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支撐轉型 暢捷通打造小微企業開放平臺
原創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不管是傳統企業還是互聯網企業,都在討論如何做好“互聯網+”。有的企業選擇了將他們的產品SaaS化,幫助其他企業更好的擁抱移動互聯;有的企業調整整體公司業務、戰略向互聯網轉型。
暢捷通在小微企業信息化領域耕耘多年,企業資源管理(ERP)、財務管理等產品廣受小微企業歡迎。隨著時代的快速變化,暢捷通也不斷在調整自己的戰略方向,在云計算、大數據、平臺服務方面布局,全方位地為小微企業信息化服務。
曾經名不見經傳的暢捷通,在上市之后頻頻亮相,這到底是一家怎么樣的公司?近日,帶著這樣的疑問,51CTO記者采訪了暢捷通技術委員會主席李鯤,了解轉型下的暢捷通。
小微企業一站式服務平臺
從企業初創到成長初期,再到精細管理,暢捷通提供了小微企業一站式服務平臺。
在企業初創期,暢捷通主要提供注冊代賬、公司注冊、代理記賬等服務,都可以通過平臺搞定。李鯤介紹,關于代賬,暢捷通正在搭建一個O2O的代賬平臺—易代賬,該平臺上的服務商都將使用暢捷通的產品,用戶在該平臺上選擇服務商。“小微企業代賬市場的規范性還有待提高,我們希望通過這個平臺,來規范小微企業代賬服務。同時,以前代賬服務比較局限,只能做本地服務,有了線上平臺,小微企業在找代賬服務時有更多的選擇。另外,有了第三方平臺來管控,代賬服務也更加透明了。”
在企業成長初期,暢捷通提供了好會計、工作圈等簡單高效的云工具。2015年7月上線的工作圈,已經有幾十萬家客戶在使用了。李鯤介紹:“工作圈連接人、企業和應用,除了滿足員工與員工之間的日常工作協同,隨著工作圈與企業內部應用巧妙對接,企業線下的各種業務系統的審批工作流行政審批、T+與ERP系統結合的審批等都可以在上面完成,將企業、應用、人連接起來。”
進入成熟階段的企業,暢捷通提供精細管理的的T系列軟件,可以滿足企業精細化業務財務管理需求。去年開始,暢捷通逐步將產品和服務遷移到阿里云上。“對于暢捷通來說,阿里云提供計算能力、存儲能力、服務治理、數據庫的能力,使得我們對客戶的服務有了更好的保障。”李鯤告訴51CTO記者。
打造開放平臺 讓企業業務更暢通
在外看來一直專注于小微企業一站式服務平臺的暢捷通,希望在互聯網的時代做一家平臺型公司,這也是暢捷通未來的方向。
據了解,暢捷通已經在著手打造應用層的開放平臺,并將研發團隊設置在了美國。開放平臺要做什么?如今各個公司都在做平臺,與其他平臺有什么不同?“做一個平臺,上面要插不同的應用,這些應用之間的數據能不能互相認識,這是很關鍵的。”李鯤介紹,“業內的平臺,如果要做數據對接,基本采用互相去做數據接口的方式,要相互理解對方的數據其實障礙很大。我們搭建的平臺將解決數據這一問題。與傳統ERP廠商統一定義元數據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是,暢捷通的開放平臺采取了元數據集市的眾幫模式,由平臺上的ISV應用共同形成全局的元數據。另外我們也提供了平臺級的消息機制來保障跨應用的最終數據一致性。”
據記者了解,暢捷通的平臺將邀請企業在平臺上做開發并將應用發布在平臺上,用戶可以在平臺上選擇不同的產品來服務,因為基于同一平臺開發,所以數據都是互相認識的。有了這個基礎,用戶在更換服務商時,將不再有遷移數據和對接的各種復雜問題。”當記者問到,如何保障數據安全時,李鯤告訴記者,數據既不屬于平臺也不屬于應用開發商,數據是屬于企業的,暢捷通平臺會做嚴格的數據隔離。
深耕垂直領域 智能讓服務更出彩
在暢捷通的未來規劃中,有一橫一縱兩大發展路線。橫向就是上文所說的開放平臺,而縱向則是為現有的產品提供更多的服務。李鯤介紹,暢捷通在人工智能方面已經做了三年,組建了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團隊,研究怎么把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企業的實際業務場景中。比如,通過機器學習提供自然語言記賬、語音下單,目前,北方的普通話可以做到接近100%的識別率,南方方言的準確率也可以達到80%以上。另外,暢捷通也在工作圈這樣的協同應用中開始利用智能技術實現自學習、自適應的柔性企業工作流。
據了解,暢捷通也在做更多智能相關的技術,未來會用在不同的業務場景中。
記者手記:
在企業管理全面向互聯網化、云化轉型的路上,暢捷通不斷自我變革和突破,滿足新形勢下小微企業的發展需求。在記者眼里,暢捷通相比其他同類型的公司更注重技術。從近日公布的2015年的財報來看,也可以一窺究竟:2015年公司的稅前利潤較去年有所下降。據了解,2015年暢捷通在技術上投入巨大。技術作為發展和變革的根本,是值得公司重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