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貸CTO陳定瑋:兩次重大商業模式改造背后的技術創新
原創【51CTO.com原創稿件】飛貸六年間對商業模式進行了兩次重大改造,由最初的信貸工廠,到移動互聯網化,再到現在專注做金融科技,其憑借獨特的演變歷程,成為唯一入選美國沃頓商學院的中國金融案例。技術創新是商業模式改造的前提,面對高并發、龐大數據量、負載、風險和欺詐等問題,飛貸自研中間件,構建自有風控系統,基于開源平臺和技術,根據自身特性進行開發。這樣一個商業上勇于創新,技術上愿先行趟坑且轉型非常成功的金融科技公司,定有很多寶貴的財富值得后來者學習和借鑒。
飛貸重大商業模式的改造
陳定瑋從2010年加入飛貸至今,親身經歷了兩次重大的商業模式改造。
飛貸的***次商業模式改造是從最初傳統的小額行業向互聯網金融領域進行改造。最初的飛貸做線下網點,三十幾家網點分布在全國各個城市。客戶到官網申請貸款,走集中審核程序模式,審核通過后放款。到2015年10月,飛貸顛覆小貸行業升級方法,運用科技手段對商業模式進行改造,讓營銷、服務、運營全流程互聯網化。
這樣的商業模式痛點在于飛貸要不斷充實自己的資本金,故而有了再次商業改造,那就是重新思考“助貸”模式,徹底放棄信貸風險的兜底功能,在現有商業模式中引進專業的擔保金融機構,徹底將飛貸從一個類金融公司改造成一個純金融科技公司(FinTech)。
飛貸APP的迭代
飛貸APP截圖
陳定瑋表示,2015年10月飛貸APP面世,用戶通過手機就可以申請一筆貸款。而且貸款額度也可根據個人需求而變化,隨借隨還。這樣一來,解決了傳統貸款申請難、獲批難、用款難、還款難和再借難的問題。
2016年2月,經過4個月的時間,飛貸APP開放了深圳以外的38個城市,同時還對用戶體驗進行迭代升級。
2016年8月,飛貸APP推出3.0版本,把整個貸款過程縮減至3分鐘。刪減很多申請步驟,讓用戶極簡單且快速的獲得貸款。
飛貸APP貸款時長取決于數據
陳定瑋表示,飛貸APP從5分鐘、4步驟(完善個人信息、身份信息讀取、人臉識別和授權及簽約)變成3分鐘、4步驟,其中數據起著決定性作用,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數據很快地精準地算出其風險和額度。在數據應用方面,飛貸試驗了大概一百多家的數據,發現真正能夠利用的數據其實是非常少。有些數據看似有用,但在做風控時卻不能作為重要的依據。飛貸的核心優勢是可以直接對接國家權威數據機構,獲得飛貸審批過程中重要的數據來源。
飛貸自研中間件解決負載并發問題
陳定瑋表示,放棄SQLserver、Oracle,擁抱開源,是飛貸***的一次調整。主要是為了應對飛貸上線后,用戶量激增的問題。面對龐大的數據量,飛貸根據自身需求采用了開源NoSQL數據庫,根據數據總量、并發數、讀寫分離進行優化。
開源數據庫能力并不能很好滿足飛貸的需求,飛貸還自主研發中間件,命名為“神算平臺”,作為應用和數據庫底層之間的橋梁,用來解決日常業務交付帶來的負載壓力,同時也可提升應用與數據庫之間的交付效率和速度。
飛貸自建“天網系統” 用于風控
陳定瑋表示,風控主要還是要依賴數據,數據的精準度決定風控的能力。飛貸也研發專屬風控系統,名為“天網系統” ,以在幾百項的數據里面毫秒級的算出某一個客戶的情況。飛貸APP三分鐘、四步驟輕松搞定貸款,源于“天網系統”的能力,可以在幾秒甚至幾毫秒算出客戶的額度。
飛貸針對客戶進行建模,模型會隨著客戶或飛貸獲取到的數據隨時變化,如某客戶還款行為正常,就會臨時調高額度,當有些數據表示有風險的時候,會降低額度。
寫在***:
當問及飛貸現在乃至未來,在技術輸出方面是如何考慮?陳定瑋這樣回答:“踏坑是極痛苦的過程,很少人愿意去真正去談腳踏實地去做,而且還要面對很多不確定因素,但飛貸愿意做技術運用的領先者。飛貸一直比較開放,希望飛貸可以和合作伙伴一起,助力整個產業或者整個生態蓬勃發展,也愿意對外分享飛貸在實踐過程中總結的經驗和提煉的精華,以幫助產業中其他伙伴發展轉型”。
【陳定瑋簡介】
陳定瑋,深圳中興飛貸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技術官。曾先后在國內外多家知名IT公司擔任系統顧問、產品經理、 高級技術專家。具有十三年IT行業從業經驗,通過多項IT原廠國際認證,5年以上的CMMI 項目實施與技術服務經驗。從業認證: PMP(項目管理)、MCSE For C#(Microsoft)、 OCP(Oracle)
【51CTO原創稿件,合作站點轉載請注明原文作者和出處為51CT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