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經營時代來臨,看TalkingData如何解讀
原創【51CTO.com原創稿件】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國內人群的消費結構正在從追求品質的大眾消費觀念趨向理性。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中國移動互聯網行業的近況如何?近日,中國領先的獨立第三方數據服務提供商TalkingData召開發布會,發布了2016年中國移動互聯網行業發展報告。報告從宏觀環境、用戶洞察、硬件市場、行業應用、TOP應用榜單盤點等幾個方面,對2016年中國移動互聯網行業發展現狀進行了深入解讀。
在TalkingData的數據統計中,截至2016年12月,我國移動智能終端規模突破13.7億臺,平均人手一臺。隨著人口紅利減退,曾經充斥在互聯網的野蠻增量階段,被精細化經營的存量競爭階段所取代。充分盤活、經營現有流量成為了各行各業全新的機遇與挑戰。
人口紅利結束,細分行業與技術創新將是未來應用市場的增長點
2016是中國互聯網理性數據驅動和價值回歸之年。在政府不斷增強的監管力度下,市場逐漸規范化;資本投入放緩,創業公司銳減;行業門檻提高,標準化平臺再次聚合;直播、人工智能等大量現象級話題不斷涌現。于是,在這個數據爆炸卻又用戶增量趨于飽和的時代,如何借助智能數據挖掘、商務智能等大數據技術,充分利用數據價值解決現實問題、制定企業日常決策,在現有流量基礎上真正實現“存量掘金”成為了企業亟需解決的的重要***。
騰訊領先優勢穩固,“TAB”格局暫時難以撼動
發布會后,TalkingData 高級副總裁蔣奇和市場智能部高級總監陶京琪接受了51CTO記者的采訪。
據TalkingData市場智能部高級總監陶京琪介紹,TalkingData目前的月活是6.5億的設備,日活超過2億的設備。以市場的角度看,無論從第三方,還是企業端,都是除騰訊以外***體量的第三方的機構。
TalkingData數據收集的渠道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與大約10萬款應用、8萬款游戲做了SDK的數據合作服務,收集一部分數據源。
2. 線下的商超布點,也是數據的來源之一。
3. 通過數據交換和數據交易的維度補充。除了TalkingData自己的數據以外,還采買了其他端的數據,例如:運營商的數據,商業WiFi的數據,或者在一些app上直接采買。
關于樣本數據和監測數據哪個更好?陶京琪表示,原則上,最準確的數據自然是全流量監測數據,而不是部分監測數據。大部分公司都會有自己的全流量監測數據。如果把這樣的數據直接公布,客觀公正性不太強。如果有第三方機構,SDK的布碼嵌入,進行全流量監測,這樣的方式會更客觀,更公正。
作為獨立第三方數據服務提供商, TalkingData 高級副總裁蔣奇從商業模式創新和技術創新兩個方面總結了TalkingData保持其業界領先地位的制勝法寶。
關于商業模式創新,不光是TalkingData,整個中國企業在商業模式上的創新,都是走在世界的前列,這也是業界公認的。
TalkingData在技術上的創新主要有三個方面。
1. 布局物聯網:TalkingData目前非常關注物聯網,比如, 下一個階段對傳感器的預判,現在無論是互聯網還是移動互聯網所能夠產生的數據,跟未來物聯網存儲的數據可能不是一個體量的,會差很多。物聯網是未來數據的重要來源。
2. TalkingData在硅谷有自己的研發中心,致力于把國外一些更先進的技術理念引入國內。蔣奇舉例說,在手機里大約有30多種傳感器。這30多種傳感器如果滿載的話,一天產生的數據量是1個多G。針對這些數據去做采集、分析、使用,在國內能夠做好的團隊是不多的。相反在國外,例如硅谷,對這方面的研究做的比較透徹的團隊會更多,所以TalkingData積極開闊自己的視野,去看更多的前沿技術,爭取把它引到國內。
3. TalkingData一直堅持一點,任何的創新都不希望是單純意義上的,要把技術創新應用到商業模式創新上,用商業模式創新推動技術創新。這也是TalkingData走到現在一個主要經驗。
【51CTO原創稿件,合作站點轉載請注明原文作者和出處為51CT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