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程收購藝龍股份,為何陷壟斷爭議?
前幾日,在線旅游行業爆出一條驚天的新聞,攜程出資約4億美元,溢價100%收購了藝龍37.6%的股權,成為了藝龍的第一大股東。而針對攜程收購藝龍股份一案,有媒體在采訪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楊東時,楊院長更是直接表示:“攜程收購藝龍涉嫌壟斷,商務部可能會禁止攜程合并藝龍”。
實際上,在這幾年,互聯網行業屢屢有合并案發生,此前有優酷合并土豆,還有58合并趕集網,前不久滴滴還合并了快的。但此前對于這些行業間的整合并購,業界并無太多壟斷爭議。為何這次攜程合并藝龍,業界會有如此大的反應呢?我覺得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合并后的市場集中度。對于攜程是否涉嫌壟斷,筆者為此專門查閱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在第一章第三條當中這樣寫道:在本法規定的壟斷行為包括:經營者達成壟斷協議;經營者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的經營者集中。顯然,在攜程剛剛宣布收購藝龍股份之時,是否達成壟斷協議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這個還不能下結論,倒是在“經營性集中”這點上有點嫌疑。
縱觀優酷土豆,滴滴快的還有58趕集的這一系列合并案,盡管合并雙方都是行業的前兩位,但是在市場當中并沒有形成絕對領先的優勢。而這次攜程合并藝龍則不同,據易觀智庫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在線酒店預訂市場中,攜程市場份額占比46.2%,去哪兒占比16.6%,藝龍占13.5%。這就意味著,攜程與藝龍合并之后,占比高達59.7%,攜程在在線酒店預訂市場當中占據絕對的優勢,已經成為行業寡頭。
第二,合并后對市場的操縱能力。學過經濟學的人一般都知道,在進行并購案是否涉及壟斷的分析中,市場集中度只是一個參考指標,關鍵要看合并后企業對市場的操縱能力,因為這關系到是否會侵害到消費者的利益。
事實上,攜程合并藝龍之后,在酒店預訂行業形成壟斷地位之后,最受傷可能并不是行業中的其他參與者比如去哪兒,而很可能將是在線預訂用戶。因為在一個相對壟斷的市場當中,市場競爭環境減弱,壟斷者將很有可能濫用其市場主導地位,對產品進行漲價。除此之外,缺乏競爭的市場環境當中,領先者也將會放松對于產品體驗的改善,消費者也將失去主動權。這樣的案例自然不勝枚舉。比如我國的電信業,一直都是三大運營商的局面,在話音和流量資費方面,長期居高不下,而在服務方面也不盡如人意,這就是寡頭壟斷下的消費者必然面臨行業弊端。
第三,合并的出發點也值得商榷。此前無論是優酷土豆合并,還是滴滴快的合并,抑或是58趕集合并,首要的出發點都是降低各自的損耗,及時止血,而不是建立壟斷優勢。比如優酷和土豆,盡管兩者合并前占據行業第一和第二,但是面對互聯網巨頭們在網絡視頻行業的投入和崛起,兩者在內容和成本方面的壓力更是兩者不堪重負,最終只要依靠合并來降低消耗。而58和趕集更是如此,面對碩大的O2O市場,兩者無止盡的廣告大戰,消耗了兩者過多的精力,而再僵持下去將是兩敗俱傷。
而這次攜程合并藝龍卻不太一樣,攜程最大的出發點可能就是阻擊去哪兒,建立在酒店預訂市場的絕對優勢,讓后來者幾無超越可能。而在此前,在酒店預訂市場,攜程與藝龍曾是一對冤家,兩者掐架多年,而在2014年,行業格局發生變化,去哪兒投入重兵,在在線酒店預訂行業不斷發力,甚至已經超越藝龍爬到行業第二,不過離攜程第一的位置還差距還是很大,雙方的市場份額差30%左右,而這次攜程合并藝龍之后,雙方的差距進一步加大,去哪兒在在線酒店預訂市場上再想超越將更加困難,攜程很可能一家獨大。
總而言之,盡管業界對于攜程收購藝龍股份案是否涉嫌壟斷爭論不斷,而從市場集中度和對市場操縱能力方面來看,攜程在占據在線酒店預訂市場60%以上的市場份額之后,確實有一定的壟斷嫌疑,不過,最終的結果可能還是要依靠國家商務部來進行裁決,而近些年互聯網行業里公司之間頻繁合并的現象出現,也是對國家現行法律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