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監會劃定銀行業上云時間表 騰訊云助力銀行業全面云化
在這份報告中,銀監會要求到“十三五”末期,銀行業面向互聯網場景的重要信息系統全部遷移至云計算架構平臺,其他系統遷移比例不低于60%。
監管驅動銀行IT系統云化
在這份關于銀行業信息科技最為重要、全面、系統的監管辦法中,云計算是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引人注意的是,《意見》重點強調了“行業公共云”在銀行業中的應用,表示銀行業應穩步實施架構遷移,到“十三五”末期,面向互聯網場景的重要信息系統全部遷移至云計算架構平臺,其他系統遷移比例不低于60%。
“銀行業系統的未來是在云計算技術之上,這次監管意見的出臺為銀行業的全面云化吹響了號角。”微眾銀行科技事業部基礎架構部副總經理在7月6日騰訊云+未來峰會金融專場上表示,在云計算時代,銀行業信息系統全面云化是借力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興技術實現金融創新的必由之路,也是去IOE趨勢下保障金融業務數據安全的必然選擇。
盧道和介紹,自規劃階段,微眾銀行就將所有業務系統都按照云計算技術進行構建。在騰訊云的支持下,微眾銀行搭建了全國首個完成自主可控的去IOE銀行業務系統,并因此入選由中國人民銀行主管的《金融電子化》雜志評比的“2015年金融信息化十大事件”之一,并獲得“2015年度亞洲互聯網銀行科技創新大獎”和“南都金磚獎-最佳互聯網金融創新獎”。
“傳統銀行領域以前對銀行信息系統去IOE化或許還心存疑慮,政策的出臺可以打消這種疑慮。而微眾銀行通過目前上千萬客戶的實際運行,有效證明了云計算在銀行領域的應用前景。”盧道和介紹,微眾銀行聯合騰訊云構建金融行業的PaaS、SaaS和SaaS+,在服務自有業務的同時,還有效推動銀行同業向互聯網+的轉化。
傳統IT建設模式受到挑戰
“金融業將邁入全面云化的時代,對于銀行來說,信息系統的云化已經不再是一個可選項,而是一個必然趨勢。”在騰訊金融云總經理胡利明看來,依靠傳統IT建設模式支撐銀行上云,還將面臨諸多挑戰。
建設周期長
銀行系統建設周期較長,傳統銀行經過了十多年的建設才發展到今天的程度,而新建銀行必須要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完成銀行核心系統及相應渠道系統的建設。
建設成本高
傳統建設方式成本較高,初期投入大,普遍依賴高端硬件與高端存儲,導致單用戶成本居高不下,限制了銀行業務的發展。
建設能力有限
面臨互聯網方向建設能力的制約,在面向互聯網的產品設計、用戶體驗的設計與優化、大數據處理與應用能力等方面與業界先進水平仍有差距。且對于系統建設不能做到自主可控。
IT資源管理難度大
按照傳統思路部署的網絡、計算資源、存儲資源不足以支撐互聯網業務的開展,發展互聯網業務需要增強資源彈性,加快資源獲取和部署的速度,增加開展新金融業務所需要的CDN、互聯網安全、人臉識別、移動優化等基礎服務。
合規要求最高
銀行業是受監管機構監管最為嚴格的行業,主管機構對于數據中心環境、系統、高可用與災難備份、系統運維都有嚴格的規定。如何在監管合規的前提下,獲取發展業務所需要的資源成為了各銀行所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
騰訊金融云量身定制銀行業上云服務
如何有效解決上述問題,打通金融云化的最后盲區?胡利明介紹,針對銀行業應用場景,騰訊金融云基于金融數據庫TDSQL,容災架構,分布式互聯網技術架構形成的云服務,構建全新互聯網架構的銀行核心及業務系統,為銀行行業量身定制整體的混合云解決方案,提供給銀行業互聯網技術架構,安全與網絡接入能力,和銀監會關于銀行業上云的指導思想完全一致。
“騰訊云根據業務系統的不同特性以及行業監管要求,將銀行的IT系統按照金融定制云和金融專區兩種方式部署。”胡利明介紹,騰訊云金融定制云是將服務器、存儲、網絡資源及物理空間單用戶獨享,采用符合行業監管要求的部署模式,能夠實現監管層面的完全合規,適用于部署核心系統處理層、傳統運營管理層、企業服務集成層、渠道集成處理層等強監管要求的IT應用。而騰訊云金融專區是金融行業用戶的專享云環境,與其他行業用戶隔離提供更高安全級別,同時也擁有公有云平臺資源彈性的特點。銀行中的新型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業務、新運營管理層應用與訪問集成服務需要充分利用云計算的低成本、高彈性、快速部署等特點,適合于部署到騰訊云的金融專區。
“在系統架構之上,騰訊云還提供基于數據層面的服務。”胡利明介紹,在大數據智能營銷方面,騰訊云大數據分析平臺可以幫助銀行業整合內外部數據資源形成完整的大數據用戶視圖,實現差異化營銷;借助微信、QQ、移動支付、電商、搜索等應用的積累,騰訊云能夠幫助銀行業實現科學的征信評估,提高銀行的風控能力;而通過騰訊十多年的安全大數據積累中掌握P級黑產數據,騰訊云能夠幫助銀行業快速識別惡意用戶,準確率高達90%。
業內分析人士表示,監管意見的出臺將使金融云發展再次迎來大風口,云計算將在銀行、基金、證券、保險、消費金融、互聯網金融等全部金融領域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