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進階數字化4.0,新IT時代的關鍵詞是什么?
今年“兩會”中,央行周小川行長的一塊新手表亮了。一時間,媒體紛紛揣測其背后隱含的意義和原因,或許他的一段講話已經提供了一種風向。
3月10日,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中心,周小川在就“數字普惠金融”的相關問題答記者問時提到:全球普遍共識認為,真正對社區和偏遠地區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利用數字技術,也就是利用網絡,利用移動設備,像手機等。除了已經存在的金融機構以外,還要鼓勵科技類企業向這個方向發展,同時也向這個領域提供技術支持。
簡單概括這段回答,其實涵蓋了兩大風向標:普惠將是金融業未來的重大發展方向之一,而數字化則是實現普惠金融的最有效辦法。
數字技術在普惠金融發展過程中的作用已被市場驗證。近幾年,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通過移動支付、P2P、網上理財等新興的金融業態,突破時空限制,逐步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艾瑞咨詢公司的調查稱,僅在2015年第一季度,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交易額即達2萬億元。中國電子商務協會副會長也曾提到:“目前國內已有62%以上的網民使用第三方互聯網支付服務。
如今,無論被動還是主動,周小川的新手表預示著傳統金融機構若要適應市場需求和國家對金融行業的戰略定位,勢必要進行一輪新的數字技術升級。否則,他也不會號召科技類企業向這個方向發展。
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全球著名網絡解決方案供應商思科在一份報告中把金融行業數字化進程分為四個階段:1.0時代,以電子銀行為主流的數字銀行初始化階段;2.0時代,以渠道共享為目的多渠道集成階段;3.0時代,逐步建立全渠道一致體驗階段;從2015年開始,金融數字化正式進入第四階段,即快速構建互動與個性化體驗的萬物互聯階段。
撥開眼花繚亂的概念和生澀難懂的技術名詞,金融數字化4.0時代的關鍵詞是什么呢?
創新與融合
縱覽金融業數字化進程的四個階段,技術革新的最大價值即“賦能”,但是在新金融的當下, “創新”無疑成為賦能的第一要素。
我們正處于一個金融全鏈條創新的時代。在客戶端,需求更加多元化、個性化(信用貸款、小額理財等);在渠道上,用戶與金融機構的連接形式更加多元化(移動、自助等);在服務和產品端,金融機構需要提供更多的服務和產品(隨時借貸、遠程開戶等);在營銷方面,越發精準(精準推薦等)。這些業務層面的創新最終歸結為IT創新,既包含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技術創新,又涉及整個IT基礎設施的創新。
以金融數字化4.0時代的互動體驗為例,相比傳統的窗口交互,移動APP的出現,使得用戶與金融機構的交互呈現隨時隨地以及脈沖式爆發等特征。“云”的出現改變了傳統的存儲和計算方式,更加彈性和快速的處理數據。筆者采訪思科一位負責人時得知,云部署只是第一步,要實現云的效率最大化,傳統金融機構目前依然面臨諸多挑戰,比如如何在滿足金融監管要求下,實現IT資源以服務形式提供,并實現按需、自動、敏捷、彈性、高效等來滿足業務的連續性;再比如,如何實現云原生應用,如何實現傳統應用向云化應用遷移等,這些都需要一整套了邏輯設計。
對于傳統金融機構而言,創新并不意味著推倒之前的IT基礎而全部重建,而是在于根據業務需求,做增量的新IT部署。比如傳統的服務器架構和云等新架構扔將長期并存,因此,“融合”成為新IT賦能的第二個關鍵詞。
這就意味著,目前供應商的IT部署進入一種混合交付狀態,一些服務依靠傳統IT基礎設施,一些服務在企業級私有云中,還有的服務通過公有云實現。因此帶來的問題就是誰來負責所有混合的服務交付管理,又如何進行這種混合形態的一體化及集成化工作。
上述思科負責人表示,思科要做的正是幫助金融機構做技術標準能夠統一,方便管理;另外,還可以提供更高一級的支持服務,比如提供數據中心內云平臺和傳統平臺的整合方案,并通過開發和定制化,完成對資源的統一管理和調度。
高效和安全
無論是創新,還是融合,對于金融機構而言,最終目的都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因此,“高效”是新IT時代的第三個關鍵詞。
新金融呈現出的移動化、社交化、碎片化、隨時隨地化特性,要求金融機構的IT系統必須高效。一個合理的云架構,可最大限度的提高數據計算能力,一個優化的網絡布局,將最大程度保障數據的傳輸速度,一套完整管理體系同樣最大限度的保證業務的自動度和流暢度。
以大數據為例,隨著數據量的暴增,金融機構的IT系統如何利用這些數據提升效率?據了解,目前市場上像思科、惠普這樣的整體方案服務商,已經開始通過捕捉變化的行為、過程和實時數據,從而提供更強大的分析能力,為管理層提供更加精確的決策依據。其中,數據的全可視化是重中之重:實時收集完全數據,自動生成應用的邏輯訪問關系、定制應用的訪問安全的白白名單、策略自動下發、歷史安全事件的追溯、網絡性能和應用性能監控。 傳統金融企業如能采用從數據采集到計算,再到輸出,自動化的一站式解決方案,將大大提升運營效率和業務發展速度。
據國內某知名銀行介紹,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該行的IT運維以人工為主,工具支撐為輔。由此導致的結果之一就是,一旦遇到交易洪峰,就需要大量的人力在崗,并且萬一遇到故障,需要人工逐一定位故障節點,并花費大量時間排障。思科給出的解決方案是與該銀行聯合開發運維自動化工具,比如廣播風暴監控及定位工具,能夠自動抓包存檔,自動、快速預警故障(縮短至1-2秒實時告警),定位故障源頭(縮短到分鐘級),加速排障速度。自動化的實現,將發生安全問題限制到最低限度。
然而,在互聯網領域,實現高效的同時往往誘發安全隱患,數據的大規模高效采集、傳輸和計算,極易導致信息安全問題。因此,新IT時代,賦能的第四個關鍵詞即“安全”。
金融行業對安全的要求極高,在面對越來越復雜的IT系統,金融機構只有保證這個龐大系統的穩定運行才能保證安全。
據了解,目前服務商提供的安全服務,基本分為幾個層次。首先,可以通過電子靶場的方式訓練工作人員;第二,通過開發部署相關安全產品,分析用戶行為,精確定位潛在具備威脅能力的用戶;第三,數據脫敏和防火墻。而除了這些常規的手段,減少人為操作,實現自動化也將大大提升安全性。我們也將大膽預測,貫穿網絡攻擊生命周期、跨越攻擊前、攻擊中和攻擊后的全面解決方案將成為金融4.0時代的新寵。
的確,數字時代的快速變革對傳統行業提出了新要求。金融企業或許可以嘗試雙模IT應對這些挑戰:一方面沿用傳統IT模式來滿足傳統業務對于穩定、安全等的需求;另一方面,采用靈活的IT部署對移動互聯網、互聯網業務應用進行快速響應。新金融,新IT。在金融數字化4.0時代,IT對金融的“賦能”將呈現裂變態勢,創新、融合、高效與安全,將成為新IT體現的四大價值。
【責任編輯:Jane TEL:(010)68476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