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茄子快傳:少年不小,老頭不老
***次聽說茄子快傳,是基于14年12月底那場“2014聯想茄子快傳校園開發者大賽”,三個月的比賽最終在創業家年會暨黑馬創交會上落下帷幕。這場旨在豐富茄子快傳的應用、優化用戶體驗,也為大學生搭建優質創新平臺的大賽也讓筆者開始***次真正意義上了解茄子快傳。
說來慚愧,當收到大賽決賽邀請函時我還在糾結究竟是茄子快“chuan”還是茄子快“zhuan”。稍作了解得知是一款手機內容傳輸工具,且擁有2億的用戶,了解到***,詫異于竟然是聯想集團的杰作。這個素來以電腦和手機產品聞名的硬件科技企業,竟然也開始試水移動互聯網行業,低調地完成了互聯網軟件種子在聯想土壤上的萌芽開花。
少年創業,不是人人都喜歡拼爹
“我爸是李剛事件”、李某某事件,以及國民老公王思聰的“反正都沒有我有錢”,網友總結這是一個拼爹的時代。互聯網行業也不甘寂寞,阿里巴巴的小少爺“去啊”、百度旗下的糯米網……似乎都在爭先恐后的證明“拼爹時代”是個真命題。
茄子快傳恐怕是無數互聯網產品中不走尋常路的一位了。2012年,聯想內部組織結構進行調整,原本效力于研究院體系做樂OS的陳少為(茄子快傳研發負責人)和王輝(茄子快傳產品負責人)被劃分到“端到端生態系統”這一全新的部門。由于當時智能手機越來越普及,手機之間的文件傳輸需求逐漸顯露,根據市場需求切入,6月6日,包括陳少為、王輝在內的十個人就這么組隊開始研發了。
同其他產品有所不同的是,茄子快傳在上線后并沒有在聯想手機上裝,而是沖到最前線,直接獨自面對市場的選擇,接受用戶的考驗。
首先這款產品在名字的選擇上舍棄了“樂關聯”系列的名號,創意在于拍照時喊完茄子馬上進行照片互傳,故將其命名為“茄子快傳”。刻意隱姓埋名也好,單純團隊名字創意也罷,總之茄子從始至終都沒有想過要靠拼爹上位。
名字上沒露出破綻,造型上同樣如此,藍色旋轉logo的設計絲毫沒有給出任何關于聯想的暗示。此外,在各個商城的宣傳介紹上,除了在最不起眼的開發商中標有聯想以外再無任何蹤跡可循。以至于很多用戶最初安裝使用時并不知道茄子快傳是聯想的產品。
“以前我們做軟件,總會受聯想設備的局限,而今我們只是把聯想當做一個渠道,自己變成一個小團隊,視野就不一樣了”陳少為在接受采訪時曾這樣講到。除了和聯想存在工作匯報上的關系以外,茄子快傳的團隊更加像是一家初創業的小公司,其研發、推廣方法將聯想傳統模式徹底打破。
用戶導向,基因突變的聯想互聯網思維
在這個人人都在談論互聯網思維的年代,很少有人能確切的從理論上說透徹,互聯網思維終究不是某一個人的理論研究成果,而是對整個互聯網行業和企業所做過往的回顧總結、亮點展望。
最初茄子團隊的技術產品“通過識別聲音環境匹配相鄰手機實現文件相互傳輸”以及后來的手機“親一親”功能,這些在今天看起來都很酷炫的技術卻難以讓廣大用戶買單。原因何在?受國內網速影響,聲音識別系統匹配時間較長且穩定性差,“親一親”技術解決了匹配耗時和不穩定的缺點的同時卻面臨著耗費流量的硬傷。
后來團隊內部互傳照片卻受到昌平山里信號不好的限制,給了其“零流量”的靈感。所謂的零流量就是滿足用戶在沒網的情況下手機之間文件近傳的需求。從追求酷炫技術的工程師思維到以用戶為導向的產品導向思維,這是長久以來市場實踐量的積累,更是一次脫胎換骨質的飛躍。
自古被抄襲都是讓人頗為惱火的一件事,不按常理出牌的茄子團隊對此卻別有一番見解。某一天,當另一個茄子登上舞臺同樣自稱“茄子快傳”的時候,驚呆了整個茄子團隊的小伙伴。轉念一想,這是好事啊,有人山寨說明咱們產品做得好不是。隨即一組謝謝山寨的主題圖片被推出:謝謝山寨,讓茄子快傳確信已是行業***!謝謝山寨,讓茄子快傳再獲一億投資!謝謝山寨,讓茄子快傳相信必是國民軟件!調侃間帶著十足的自信。
互聯網時代的用戶需求愈發多樣苛刻,與其說是用戶需求越來越“刁鉆”,不如說是互聯網各種酷炫的科技把用戶給寵壞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緊抓用戶需求,猛打用戶痛點,這是時代賦予互聯網企業和產品的使命和機遇。于是便出現了移動說通話收費,微信不干了;微信說溝通只用流量,同樣的茄子君不干了。
對于移動互聯網,各創始人、企業家演講時說的最多的一個詞:碎片化,研發團隊考慮最多的一個詞:碎片化。時間、地點以及需求均呈現出一種碎片化的形態。復雜酷炫的技術讓內行程序員癡迷,用戶卻未必買賬,他們沒有大把大把的時間摸索嘗試,如何讓用戶在碎片時間主動選擇你,如何在碎片化的時間內提供讓用戶尖叫的產品和服務是擺在所有互聯網產品研發團隊面前的問題。
“領導會給意見,但是最終的決定權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陳少為如是說。領導給出的意見也都是建立在自己產品體驗的基礎之上的,常程(現云服務副總裁)一句“掃地阿姨理論”給茄子團隊的思維帶來徹底的顛覆。刪繁就簡,砍掉其余不必要的枝枝葉葉,僅僅存留下核心的“我要發送”和“我要接收”上下兩個按鈕,簡單的操作讓用戶瞬間知曉這款應用的功能,即便是掃地阿姨、農民工等網絡小白用戶也可以拿來便用。
2013年初,茄子快傳“一鍵換機”功能推出,足以讓頻換更換手機的用戶發出激動的尖叫,僅僅是一鍵操作便實現了用戶照片、文件、通訊錄、短信、應用甚至壁紙從舊手機向新手機的傳輸。至此,可以說茄子快傳已經將手機互傳技術做到了***,故2014年3月份,茄子的用戶突破1億,14年年尾,用戶實現加倍增長,攻破2億大關,全面領跑傳輸APP。
茄子快傳成功了,其“富二代”的身份也逐漸被人們所挖掘獲知。有人說聯想是老牌子了,三十載春秋,受困于硬件廠商的思維定勢而立之年正面臨著多家后起之秀的挑戰。聯想真的老了嗎?事實是,緊跟潮流,集團內部推行的產品經理負責制,實現了程序研發由下向上的流程轉變,放權實現了創新,創新完成了顛覆。傳統的硬件廠商也在變革也在轉型,諸如茄子這種應用也好,聯想智能手環也罷,處處可以嗅到變革的味道。茄子才兩歲,順應著移動互聯網快速的大環境背景已經成長為繁茂叢林中一棵參天大樹,茄子快傳是目前聯想最成功的互聯網產品,未來的聯想還能給我們怎樣意外的驚喜,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