一種自適應。
不僅是對版權和安全視若生命的廣電領域轉變了對P2P態度,就連以往對P2P視若洪水猛獸的電信運營商也悄悄轉變了對這個互聯網寵兒的態度。這個新興技術與既有格局的激烈博弈體現了一種共同發展、互利共贏的大趨勢,未來的網絡將是一個更加開放的平臺。P2P技術架構的靈活性和各個領域的廣泛適用性,相信未來P2P將會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