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超融合系統的紅與黑
譯文【51CTO.com快譯】
超融合是IT基礎設施領域最熱門的潮流之一。今年早些時候,Gartner的研究人員預測:“超融合集成系統(HCIS)市場會增長79%,增長至2016年的幾乎20億美元,推動它在今后五年進入主流應用。”他們補充道,到2019年,這個市場的產值有望增加至50億美元。
451 Research的一項調查支持這個預測,發現在計劃今年進行服務器和存儲重大更新的32%的企業中,86%預計會加大超融合基礎設施方面的投入。
考慮到超融合技術的人氣越來越旺,數量眾多的廠商提供超融合系統也就不足為奇了。在2016年第三季度 《Forrester Wave:超融合基礎設施(HCI)》報告中,弗雷斯特研究公司評出三家專業廠商:Nutanix、Pivot3和Simplivity是市場“***”。“表現出眾者”包括戴爾EMC、VMware、HPE、思科和華為等大牌IT廠商,還包括Atlantis Computing、HyperGrid(前身是Gridstore)和Stratoscale等小廠商。報告特別指出,“我們預計超融合系統會普及開來,刺激所有技術廠商涌入市場。”
然而,它也提醒公司在購買超融合系統時要小心,因為目前廠商在營銷這種技術時免不了炒作。就因為廠商給硬件貼上超融合的標簽,并不是說這款產品確實會提供企業組織想要獲得的種種好處。
什么是超融合?
與任何新興技術一樣,超融合的定義方面存在一些異議。Gartner對它所下的定義是“提供共享計算和存儲資源的一種平臺,基于軟件定義存儲、軟件定義計算、商用硬件和統一管理界面。”
弗雷斯特調研公司表示,真正的超融合基礎設施有四個主要的特點:集成計算及存儲資源、軟件定義存儲、自動發現及配置,以及除了虛擬機管理程序控制臺外,極少需要管理。
超融合的大多數定義在幾個要點方面達成了共識。首先,這些是同時擁有計算功能和存儲功能的商用系統。其次,超融合系統包括軟件定義基礎設施這個要件;第三,它們簡化了管理。
這幾個特點共同為企業組織帶來了幾個優點。
超融合系統的優點
銷售超融合系統的廠商宣揚這種類型的基礎設施優點多多,包括如下:
易于部署――在許多情況下,部署超融合系統就跟把它插入后開啟一樣容易。客戶沒必要為確保計算和存儲部件協同運行而擔心,因為廠商已經做好了系統集成這個臟活。它還預先安裝了軟件定義存儲和管理軟件,這為IT團隊節省了大量的時間。
成本低下――由于超融合系統基于商用硬件,它們從理論上來說成本應該低于傳統的服務器和存儲陣列。此外,簡化的管理功能和硬件占用空間小有助于降低總體擁有成本。然而實際上,客戶應該認真地做好功課,因為一些客戶抱怨廠商承諾的節省成本這個好處并沒有真正獲得。
敏捷性――超融合對虛擬化環境來說再理想不過了。有了軟件定義存儲(可能還有軟件定義計算)功能,就很容易移動工作負載,并且在必要時為某些工作負載分配更多的資源。
可擴展性――超融合基礎設施非常容易橫向擴展。不止一家廠商聲稱其硬件“如同樂高積木”。由于客戶需要更多的資源,他們只要添加更多設備,擴展基礎設施規模后,就能自動獲得計算功能和存儲功能。
無需添置大量人手――由于這類系統易于部署、易于管理,企業不需要大批的IT工作人員來處理它們。這樣一來,這類系統在期望為遠程辦公室或分支辦公室(ROBO)環境安裝IT基礎設施的一些小公司或組織中備受歡迎。
超融合系統的缺點
盡管存在上述種種優點,但是顧問們警告:超融合系統并不適合每一種情況。客戶要小心,這項技術同樣存在一些潛在的缺點。
性能――超融合系統并不始終擁有***的部件,因而它們并不總是提供與傳統服務器一樣級別的性能。分析師兼專欄作家Rob Enderle解釋:“這是由于,構建超融合解決方案的一部分工作就是大規模互操作性測試,在廠商宣布新的處理器和芯片組后,這項測試工作需要好幾個月才能完成。”易于部署的系統存在的不足之處就是,系統速度較慢,這可能讓超融合系統對一些應用來說不太理想。
高昂成本――如上所述,客戶表示,超融合系統并不總是可以省錢。雖然它們基于商用硬件,但是許多廠商為支持這些系統的服務收取溢價。這可以理解,一方面是由于這些系統具有集成的性質,因而排查問題來自計算部件、存儲部件還是來自軟件顯得更困難。在決定選擇某一款系統或某一家廠商之前,買家應非常全面深入地分析成本,還要找其他客戶打探一下。
擴展不靈活――可擴展性讓超融合基礎設施適用于一些工作負載,但同時也讓它不太適用于其他工作負載。比如說,如果你有一種數據非常密集型的應用,存儲容量方面的需求可能超過計算容量方面的需求。如果使用超融合系統,你通常無法在不增添更多計算容量的情況下增添更多的存儲容量。這就抬高了成本,讓客戶徒增自己沒有充分利用起來的資源。
廠商鎖定――超融合系統似乎讓廠商鎖定不是個大問題,畢竟它們基于商用硬件。然而實際上,一旦你開始部署來自某一家廠商的超融合基礎設施,要是不丟棄并更換現有的硬件,就很難換一家廠商。運行和管理這些系統的軟件與硬件緊密集成起來,因而很難混合搭配不同廠商的系統。
超融合系統的***使用場合
考慮到超融合系統的這些優點和缺點,這項技術更適合一些使用場合。如果你有下列要求,超融合基礎設施可能是適合你的一種選擇:
虛擬桌面――像虛擬桌面基礎設施(VDI)這種橫向擴展的工作負載最適合使用超融合基礎設施。額外用戶增加后,超融合系統很容易橫向擴展;軟件定義環境對這種虛擬化來說再理想不過了。分析師們表示,超融合基礎設施包括內置重復數據刪除技術的固態硬盤(SSD),常常特別適用于VDI。
遠程辦公室/分支辦公室(ROBO)――隨著邊緣計算更流行起來,許多企業組織在ROBO環境部署超融合系統。邊遠地方常常沒有現場IT工作人員,所以易于部署和易于管理的系統在這種環境下大受歡迎。
混合云――許多大企業使用公共云計算服務來運行許多工作負載,但是由于擔心合規、安全及其他問題,它們還需要將一些工作負載托管在其數據中心中的私有云。超融合系統的敏捷性、可擴展性以及支持虛擬化再度讓它很適合。
最終,超融合系統是否適合你的情況,將取決于許多不同因素。然而,大多數專家似乎一致認為,這項技術值得好好調查一番。
原文標題:Hyperconvergence: Pros and Cons
【51CTO譯稿,合作站點轉載請注明原文譯者和出處為51CT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