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存時代來臨 融合高端存儲
原創在2013年的存儲領域,全閃存陣列絕對是最炙手可熱的話題,而且被認為是傳統磁盤陣列***的威脅。存儲巨頭們爭前恐后的推出了相應的高端產品:EMC的XtremIO、NetApp的EF54、IBM的Flash System以及華為在今年HCC大會上發布的OceanStor 18800F,無疑標志著閃存時代的到來。
全閃存陣列完全圍繞閃存設計、由固態存儲介質構成,憑借高端陣列級別的吞吐性能、內存級別的相應速度,吸引了諸多企業IT管理人員的眼球。在這里我們先來談一談SSD硬盤相比傳統磁盤有哪些優劣。
SSD硬盤的優缺點
一個每分鐘15000轉的硬盤轉一圈需要200毫秒的時間,而在SSD上,由于沒有磁頭,所以幾乎不存在尋道時間這一概念,當系統發出指令時,不需要磁頭和盤片,而是直接從Flash顆粒上讀取,相對傳統的機械硬盤的尋道時間來說要快多了。這也是為什么SSD固態硬盤在傳輸速率上與普通機械硬盤差距如此懸殊。除此以外,SSD重量不到普通硬盤的一半,占用空間也小很多,并且耗電量不到現有硬盤5%。
SSD固態硬盤
但是在于傳統硬盤比較的過程中,SSD硬盤也不是完勝,雖然價格一直下調,但單G的價格還是要高出傳統硬盤數倍,并且,SSD硬盤不耐擦寫,在使用壽命上,依然心存疑慮。
何謂全閃存陣列
想必看到這里的讀者會產生一個疑問,是不是傳統的存儲陣列在插滿SSD就可以稱之為全閃存陣列?這顯然不是。傳統磁盤陣列性能瓶頸在磁盤,保證磁盤不過載的前提下,磁盤不足以榨干CUP的性能,但是將傳統的磁盤陣列的硬盤替換為SSD后,由于其IOPS性能非常高,不等性能充分發揮,CPU就崩潰了。
所以為了適應SSD的優勢,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架構全閃存陣列都需要重新設計。開篇提到的華為OceanStor 18800F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基于全閃存設計,而不是傳統的磁盤存儲架構,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其專為Flash設計而提供的技術:基于全局表項管理、全局動態均衡、全局壞塊管理等技術,提供超高性能、超高可靠的存儲服務。
全閃存陣列與高端存儲相融合
華為IT存儲產品線Marketing總監經寧曾經總結過一個公式:OceanStor 18800F=SSD技術+Dorado積累+OceanStor 18800(HVS88T)架構+全局均衡算法,并且,51CTO記者在華為的官網上看到一則通知:2013年12月31日后,將使用“OceanStor18500”代替“HVS85T”、“OceanStor18800”代替“HVS88T”。不難看出,在華為高端存儲領域,全閃存陣列將成為主流。
華為OceanStor 18800F
據了解,OceanStor 18800F采用革命性的RAID2.0+ For Flash技術,實現固態存儲與高端存儲的深度融合的產品。具有三大優勢:***IOPS、微秒級穩定時延,以及“0”硬盤失效三個方面。同時還具備出色的抗震、抗腐蝕等性能,降低部署門檻等特點。
僅就的三大優勢而言,有如此成績,并非易事。對于普通的磁盤陣列,OceanStor 18800F實現的百萬IOPS具有相當大的優勢。至于微秒級穩定時延以及“0”硬盤失效,也是綜合了全閃存陣列和華為高端存儲兩方面的長處得以實現。相對于SATA HDD SAN陣列與SAS HDD SAN陣列比較其硬件失效率大大提升接近0硬盤失效。十倍響應速度的微秒級穩定時延,隨著IOPS的增加,OceanStor 18800F的時延變換不大,響應速度穩定,這點在其他廠商的磁盤陣列中是難以做到的。
那么對于前面描述中,華為OceanStor 18800F是如何突破SSD壽命的限制呢?51CTO記者了解到,華為進行了針對閃存的系統可靠性設計,以提高其使用壽命和降低故障率,華為自主研發的固態硬盤通過全局壞頁管理、磨損均衡、ECC等措施進行進一步提升。采用全局管控技術將閃存與存儲系統深度融合,確保在高壓力下7.5年的使用壽命,保障了***的可靠性,解決了用戶的顧慮。
隨著工藝的不斷演進、密度的不斷提高、技術的不斷完善,以及價格的不斷下調,閃存是否會得到更廣泛的應用并掀起一輪新的技術革命,是很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