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地圖:還有人記得Here么?
原創【51CTO.com原創稿件】前不久,小編根據自身體會寫了一篇“誰才是地圖老大?論高德與百度的這些年”,細數了高德和百度這些年來的廝殺。今天,本人要再深挖一下另一個就快被人遺忘的地圖:Here。
Here是誰?
在國內,百度地圖、高德地圖和谷歌地圖等導航軟件基本上是智能手機的標配,了解Here的讀者或許并不多。
諾基亞首次推出地圖業務還要追溯到2007年,當時這款應用還叫“Ovi地圖”,盡管比百度地圖及谷歌地圖晚兩年,但此時的諾基亞在導航內容領域已經嶄露頭角。到2011年5月,諾基亞將旗下地圖業務更名為“諾基亞地圖”,先后在Symbian手機和Windows Phone發布平臺,而且新增了離線路線和街道文本播放導航功能。2012年11月,為突出定位的視覺效果,諾基亞意外的宣布將“諾基亞地圖”改名為“Here地圖”,這個名稱也一直沿用到現在,此后,Here地圖正式從小眾走向大眾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Here地圖并沒有走封閉的發展路線。iOS、Android等主流移動設備上都支持Here地圖,直接與蘋果自家地圖和谷歌地圖競爭。并且,這款應用并沒在iOS用戶中冷場,在App Store上線后的十幾分鐘之內,就從101名上升至32名;不僅如此,Here在Android系統的成績同樣出色。
Here的表現如何?
得益于成熟的導航技術及強大的團隊,諾基亞在導航領域上始終保持強勁的競爭力。對此,諾基亞前任CEO史蒂芬·埃洛普曾經豪言:Here將是業界最好的位置平臺。
據早些時候的數據顯示:
從汽車市場來看,有80%的汽車制造商采用了Here導航系統,Here地圖在汽車市場幾乎占據了壟斷位置。除與豐田、大眾、寶馬等主流汽車品牌建立合作關系外,Here在技術上也有突出的表現。例如,全球第一個基于云端的移動互聯網駕車解決方案 HERE Auto;還有應用于汽車的Predictive Traffic,這項技術可對道路作出精確的預估,預測未來12小時的交通情況,可以幫助乘客節約20%的時間。
Here地圖在無人駕駛領域的表現同樣可圈可點,和普通地圖一樣,Here能夠獲取高清圖像。但是這些在無人駕駛汽車上是遠遠不夠的,路面信息需要及時更新,Here團隊則在數據采集方面做足了功課,可將車載傳感器和HD地圖系統結合,及時為無人駕駛汽車獲取最新的路面信息。2014年,Here還和奔馳無人駕駛汽車S500展開了合作。
Here被出售
盡管Here如此優秀,但是因為缺乏網絡服務的支持,已經連續出現了虧損,這為諾基亞公開出售Here埋下了伏筆。
2015年年底,諾基亞發表聲明,該公司已經將Here地圖出售給由德國汽車廠商寶馬、奧迪和梅賽德斯組成的聯盟。諾基亞稱其從此項交易中獲得了大約25.5億歐元凈收益,與原先估計相一致。根據當初的協議,寶馬、奧迪和戴姆勒將平均持有Here股份。
蘋果企圖挖Here地圖人才?
蘋果在2012年首次推出了蘋果地圖,并且取代谷歌地圖成為iOS默認的地圖服務,但是由于技術儲備不足,蘋果地圖發布時報出了重大質量問題,庫克被迫對消費者道歉,蘋果軟件業務負責人福斯托爾也被迫離職。此后為了追趕谷歌地圖,蘋果一直在進行這一領域的新創公司收購和人才招募。
據知情人士表示,Here地圖業務被諾基亞轉讓給德國汽車公司之后,蘋果很快在柏林設立了戰略據點。原因很簡單,在微軟收購諾基亞手機業務之后,Here地圖陷入了混亂,蘋果從中看到了機會,準備從Here公司挖走地圖人才。根據白領社交網絡LinkedIn的資料,蘋果已經挖走了Here的六七名員工,但是實際數字可能還更高。
雖然在消費者地圖領域,谷歌地圖是毋庸置疑的王者,但是在汽車導航等領域,Here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位置。目前該公司面向汽車行業和終端地圖行業提供基礎地理數據和相關的軟件和服務。依靠著多年的研發積累,Here被認為是能夠和谷歌地圖抗衡的少數地圖服務商之一。
編輯視點
數字地圖需要長期的技術研發和數據積累,公司收購和人才招募確實是比較快捷有效的辦法。蘋果能否通過這些方法超越對手,讓我們拭目以待!
【51CTO原創稿件,合作站點轉載請注明原文作者和出處為51CTO.com】
了解更多熱點新聞,請關注51CTO《科技新聞早報》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