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推薦】大數據擇業之何去何從——從培訓的角度看待大數據
前兩天去了業界內非常出名的一家培訓機構,去聽了他們的大數據的半天課程。到結束時,才發現,他們是基于JAVA去培訓的。這樣,就聯想到大數據的落地。大數據如何落地,從事IT其他非編程專業方向的人員如何擇業。這是一個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本博文出自51CTO博客bingyang87628博主,有任何問題請進入博主頁面互動討論! 博文地址:http://bingyang.blog.51cto.com/533655/1633621 |
現在有關IT技術的培訓越來越多,線上的,線下的。好的,不好的。到底那一種培訓比較適合我們這些IT從業人員。記得當時臺上的老師說的很好,任何軟件都 是工具,掌握一項技術,五天完全可以入門,其他的時間就是練習跟熟悉。現在由于APP使得安卓的工程師水漲船高。但照市場經濟規律來說,這種現像不會長 久。線上的好處是節省成本,可以達到一對多的目的,但是一對多的效果就會很好嗎?這個不見得。而線下的培訓,主要是基于學員之間的互動,想想大學時的自習 室,我們真正在課堂上掌握的知識若沒有自習室的溫故,加深。勢必也會還給老師。所以線下的培訓主要在于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習。
在大數據時代,真正學習的重點不在于老師。而在于老師與學員的互動,現在任何的知識都可以從百度或其他地方搜索得到。那么老師要教的是什么?有的時候,也 在想這個問題?后來發現,我們不是要教會學生標準答案是什么,而是要讓他們掌握如何去思考,如何去辯偽存真。因為百度一搜,任何我們想要的,不想要的答案 都會出來。而如何去分辨他們是很重要的。尤其是技術這一行,有的時候,我們看英文原版的資料要比中文的好很多。更何況,國內的一些資料翻譯者還不是技術從 業人員。對相關專業名詞也許理解不那么到位。
至于說線上還是線下的學習,建議可以結合在一起學習。分配好我們效率***的時候用于學習線上的課程,效率***時間用于看書或者逛論壇。線上的學習,主動權 在于老師,雖說廉價,但效果相對面對面授課大打折扣。而線下的授課,如何調動學員的積極性又尤為重要。對于實驗來說,如何去設備難點,如何讓學習在實驗中 有所收獲。一直很反對用虛擬機或者仿真軟件來代替真實的設備,因為仿真軟件達到的效果不如學生親手操作后所得到的答案。
大數據現在已經到了可以落地的階段,個人認為任何技術歸根到底不是熟練程度的高低,而是技術思維之高下。原理掌握的越多,實踐起來就會越發的快捷。就如 《倚天屠龍記》里的張無忌,他后來的武功都是前期九陽神功的內功基礎。所以對于大數據來說,什么是他的內功心法,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
1,去中心化 曾經的高帥富的大型主機一直占據著核心位置,而在大數據時代,取而代之的就是數以萬計的簡單PC來取代他的地位,把計算分到各個小計算機來運行。就如有人說過的那種話,一百個窮吊死頂一個高富帥。
2,要全體而不要抽樣 我們要用全體的數據來預估趨勢,而不再是傳統的抽樣數據,抽樣數據雖然在長期以來帶來很多便利,但是準確度不高。比如曾經的那個小故事,我們都是被平均的一代。當從全體的角度來看待問題時,也可以更好的把握趨勢方向。
3,數據可視化 決策者不再面對一些冷冷的統計報表,取而代之的是一張張鮮活的統計圖表,而且在這些圖表上加入相關代碼,可實現動態顯示功能。從而可以達到輔助決策的目的。讓數據說話,而不是拍腦袋決定。
4, 多維分析 當我們面對大數據的來臨,將多個維度的數據進行相關的ETL,抽取出我們所需要的數據后,我們要能夠結合業務分辯出那些是對我們來說很重要的數據,那些 是次要的。這里就應用到降維的思路。這一部分可以參照《數據挖掘里的“降維”----從五階魔方的玩法思考http://bingyang.blog.51cto.com/533655/1532652〉這篇文章。
5,營銷思維 當大數據來臨,我們如何做一次營銷策劃,如何尋找到目標人群。里邊需要規避的地方在那里?風險在那里?一件產品,一年賣出10000件跟一天買出10000件的效果是不同的,前者是傳統營銷,而后者勢必會用到大數據營銷的東西。
先總結這么多,是自己學習大數據這兩年來的感悟。現在已經寫了一個五天的大數據膠片。感覺還是不充實,因為大數據每一個分支都能夠構成一個單一的行業, 這是一個顛覆傳統的內容。不是一個簡單的互聯網+,而一個融合,將傳統與數據的融合。就像我經常會說,現在對分析來說,真正有價值的不是大數據,而是企業 積累起來的小數據,當你對企業業務理解的越好,就越來使用所會的技術來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