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預付卡的發展歷史和現狀
首先,簡單做一個自我介紹,我在支付領域的工作時間也不長,目前有四年的工作經驗,上一家公司是中銀通支付,也就是中國銀行和銀聯成立的一家支付公司,主要是做預付費卡業務,我的工作職責主要是產品和項目管理。兩年前,到了通聯支付,主要是做產品和戰略相關的工作。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主題主要是預付費卡相關的,也就是我工作的一些心得和體會。
什么是預付費卡
什么是預付費卡。目前我們常見的卡片有三種:借記卡、貸記卡和預付費卡。借記卡最為常見也就是我們的工資卡,貸記卡就是信用卡,那么預付費卡和借記卡和貸記卡有啥區別? 預付費卡和貸記卡的區別很容易區分,貸記卡是可以透支的,而預付費卡是不能的,必須先充值后消費。 預付費卡和借記卡的區別主要包括預付費卡不記息,也不能提現。這個是預付費卡的特點。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是公交卡,是一種典型的預付費卡。
預付費卡分類
再給大家介紹一下預付費卡的幾種分類模式。一種是單用途預付費卡,一種是多用途預付費卡。這個是根據商戶來進行劃分的,比如大潤發自己發的卡,只能在大潤發用,就是單用途。如果這張卡想在家樂福用,也就是多個商戶來用了,就是多用途的。單用途的預付費卡不用申請支付牌照,而多用途的預付費卡必須要申請牌照。市場上比較常見的預付費卡比如聯華OK卡、杉德卡、資和信等等。
預付費卡的盈利模式主要包括:交易手續費、沉淀資金利息、發卡費、以及卡片丟失后的部分資金等等。由于目前人民銀行已經要取消備付金的利息,對于預付卡行業是很大的沖擊。因為盈利因素又少了一個。
中銀通卡
下面重點給大家介紹一下中銀通的預付費卡也就是中銀通卡。這張卡與其他預付費卡有些不同之處,他是支持銀聯標準的預付費卡。也就是所有能夠受理銀聯卡的商戶都可以受理中銀通卡,而不需要像其他預付費卡,需要自己去拓展商戶,布放POS機。
那么銀聯當時為何當年想設立這么一家公司?因為當年的預付費卡市場很好,當時送禮風氣比較嚴重,送錢可能比較土,所以就送預付費卡。正式因為如此,銀聯覺得也需要成立一家預付費卡相關的公司。這家公司成立后,因為卡的受理環境是最廣泛的,所以瞬間對其他的預付費卡公司造成了相當大的沖擊。另外,當時對于發票沒有要求,所以可以開任何性質的發票,對于企業省稅也非常有幫助。因此當年這種卡片市場非常好,正是因為如此,其他的預付費卡公司就去人民銀行去告狀,列舉了這家公司的違規之處,所以人民銀行就暫停了中銀通的業務,讓其整改。后來開始申請支付牌照,中銀通目前也沒有預付費卡的牌照,但是人民銀行給了他一個特許經營資質,所以還是可以從事預付費卡的業務了,但是在購卡時發票是不能開了。只能在購物時,才可以開發票,所以就避免了二次發票的問題,但是因為這個所以中銀通卡也不如以前受歡迎了。
既然是支持銀聯的標準,那么卡必然要符合銀聯的規范,銀聯卡通常有兩種:一種是磁條卡,一種是芯片卡。芯片卡有相應的交易流程,也就是通常的PBOC標準。目前銀聯主要推的也就是芯片卡。銀聯的說法是安全,但是一張芯片卡的成本是將近10元。對于整個行業,包括卡商、芯片廠商等,其實都是很大的利益。所以可以帶動整個一條產業鏈。PBOC標準 其實也是非常多的,一共有10幾章。如果對卡交易流程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看一下。
其中銀聯當時推的卡標準有聯機消費(借記卡、貸記卡)、脫機消費(電子現金)。聯機消費的交易流程是一套,脫機消費的交易是另外一套。這里還是給大家解釋一下什么是聯機交易,什么是脫機交易。
- 聯機交易就是卡片金額的記錄是在后臺的,就是交易過程中必須通過網絡與后臺進行交互。
- 脫機交易的卡片金額的記錄是在卡里面的,交易過程中,可以沒有網絡。
比如我們的公交卡,就是典型的脫機交易 也就是因為公交、地鐵環境中網絡不好,所以必須是脫機交易。 電子現金卡(脫機交易)他的主要問題是不能掛失。就是你的卡丟了,因為金額是在卡里面,所以無法進行后臺鎖定,無法掛失。我工作的時候銀聯為了拓展自己的線下市場,當時瞄準的就是公交、地鐵這樣的環境,所以一直在推電子現金。目前寧波和和合肥的城市一卡通就是銀聯標準的,用這張卡可以坐公交、地鐵等等。這是他的優點。
那么脫機交易的問題呢?其實很多。
- 消費場景少:目前國內的公交標準有三種:交通部標準、住建部標準、還有就是PBOC標準。PBOC的卡主要是因為受理環境的問題,因為銀聯只能推出卡和POS的標準,但是POS的布放是由收單機構來做的,收單機構以前的POS改造需要人去商家一家一家的跑。這樣的時間成本是很高的,所以受理環境的改造一直很不成功。也就造成了銀聯的電子現金卡的消費場景太少。
- 交易流程問題: 另外就是這張卡的交易流程也有問題,當時叫做閃卡,也就是卡中的錢被扣掉了,但是POS報交易不成功。這種問題的處理流程又是非常長的,需要與公司聯系,公司需要去看后臺,一般是15天后,給反饋意見。
- 不能掛失 : 還有的就是這張卡不能掛失。
上述問題整體造成了電子現金的用戶體驗非常差,所以目前銀聯也不作為主要推的模式了。目前銀聯推得主要是云閃付和二維碼支付兩種了。
移動支付
最后,再給大家介紹一下當時做的移動支付相關的工作。我們當時做的移動支付應該是非常早的,當時做了多種模式的嘗試。我們的移動支付主要還是在卡的基礎上的。傳統的支付模式是卡數據放在芯片里面的,銀行卡芯片里面放的就是卡的數據。移動支付為了保證安全性,建立了一個安全模塊,也叫作SE,把卡數據放在SE里面。根據SE的位置不同,有不同的玩法。比如:
- 運營商像移動、聯通就是把SE放在SIM卡里。
- 卡商就是把SE放在SD卡里面。
- 手機廠商則是推的是全終端模式,就是把SE放在手機自帶的。
當時這幾種模式我們都做過。其中比較成功的還是和NXP和OPPO的合作,就是推的全終端模式,也就是在OPPO手機里面內置APP,支持空中開卡、充值等交易。這個模式后來被復制到小米等其他手機或者手環里面,手機不同,但是原理是基本一致的。消費交易自然還是走銀聯線下的消費流程,讓銀聯來進行清結算。
這個就是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一些話題和心得。
QA部分
Q1:根據SE的位置不同,有不同的玩法,具體是什么玩法,SE的原理是什么呢?
A1:因為不同的機構都想在移動支付的鏈路上占有一席之地,由于這個鏈路非常長,所以各方選擇都是選擇自己最有利的,運營商能夠控制的就是SIM卡,卡商就是卡,手機廠商是手機,只有在交易鏈路上占有一個環節,才能有自己的用戶。
Q2: 對于單預付卡,這種需要牌照嗎?
A2: 單用途預付費卡是不需要牌照的
Q3: 預付費卡tc檢驗方面的經驗能講講嗎?
追問:你指的是銀行卡的檢測嗎?
Q4:怎么理解單預付卡?現在互聯網的虛擬會員卡,和你提到的預付卡是不同的性質吧?比如京東的京E卡,算作什么樣的預付卡?
A4:如果只能在京東消費,應該算單用途的。
Q4.1:我們之前有個充值卡,其實也就錢換成點數,但只能在我們平臺消費,這種情況的話,會涉及監管嗎?
Q5:電商平臺沒有支付牌照,能開虛擬預付卡業務?只用于本平臺消費。
A5:如果在自己平臺用,沒有問題。
Q5.1: 我理解的如果平臺是自營應該沒問題,但是如果是僅僅是平臺,商家都是第三方應該不行吧?
A5.1:電商一般都是虛擬信用卡, 而不是虛擬預付費卡, 比如京東白條. 這個看商家和電商的關系。
Q6:預付費卡的盈利模式主要包括:交易手續費、沉淀資金利息、發卡費、以及卡片丟失后的部分資金等等,這個收益占比大概是多少?有看過介紹說丟失會占到20%。
Q7:感覺銀聯和移動運營商應該合作?
A7:不可能, 運營商就是自己客戶, 比如自己的APP。銀聯想要銀聯的客戶,起碼是銀行的客戶。
Q7.1:銀聯是倉庫管理員角色 不跟某個售貨員勾搭怎么接近用戶。
A7.1:像京東還有自營, 和其他的角色,銀聯想勾搭用戶是通過銀行,而不是運營商。
Q7.2:銀行不愁吃不愁穿 銀行不積極吧。
A7.2: 都慢, 運營商也不愁吃穿, 不是不積極, 就是企業文化的問題, 所以互聯網公司才有機會。
Q8:通過什么樣的操作可以讓這種預付卡合法?我們是做電商平臺,入駐的都是一些工廠和經銷商。
A8:途徑一:要有互聯網支付牌照,其次要有預付卡牌照。
途徑二:依賴于你們和廠家還有經銷商的關系。
途徑三:找有這倆拍照的支付公司進行資金托管。
Q8.1:要是有牌照就不操心了,就是沒牌照看看這個業務怎么做。
A8.1:你可以把貨以你們的名義統一賣。體量小的話,不得罪人沒被人捅了,央行查不到你們。
Q8.2:嗯,體量小還可以,我們量不大,額度大。因為是2B業務, 可以理解2B的經銷商采購系統。
A8.2:其實是場景,和其他支付一樣,這個銀聯其實沒錯,銀聯推城市一卡通,推大學城,這都是很好的場景。那么好資源不能變現,可惜。銀聯面對的是互聯網的沖擊,互聯網是at的武器。銀聯還在冷兵器時代。預付卡不太需要實體業務支撐,在營改增之前需要的是發票,后面需要的是送禮,我之前在群里說過全世界玩預付卡最高的應該就是香港的八達通,他真正意義說做到了所謂的智慧城市,成了全民工具。
Q8.3:預付費卡要存錢,沒優惠誰用?而這種優惠又要發卡方自身來擔負費用,必須羊毛出在牛身上才行。
A8.3:公交卡沒有優惠大家也都會用,還是用戶習慣和場景的問題,比如飯卡也是預付費卡,但也沒啥優惠,就是一個交互的工具,以后卡的模式可能不存在了。
A8.3:要不就賣給有場景的公司、要不就上升為金融平臺,主要看是什么樣的預付費卡。
Q9:預付費卡是否需要實體卡支撐?感覺逐漸物理卡這些會淘汰 瞄準下一個可能標準或者方式布局 或許可以扳回一局
A9:比如手機、手環, 或者其他隨身攜帶的都可能取代卡, 所以卡的模式以后會消失,但是具體的流程和商業模式還是不變的. 得賬戶者得天下
Q10:預付費卡的后臺系統需要銀聯或者什么機構認證么?就像pos機一樣?
Q10.1:預付卡系統人民銀行的人定期會去抽查的,銀聯的都有自己的一套標準,其他的應該要符合國家的等保標準的。是說銀標卡需要?還是分多和單用途預付卡?
A10.1:單用途的基本沒大有檢查的,目前的摩拜和ofo,其實主要也是后臺的安全或者資金安全問題。但是目前監管也不明確到底誰來管。
Q10.2 : 延伸問題:押金問題探討,以摩拜和ofo為例
A10.2:摩拜和ofo,其實涉及預付費,很少,他們的主要風險在押金, 押金從財務角度,是可以直接進企業賬戶的。押金不屬于預付費,是沒有財務和稅務風險的。預付費,指的是提前充值后續消費,押金不是,押金不產生消費。押金概念是個擦邊球啊,現在可能還沒有監管政策(由于監管都是滯后的,這部分資金誰來管?誰保證安全? 目前,只能靠企業自身, 一般來說,企業自己都會用押金進行資金運作,只要留足應急資金就可以),摩拜和ofo應該是靠押金產生的利益。
Q11:積分呢?積分換錢這種,如果在大平臺做多用途積分,即使沒有牌照,也算擦邊球吧?
A11:積分如果不提現就沒什么問題,現在能支持提現的應該不多。你說的那些都是企業信用擴張的產物,不管是積分或者說是單用途預付卡,平安的哥們,有沒有平安萬里通做積分的,你們的萬里通積分應該是國內做通用積分最好的,來說說咯
Q11.1:提現會被監管么?已經有政策禁止了么?感覺預付卡的政策很多,擦邊球也很多,要有專門規范就好了
A11.1:暫缺
Q12: 預付卡是什么時候完成清算的? 如果不聯機的話是不是充值時候就完成了清算?他跟支付走的不是同一套清算系統對吧?
A12: 如果是充值的話他,通過銀行,就是和銀行清結算; 如果消費,則是和商戶清結算,一般也是T+1的
Q13:對終端用戶來說 我自己感覺銀聯是可有可無。不能直接接觸到用戶,這是問題的根本原因嗎?或許銀聯可以專注把目前眾多的預付卡互聯網化,借助這個過程把自己的app推出到用戶面前?另外現在各種卡還是物理卡形式吧?
A13:待議
Q14:ofo的充值不是預付卡形式嗎?
A14:各種專車,共享單車,充值都算預付卡, 但是押金不算預付費
Q15:那預付卡每次消費怎么清算?費率多少?
A15:預付卡不是算費率的,是和商家談的。預付卡,消費是企業內部結算,不涉及清算。體量越大點越低。
但是如果涉及第三方服務,需要對第三方服務商結算,就會有清算,如果服務商不是企業雇傭的,這樣的清算其實會涉嫌央行的二清審查風險,如果服務者是企業自己雇傭的,就不會有二清風險,簡單說,看你的企業是一個什么樣的角色,你有沒有對用戶提供服務,或者說你有沒有對商家提供服務。有支付牌照的公司,可以進行清算,比如美團、滴滴、淘寶,都是有自己的支付牌照的,他們就可以進行商家清算,很多情況下是發卡機構地推不夠強力,需要借助代理商,所以,互聯網企業,也可以考慮和擁有支付牌照的公司進行合作,資金托管。
二請問題小議:其實二清對于一個企業來說也是有一定的價值,不過介于不太正確還是不說的好。二清比較有價值,至少資金歸攏到企業賬戶,可以進行資金運作
Q16:微信的會員卡屬于預付卡嗎?
A16:屬于,但是他自己沒有預付卡牌照,所以微信要求在微信掛會員卡的公司自己,擁有預付卡的權限,比如實體公司的,單用途預付卡,微信禮品卡也是這么回事。
Q17:組合支付問題,如預付卡和微信支付混合支付怎么處理結算?
A17:方法1:這個商戶應該是預付費卡的商戶, 就是各自結算, 預付費卡結算預付費卡的部分, 微信支付結算微信支付的部分
方法2:按單可以合并
方法3:要分不同賬戶進行分別結算,但是企業訂單其實不會允許,因為體驗太差,所以有一種“大資金池”模式。
這種和聚合支付類似,可以單獨結算也可以統一結算,這個是聚合支付商說了算的,但是統一結算已經算是違規了。按照央行規定只有支付機構能夠給商戶結算,當然目前又出了一些新玩法。
組合支付問題,有很多很麻煩的地方,要非常仔細的去想,預付卡我們之前就有這種想法,包括聚合支付也有,但是有沒有真正讓其上線,這里說一下困難點,一是部分消費成功問題,一個是部分退款問題,一個是跨多平臺通信問題,一個是退款問題,還包括折扣問題,這幾個個問題都很棘手,要做的話要仔細考慮。
Q17.1:組合支付,比如a成功,b失敗,這種組合支付很麻煩吧,一個失敗一個成功,退款的手續費誰出?
A17.1: 只有都成功,才是交易成功,如果其中一個失敗就發起一筆撤銷,消費撤銷是沒有手續費的,保證交易過程的完整性和鑒權的異常處理機制。
Q17.2:延伸問題:退款處理,組合支付直接代付退款風險是否較大?
A17.2:延伸到代付代扣問題,待詳議。
Q17.3:白條抵扣的方式。
A17.3:先用卡充值白條 再用白條支付?把分布式事務轉成本地事務,而且卡不受控,失敗多發生在卡上,卡充值成功后白條成功率提升。
Q18:apple pay 利用touch id來搶占鏈路嗎。
A18:apple pay是和銀聯合作來搶占鏈路的,但是因為銀聯不太給力,另外APPLE在分潤方面也比較強硬,所以一直沒推的很好。
補充討論
Wood同學發言后,另一位小吳同學從另一個角度做了不少補充。 以下是小吳的發言內容。
我補充一下通聯哥們說的卡用途這塊,預付卡除了單用途預付卡和多用途預付卡外,多用途預付卡還分為記名預付卡和不記名預付卡,記名預付卡可以充值掛失不能提現,單張記名預付卡最高金額為5000元,不記名預付卡正常來說不能充值不能提現,不能掛失,單張金額最高1000元,預付卡的剩余價值如果在三年內沒有消耗掉,將成為公司的自有資金。如果還能夠在其他商家消費就算多用途的。不記名預付費卡是可以充值的。預付卡的剩余價值如果在三年內沒有消耗掉,將成為公司的自有資金,這一條是各個公司自己定義的應該沒有法律依據。
預付卡因為各種原因銷量極度下降。特別是營改增后,發票無法報銷抵沖企業稅收,基本已經處于日落西山狀態,突破方法我們團隊想了三個:
一個是做校園一卡通整套方案,
一個是做區域餓了么,
最后一個最兇狠是結合P2P做鏈接理財套現。
校園一卡通這個很多都在玩,也是預付費卡的一種場景,還有飯卡啥的,其他兩種有點極端,不能成規模。要不很容易被央行注意。
我這里說一下餓了么的玩法吧,這個涉及到整個業務流程的更新以及自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統,其實群里面還有專門做預付卡系統比如@李紫建-豐瑞祥VP-北京。大家要多聽聽他的意見。 餓了么模式合規合法,P2P的很難玩,我們這里很難找到創新點,最核心的問題在于無法將預付卡內的資金進行提現,在研究的同時我們其實想利用通用積分和專用積分進行橋梁對其進行打通,不過最后因為各種問題團隊解散,沒辦法玩了
Keynote
實名的預付費卡的上限金額是5000,非實名1000,主要也是怕洗錢風險。
市場都認的預付卡最瘋狂的時候一張一百面值的預付卡可以賣到102塊。
單用途預付卡是個公司就能搞,沒有任何意義,健身房的最愛。
多用途預付卡,目前我所知道的上海的ok卡,沉淀資金超過100億,如果算上每年利息直接爆炸, 還沒算他如果做銀行大額定存。
卡成本問題:同樣的,卡成本如果不是用芯片卡的話,每一張可以下降到1.2-1.5,銀聯卡的卡成本是最高的以前需要將近8元。公交卡的這種芯片卡會便宜一點,也就是3-4元。磁條- 卡最便宜幾毛錢。
作為互聯網預付卡,企業本身需要有支付牌照和預付卡牌照。
沒有所謂的互聯網預付卡之說,只有預付卡發行和受理。
預付費卡行業現在的生存空間很小以后能夠生存的估計不多了。
【本文為51CTO專欄作者“鳳凰牌老熊”的原創稿件,轉載請通過微信公眾號“鳳凰牌老熊”聯系作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