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 供應鏈管理如何順勢而為
近日,佘山論劍——第六屆物流供應鏈精英論壇再次相佘山,百余位供應鏈領域的專家學者和專業人士共聚一堂,暢談零售業供應鏈發展趨勢,謀劃行業新征途。隨著國家“互聯網+”戰略的實施,“互聯網+”一躍成為本次論壇最熱門的詞匯。與會人士普遍認為,結合“互聯網+”技術,促進傳統的物流供應鏈管理實現突破將是大趨勢。
圖:佘山論壇“劍指”互聯網變革傳統供應鏈管理大趨勢
“互聯網+”重塑供應鏈管理新模式, 回歸“客戶拉動” 本質
互聯網不僅深刻改變了消費習慣,還催生出商業模式和管理方式的變革,對傳統企業形成沖擊。埃森哲供應鏈與物流服務咨詢總監趙崎認為:企業在價格、毛利和發展的壓力比任何時候都要大,隨之而來的是供應鏈管理正變得越來越復雜。這一復雜性不僅僅來源于持續上漲的成本和銷售增長的遲緩,更來源于對產品和服務日益挑剔的消費者。
從供應鏈管理的角度來看,傳統的工業化思維是批量生產,追求低成本運作,再從不同的渠道影響終端消費者;而互聯網技術倒逼企業從B2B模式向C2B的個性化模式轉變。供應鏈逐漸將需求驅動的概念,擴展為如何與客戶互動,做到深入地理解并服務客戶。
聯想集團采購總監呂云波表示,在家電數碼產品更迭迅速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企業也逐漸嘗試了C2B的模式。先有訂單,才開始安排生產,這一做法的本質就是顛倒了供應鏈環節的先后順序,正是“互聯網+”產生的渠道拓展和大數據挖掘,使得這一顛覆變成了可能。
圖:oTMS聯合創始人段琰分享連接運輸的有效探索
提升效率成剛性需求,“互聯網+”創新探索初見成效
雖然“互聯網+”與供應鏈相遇給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讓不少業內人士看到了未來。對此,佘山論劍的主辦方樂思門咨詢的創始人兼首席咨詢師胡珉認為,互聯網不只是改變了傳統的供應鏈模式、市場結構,同時也給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商業機遇和發展機會。借助互聯網強大的連接性讓信息流與物流同步,可以有效的提高管理效率和透明度,讓供應鏈管理更適應互聯網時代的規律。
以供應鏈管理中的運輸環節為例,B2C物流已經全面互聯網化,消費者和貨主都獲得了更好的使用體驗,而企業級運輸市場卻還是剛剛起步。國內領先的社區型運輸管理平臺oTMS,直指供應鏈管理中最為關鍵卻薄弱的運輸環節,通過”Saas系統+App終端“連接運輸解決目前的分散化和信息不暢的問題,將貨運環節中的貨主、第三方物流公司、運輸公司、司機和收貨人無縫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基于核心流程的、透明且開放的生態系統。在這個社區型的運輸管理平臺上,訂單從下達到完成都可實時監測和及時反饋,流程管理全透明。“使用云端社區型運輸管理系統可以幫助大型貨主建立運輸管理的全網視圖,為企業優化終端客戶體驗、提升運輸管理效率、降低系統實施成本提供了全新解決方案。這不僅是技術上的突破,更是管理理念的一次革新。” oTMS創始人段琰說道。
這些成功的實踐讓業界看到了更光明的市場前景。最后,樂思門咨詢創始人胡珉評價道:“雖然供應鏈管理領域中運輸成本和碎片化等問題在短時間內仍可能存在,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互聯網+’為從業者提供了新的治理思路,是加速供應鏈管理步入升級‘快行道’的有效途徑,其前景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