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室內高密覆蓋方案,讓Wi-Fi優質體驗無處不在
作者:佚名
部署密度已足夠,為何上網體驗仍差強人意
根據2016年央視3.15大會統計,目前全國Wi-Fi公共區域的熱點已超過1.5億個,除去家庭和人煙稀少的區域,這相當于每百平方米就會有一個熱點。
然而如此密集的覆蓋并沒有提升上網速度,大多數公共區域Wi-Fi的上網體驗都慘不忍睹,連不上或是連上后巨慢無比的情況十分常見,這在人流量較大的候車廳,機場,會議中心,展覽館等公共場所特別明顯。
蝸牛般的網速已經成為公共區域Wi-Fi的代名詞
性能和規劃非根因,盲目增加AP不可取
很多人把這個問題歸結于AP性能不佳或是網絡規劃不精準,但是究其根本卻未必如此。在過去的數年間,AP的基礎性能已經十分成熟,在辦公室之類的普通環境下單AP承載30多個用戶同時上網已經不是問題。同時網絡規劃方案也逐漸成熟,一些基本的干擾問題已不再出現。那么問題來了,有了強悍的AP和成熟的網絡規劃方案,問題到底出現在哪?依靠軟件特性是否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這要從基礎方案開始分析,業界應對室內高密度接入的主流方案莫過于AP蜂窩式部署。此類方案通常使用內置全向天線的AP,易于采購也易于部署。然而其缺點也十分明顯,全向天線的覆蓋范圍類似于一個蘋果,十分飽滿,覆蓋范圍很廣。這在半開放室內辦公環境等高覆蓋范圍要求的場景十分適用。
可以把蘋果想象成一個全向AP的覆蓋范圍
但是在車站、會議廳等全開放環境,此類覆蓋方式使得AP間十分容易互相干擾,造成無線性能的幾何級下降。如果把一個AP的信號覆蓋模擬想象成兒童球池里面的氣球,夸張點說,很多車站及機場的無線環境和下面這張圖沒什么兩樣。即使找來技術專家優化,也無非是降低發射功率,借助障礙物縮減覆蓋范圍等方法,對于解決根本問題來說杯水車薪。
開放式公共環境信號覆蓋假想圖
更悲催的是,因為無線不可見且難以定位,在遇到體驗不佳的情況時,大多數運營商、商業Wi-Fi公司都寄希望用擴大AP數量來解決問題。再加上因為速度過慢而自己設置AP來招攬顧客的商家或企業,結果就更加糟糕了。這往往會加重干擾,相當于往同樣的空間里增加新的氣球,使得空間更加擁擠,無線性能進一步下降。
自設AP往往是因為公共WI-FI不可用,但最終兩敗俱傷
業界在大型場館已經找到解決之道
其實解決問題的關鍵點已經基本清晰了,那就是排除干擾。近些年來,在一些大型的體育場館和車站,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案開始大規模部署。
2015北京世界田徑錦標賽是一個典型案例。賽事期間,在鳥巢現場部署了高密小角度天線方案,效果相比傳統方案效果明顯提升,且設備選材上也十分容易獲取。現場觀眾通過免費的Wi-Fi網絡在社交媒體上發布觀賽感受,分享精彩瞬間。據統計,鳥巢現場的Wi-Fi網絡,在短短8天內共計承載了68萬人次的觀眾接入,累計產生了16.4TB的流量,相當于傳送了860萬張數碼照片,或是產生了16億次社交媒體信息互動。
2015年鳥巢田徑世錦賽使用的華為室外高密部署方案
南橘北枳,室外的方案移植到室內反而成了成本和環境的殺手。
此類方案在室外覆蓋效果上優勢明顯,但是在室內環境卻并不是***選擇,施工和人工成本及對環境的破壞成為新的問題。高成本和環境破壞的核心來源于天線,由于天線和AP需要分開安裝,所以安裝成本和時間幾乎是室外AP方案的兩倍左右,同時天線的安裝還會對安裝地點的外觀產生較大的破壞。
沒人愿意把這么大的家伙裝在自家的天花板上
高密天線小型化終獲突破,和IPad大小相當
如今,華為新研發的天線體積只有iPad大小,使得天線可以很容易被集成至AP內部,實現性能和和成本以及環境的三點平衡。
華為針對室內高密場景開發的專用AP4050DN –HD
華為AP4050DN-HD是針對室內高密場景推出的定制化產品,適用于室內場館、禮堂、商超等高密場景。內置智能高密天線,覆蓋更精準,可有效降低高密場景下的干擾,解決高密用戶并發接入難題;采用內置智能定向高密天線設計,不同于AP+外置天線設備的繁瑣安裝調試,AP4050DN-HD只需1人30分鐘即可完成安裝,即方便又可節省網絡部署成本。另外,AP4050DN-HD還支持POE out功能 ,可以實現自身產品級聯部署,不僅擴大了AP的部署安裝范圍,同時節省了50% POE交換機占用端口。AP4050DN-HD支持MU-MIMO,有兩條空間流, 整機速率達867Mbps(5GHz) + 400Mbps(2.4GHz)即1.267Gbps。
責任編輯:xiejuan
來源:
51C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