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云發布會在即,云計算市場再迎巨頭玩家
距離網易云9月20日發布會越來越近,各種爆料似乎印證了網易場景化的云計算布局以及三款重磅產品的發布。此前,網易云官微發布的信息顯示,丁磊在一則宣傳片中為網易云點贊,并稱“讓廣大程序員都過上錢多活少離家近的幸福生活”,可見,網易云或將成為網易新的戰略級產品,云計算市場有望迎來新的巨頭玩家。
丁磊為廣大程序員“代言”似乎不難理解。在創辦網易之前丁磊就是一位程序員,對產品開發、測試的枯燥和復雜深有感觸。包括網易云在內的云服務,雖然面向的是企業級市場,實際解決的問題還是提高資源交付速率、提升產品研發效率或者是功能性的服務,本質上還是在解放開發者。當然,這只是一種情懷式的說法,至于丁磊為何要為網易云點贊,或可以有下面兩個解釋:
就國內云計算市場來說,在過去幾年中實現了年均30%的增長,2015年市場規模約為1500億元,并預計在2018年達到8000億元。云計算大幅降低了創新創業的門檻,并催生了大量新應用、新業態、新模式。據了解,小微企業利用云計算服務可節省約40%的成本。阿里、騰訊、百度、華為等國內的科技巨頭爭相布局云計算,亞馬遜、微軟、IBM等也相繼進入中國市場,云計算在中國市場正進入快速普及的階段。同樣作為互聯網巨頭的網易,在C端市場獲得百億美元市場的同時,丁磊已經把目光瞄向了B端市場。
另一方面,在網易云正式面世之前,已經支撐了網易內部95%以上的互聯網產品,不乏用戶量過億的明星產品。比如說網易郵箱服務了8億的用戶,并擁有數百萬的企業級用戶;網易云音樂的用戶規模突破兩億人次。這些產品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服務穩定,二是良好的用戶口碑。這一優勢注定了網易在進軍云計算市場時,拿出的不只是計算資源和同質化的解決方案,網易的研發和管理經驗、一貫的產品精神等在無形中成了網易云的資源。或許也正因如此,網易在云計算領域選擇了場景化云服務作為切入點。
就目前來說,國內進軍云計算的玩家有兩種思路,一類是從IaaS基礎設施入手提供很多解決方案的“大而全”模式,另一類是服務好一個或幾個細分領域,將服務和性能做到***的差異化模式。前者市場規模龐大,卻注定了只能留下一到兩家巨頭企業。后者若能借機夯實自己在垂直細分領域的市場地位,卻也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很明顯,場景化云服務的網易云屬于后者。
截止到現在,網易云已經推出了七款云服務產品,即網易蜂巢(容器云)、網易云信(IM云)、網易視頻云、網易云捕(APP質量跟蹤)、網易易測(兼容性測試)、網易七魚(全智能云客服)、網易易盾(反垃圾)。不難發現,在這些場景化的云服務背后,網易云的戰略布局已經形成了一套體系,提供容器云兼具IaaS服務的網易蜂巢提供基礎云服務,網易云信、視頻云等是結合網易自身的技術優勢針對特定市場需求推出的產品,而未來還將會結合自身的研發、運營、管理等優勢打造更多的產品。
可以肯定的是,繼企業郵箱之后,網易云將是未來幾年網易在B端市場最重要的戰略產品,“解放程序員,讓廣大程序員都過上錢多活少離家近的幸福生活”,丁磊的一句話似乎是暗示了這個產品的發展方向。至于網易云為何而來,有何發展規劃和目標,只能期待9·20發布會來揭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