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Stack Kilo版本社區貢獻分析
OpenStack Kilo版本已經于2015年4月30日正式Release,這是OpenStack第11個版本,距離OpenStack項目推出已經整整過去了5年多的時間。在這個階段OpenStack得到不斷的增強,同時OpenStack社區也成為即Linux之后的第二大開源社區,參與的人數、廠商眾多,也成就了OpenStack今天盛世的局面。雖然OpenStack在今年經歷了一些初創型企業的倒閉,但是隨著國內的傳統行業用戶對OpenStack越來越重視,我們堅信OpenStack明天會更好。
OpenStack Kilo版本的完整翻譯版本可見:https://wiki.openstack.org/wiki/ReleaseNotes/Kilo/zh-hans
OpenStack Kilo版本的翻譯工作由我和我的同事裴瑩瑩(Wendy)共同完成,翻譯校對工作由裴瑩瑩完成。如果翻譯有任何問題,請各位多多指教。
社區貢獻分析
我們先來看一下OpenStack在最近的4個穩定版本發布中,每一個項目的貢獻情況:
我們能夠很明顯的發現,OpenStack最早的幾大核心模塊(Nova, Cinder, Glance, Keystone, Horizon, Swift)的代碼貢獻所占比例呈明顯下降趨勢,這里強調一下,是比例而不是數量,從數量上來看,版本之間相差并不大,以Nova為例,從Havana版本的24%下降到如今的10%。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OpenStack的核心模塊日趨穩定,更多的關注集中到更高層次或者功能優化上。
Neutron模塊則一直處于穩中有升的狀態,從Havana版本的7%上升到10%,說明Neutron仍然處于需要進一步完善的狀態。
對于Ceilometer,Heat,Sahara,Ironic, Trove等新晉的核心模塊,都處于穩步增長的階段。貢獻的比例在四個版本中基本保持持平的態勢。在Kilo版本中,Sahara和Heat進入了前十名。
從Kilo版本的比例來看,Others的比例過半,Others主要包括了OpenStack測試相關項目,例如Rally;開發相關項目,例如 Devstack;以及一些新的模塊,例如:Manila,Magnum等眾多進入孵化器的項目;還包括所有的Client以及Spec等。可以預見,OpenStack的開發重心逐步從底層的核心模塊,逐步向更高層次、提供更豐富功能的方向發展。
國內社區貢獻分析
從企業貢獻排名來看,幾大巨頭企業牢牢占據貢獻榜的前幾名,OpenStack最成功的公司-Mirantis排名緊追Redhat成為第二貢獻大戶。排名前幾位的公司還包括:IBM, Rackspace, Cisco, Suse, VMware, Intel等。
國內方面,華為繼續穩定在第13名,但Review的數量從Juno版本的1353提升到2548個,貢獻的項目幾乎涵蓋所有的項目,主要貢獻來自Heat,Ceilometer, Horizon,Neutron, Nova等項目。
國內排名第2的貢獻企業是九州云,排名達到了21位,看來龔永生的到來為九州云添加了無限活力。九州云的貢獻主要來自Horizon和Neutron兩個項目,龔永生不愧為Neutron的Core,在網絡方面的貢獻,九州云的確很給力。
排名第3的企業是海云捷迅,排名為44位,海云是國內比較早的一批OpenStack創業企業,貢獻方面以 Sahara,Neutron,Nova,oslo.messaging以及Cinder為主,從之前了解的情況來看,海云的項目不少,可能提交的修改是與在實際項目中遇到的問題有關。
排名之后的企業還有Kylin Cloud,UnitedStack,EasyStack等。由于是手工統計,在統計過程中如有遺漏,希望大家多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