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信任是云計算的核心問題?
作者:于浩,SpeedyCloud CEO,2005年涉足云計算,擁有深厚的技術與產品開發的背景,曾服務微軟、google、騰訊、土豆及新浪微博等企業。目前作為SpeedyCloud創始人,帶領了一支經驗豐富的云計算團隊,從基礎、產品到服務三個方面,通過提供豐富的API、完善全線產品及部署全球節點等多方式,為客戶提供定制化的“一站式云服務”。
上一篇講到“我擦經濟”,即:以互聯網技術為基礎,大幅降低交易成本、靈活充分調度資源的經濟模式,Uber 和 Airbnb 是“我擦經濟” 的代表。同時提到:云計算就是“我擦經濟”的根基,如果沒有云計算,就不會有Uber 和 Airbnb,“我擦經濟”更不會出現。
2006年,以 Amazon AWS 公共云為代表的云計算開始進入大眾視野。經過9年來的發展,云計算在技術上已經進入成熟期。而在國內的市場上,公共云的服務提供商也是真真假假、大大小小、琳瑯滿目。如果你不熟悉云計算相關專業領域技術,挑花眼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你需要了解云計算面對的核心問題,了解由其延伸開來的一系列其他問題、標準和規范,并用它們作為選擇你的云計算供應商的尺度。到那時,你也許會發現,云計算供應商的名氣、規模,并不一定與其技術和服務的成熟度成正比;有時候,反而是不太知名的某個云更能體現真正的云計算特點,更有可能成為你的技術基石,支撐你的業務發展。
實際上,云計算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一直沒有太大變化,這就是:信任問題。客戶會問:我們憑什么相信云計算?我們為什么要將我們的數據放在云計算供應商那里?我的數據安全嗎?
在云計算剛剛興起時,對安全問題的回答,常常以銀行做比喻——你相信你的銀行嗎?既然你愿意相信你選擇的銀行,把真金白銀放在與你不相干的人那里保管,覺得那么做安全,為什么就不能相信你的數據放在云計算供應商那里是安全的呢?
銀行是一個很好的比喻,不過,保證安全,只是營造信任的一部分。云計算技術發展到現在,想要完美回答信任問題,需要從安全、經驗、分布、效率、產品完備性、合規性、豐富的 API 等多個方面做出考慮,我們接下來借助銀行的比喻,一個個分析。
●安全:不少人將安全等同于信任,認為只要提供足夠的安全就可以獲得客戶的信任。想象一下,如果你的銀行告訴你,我們有世界上最安全的金庫,你只要把資金放在這里,不管是虛擬的線上黑客,還是剽悍的現實悍匪,都不能得手!只是,你要是想存錢呢,得等上半年,想取錢,也要提前三個月預約,然后每次還要填寫數以百計的表格。這樣的銀行,你愿意成為它的客戶嗎?安全,只是信任的一個因素而已。
●經驗:走進一家銀行網點,看到的都是20出頭的年輕人,雖然他們都很有活力,但是說起業務來一問三不知,遇到一些小問題就手忙腳亂。在另一家銀行的營業部里,工作人員個個穩重有禮,業務熟練,有問必答,出現異常情況也毫不驚慌,能夠迅速審慎地處理。這兩家銀行,你更信任哪一個?云計算同樣如是,運營公共云平臺的經驗,只能靠一跤一跤摔過來,一個坑一個坑跳過來。公共云在國內大規模推廣只有6、7年,誰在這些年里積累了融合血汗淚的經驗,誰有久經考驗的團隊,誰就更值得你的信任。
●分布:有這么一家完美的銀行,只有一個瑕疵——它只有一家營業網點。不管你是開戶取錢存錢理財,只能去這唯一的一家營業網點……沒有人會選擇只有一個數據中心的云計算供應商,就像沒有人會選擇只有一家網點的銀行。供應商的機房部署越多,客戶就擁有越大的服務靈活性。何況現在是全球化的時代,每一家有雄心壯志的公司,發展海外市場都屬于他們的戰略方向,如果云計算供應商有豐富的全球云計算資源和經驗,對于需要拓展海外業務的公司來說,可以大幅降低拓展的時間成本、資金成本和試錯機會成本。
●產品的完備性:如果你的日常資金存取操作在某家銀行,但是他們不提供理財產品,你必須要到另一家才能辦理;想買點兒外匯?還得再選另外一家。是不是夠讓你焦頭爛額的?沒錯,對于云計算的用戶來說,云計算產品和服務的完備性,就像銀行的金融產品完備性同樣重要。一家成熟的云計算公司,能夠提供多種配套的組合產品和服務,足以滿足客戶“一站式”的需要,而不是讓客戶在多家供應商之間來回奔波,更不用說還得考慮不同服務之間的對接問題。
●效率:在市面上所有的銀行中,人們最不愿意去的,就是工行和中行,他們的辦事效率之低,可以說是“聲名遠揚”了。等得久不說,真輪到你辦業務了,工作人員總是一幅愛理不理愛辦不辦的樣子。如果這樣的銀行提供云服務,而且是同樣的效率,你會選擇他們嗎?你受得了嗎?效率對于信任的重要性,由此可見。
●規章、制度、流程的合規性:金融行業,是一個國家的命脈產業,是國家和政府重點監管的對象。理想情況下,銀行和金融企業的一舉一動,都要接受相關流程、法律法規的制約。云計算產業同樣應該如此,因為云計算供應商每天面對的,都是客戶的命脈:數據。目前,現在國際上雖然還沒有通用的云計算標準,但是國內有唯一受官方認可的“可信云”標準體系。一家公司的云產品和服務,如果能夠通過可信云的認證,就是表明它可以滿足合規性的要求。
●豐富的 API:國際云計算行業有個不成文的慣例——不提供 API 的云計算稱不上公共云。API 就是不同云產品和服務之間的服務接口和協議。你完全可以把它看做銀行不同部分之間互相協作時需要滿足的特定條件。有了這些服務接口和協議,云平臺以及其上的產品就可以互相協作,將低效率的人工介入和干預環節最小化。云計算的 IaaS、PaaS 和 SaaS 這三個自底向上的服務層次,也都是構建于底層的 API 之上,同時,自己也向外提供 API。因此,一家成熟的云計算供應商,應該將自己的云產品和服務的 API 都提供出來,方便自己的用戶調用。Uber 和 Airbnb 能夠有這么快的發展,云平臺成熟的 API 功不可沒。
安全、經驗、分布、效率、產品完備性、合規性、豐富的 API,這七個因素,足以回答云計算的核心問題:信任問題。也可以用來考察一家云計算供應商是否合格、乃至是否成熟。如果你打算實施云計算,采購云計算供應商的產品和服務,不妨從這七個因素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