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樹”人 新華三擁抱教育新生態
原創互聯網+時代,高校如何創建IT人才培養新模式? 4月19日,“互聯網+時代下高校新IT人才培養論壇”在杭州舉行,吸引來自全國300多所本科和高職院校的400余名專家、學者參加。結合當下高校IT人才培養難題,新華三集團旗下的杭州華三通信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三通信)推出“互聯網+時代云計算人才培養與實訓室解決方案”,為高校落地IT人才培養指明方向,也為“互聯網+教育”新生態的構建注入活力。
本次論壇由全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會和華三通信聯合舉辦,旨在探討新形勢下IT人才培養新模式,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培養面向市場需求的高價值人才。
探索“互聯網+” 人才培養新模式 ,從新IT說起
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應該“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創新高校人才培養機制”。“互聯網+”時代,企業對大數據、云計算、SDN等領域的人才需求擴大,國內多所高校雖已開設相關課程,但高校對這些技術人才培養存在師資力量不足、基礎設施建設薄弱、實訓條件缺乏、人才與企業需求無法對接等問題。如何務實地培養應用型人才,是一個需要企業與高校共同努力解決的難題。
作為新IT基礎架構***,華三通信對大數據、云計算等相關領域有著深刻的積累,并進行了諸多新IT人才培養實踐。在開幕辭中,華三通信副總裁丁文光闡述了基于“互聯網+”時代的人才培養戰略,以及多年經驗積累,取得的豐碩成果。丁文光表示,新時期,華三通信的培訓體系也在與時俱進的向前發展,培訓內容及方式向云網融合的新IT架構、職業化培訓、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向演進,成為國家IT產業培養和輸送人才的重要力量。
開啟新IT人才培養機制——專、全、新
對此,華三通信培訓中心總監劉小兵在“深度校企合作發展匯報”專題中圍繞“專、全、新”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介紹。
“專”包括專注和專業,華三通信專注IT人才培養15年,把人才智庫建設放在企業的戰略高度上;同時每一個培訓項目的開發、推廣、交付、評估,都有一套標準的流程規范作為指導,確保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全”是全面的知識體系,涵蓋路由交換、安全、無線、云計算、SDN、大數據等全系列內容;另一方面是具備全方位的人才培養服務方案。
“新”是華三通信依托強大的研發平臺,能夠不斷推出新產品和新技術,知識體系也隨之不斷更新升級;同時引入新的平臺和教學模式,推出華三大講堂,提供慕課、HCL模擬器和翻轉課堂。
閃亮登場:新一代全系列實訓室解決方案
華三通信IT人才培養具體做法是什么?在題為“互聯網+時代云計算人才培養與實訓室解決方案”演講中,華三通信培訓中心校企合作項目經理于鵬給出解答。于鵬指出,華三通信提供的全方位人才培養服務方案包括實訓室建設、實訓室教學、師資培養、就業服務,為學生掌握云計算技能提供課程和實訓環境,也為高校師資力量建設、學生就業提供有力支撐。
華三通信的實訓室解決方案在推出之后備受青睞,已經為多所院校提供服務。在這次大會上,華三通信發布了新一代全系列的實訓室解決方案,對新IT實訓室進行了統一設計規劃,學生可以進行網絡、安全、無線一體化實訓,并模擬數據中心、園區、廣域/城域網實際場景,開展云計算、SDN實訓;同時新IT實訓室動態添加模塊功能,可滿足多實訓室綜合組網需求;依托華三通信服務百行百業的組網實訓,學生還可以對各行業組網方案模擬實訓。更有細心的嘉賓還看到,在新一代實訓室方案中還囊括了大數據實訓室方案,成為華三通信大數據技術***次公開亮相。
領跑云計算 華三通信發布云計算認證培訓體系
云計算已經成為新IT時代的主流技術,華三通信基于在云計算技術及應用上的領先優勢,率先推出云計算認證培訓體系,為培養更多與時俱進的科技人才貢獻自己的力量。華三通信云計算認證培訓體系設置初、中、高三級的專業認證,并設置線上課程、支持移動學習。目前,華三通信云學院已發展30多所院校,培養150余名講師,是國內發展最快***的校企合作項目。華三通信云計算平臺也連續三年納入教育部組織的高職國賽計算機網絡應用賽項、華三杯全國大學生網絡技術大賽考核內容,成為院校云計算人才培養的重要力量。
校企合作 華三通信總能想在用戶前面
各高校領導在會上的交流分享,掀起了又一輪高潮。西南大學計算機與信息科學學院網絡工程系主任于顯平介紹了西南大學校企合作經驗;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網絡通信工程學院院長楊誠就常州信息職業學院校企合作經驗展開了深入解析,全面介紹了該高校人才培養創新實踐。談到校企合作,楊誠說到:華三通信總是能想在學校前面,將新的技術新的方案拿到我們面前,我們要為華三通信點贊!
借助新IT的力量,新華三不斷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為中國培養和輸送創新的IT技術人才。未來,新華三將通過卓越的IT智慧與行動力,帶動全產業的升級與顛覆革新,以新IT力量***時代變革,成就“創新共享,智慧互聯”的精彩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