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操作系統 生機何在
單純從技術層面,要基于Linux等開源軟件搞出國產操作系統并非不可能,要取得成功,關鍵是市場能夠接受。這需要國家在政府采購等政策上給予支持。
今年4月,美國微軟公司為推廣新操作系統,停止了對視窗XP系統的技術支持。這意味著微軟將不再對XP系統安全問題負責,不再發布相關漏洞補丁。
據統計,我國約85%的XP系統用戶沒有升級到微軟新操作系統的意愿,這也意味著有數億用戶群的系統將處于無保護的“裸奔”狀態。這被業界人士看作是國產操作系統替代國外操作系統的巨大轉機。
但從國產操作系統旗幟企業——“中科紅旗”今年年初突然宣布解散一事不難看出,我國國產操作系統所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
“站在巨人肩上創新”
多名受訪專家認為,國產操作系統必須充分繼承Linux、Unix等開源操作系統的資源,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不宜“另起爐灶”重新搞一套。
Linux源代碼行數已經超過了1000萬行。如果重新開發至少需要花費十數億美元,而開發一個完整的平臺更要花上百億美元。
“操作系統是最基礎的軟件,極其龐大和復雜,不能采用完全封閉的方式,不是每行代碼都要自己寫。”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說,現存的智能終端操作系統或多或少都繼承了Unix、Linux和Windows這三家。國產系統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應“站在巨人肩上創新”,善于運用開源軟件。
奇虎360副總裁譚曉生說,國產操作系統未必要每一行代碼都由中國人自己寫出來,Linux等開源軟件是向全球開發者免費開放的,任何人都能以各種途徑獲得,并按自己的需求隨意修改源代碼,是公認的低成本、快速實現自主可控的絕佳路徑。
事實上,目前的國產操作系統,都是基于Linux的內核進行改進的。倪光南介紹說,我們成立的國產智能終端操作系統產業聯盟主導的國產操作系統核心也是基于Linux的。中科紅旗基于Linux開發操作軟件一度成為全球第三大Linux操作系統廠商,已證明技術線路的可行性。
專家建議,要讓這把“利劍”為己所用,基于其內核開發出成熟的國產操作系統。為此,必須做到兩點:一是足夠懂。要具備對開源軟件內核源代碼進行徹底分析和研究的能力,后續應用和安全技術的開發跟得上;二是貢獻大。貢獻的開源技術要足夠多,有足夠分量,能影響開源軟件未來的走勢,能形成我國在開源社區中的話語權,真正做到自主可控。
“必須注重開源社區的建設,蘋果、谷歌等很多國外優秀操作系統都是在開源社區的基礎上開發、成熟起來的。”倪光南說。
多名專家建議,可由科技部、工信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等國家部委或主管單位牽頭,聯合組建專門針對國產操作系統的開源服務平臺。該平臺可以建立在國家開源軟件公共服務平臺的基礎上,給國內有志于從事國產操作系統開發的企業提供標準統一的技術交流平臺。
“不能再走老路了”
多名專家和企業界人士反映,長期以來,我國扶持國產操作系統的政策多是自上而下的大項目大投入的“一條龍”式做法,雖然扶持力度大,卻制約了國產操作系統發展的獨立性和市場適應性。
“我們以前的科研模式是畫個餅,然后分蛋糕,大家吃完后抹抹嘴說味道不錯,科研成果行不行、能不能市場化,根本沒人管。”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說,“搞國產操作系統不能再走老路了。”
譚曉生坦言,按照以往的政策思路,國家只對科研院所開放項目和資源,對體制外的企業嚴格管制,造成產業界大量有實力有技術的民營企業、民營資本和優秀技術人才無法參與國產操作系統的研發推廣工作,導致大多數國家扶持的國產操作系統閉門造車,脫離市場需求,甚至成為少數人分項目、分經費、升官發財的工具。
即使是獲得國家政策扶持的科研院所,到了執行層面也打了不少折扣,監管方面也有不到位之處。武漢深之度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文歡說,今年2月“中科紅旗破產清算”事件集中反映了體制機制不順的問題,不僅對國家扶持形成了嚴重依賴,自身也未能借助國家政策扶持形成有效的技術創新和核心競爭力。本文來源:瞭望觀察網
信息安全專家、復旦大學副教授沈逸認為,操作系統的生命力取決于用戶參與度和市場活躍度,做出來能不能獲得用戶,不是靠行政指令來推,而要靠市場自發形成。
沈逸說,國外成功的操作系統,都是由企業在充分分析用戶需求、尊重市場、競爭上崗的前提下,匯聚各方的力量開發出來的。“事實證明,在創新方面最有動力和活力的,往往是體制外的市場化企業。”
專家建議,應摒棄國家立項目投資金、科研院所或國企大包大攬的政策思路,要開放國產操作系統市場,用市場的力量調動“產學研用”各界的積極性。
播思通訊副總裁王暾認為,要明確“國家隊”和“民間隊”的分工,科研院所應該主要負責代碼分析、兼容性認證、標準規范等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究,企業則負責面向市場需求開發應用技術和產品;同時,國家要給予“民間隊”政企采購機會以及開源社區的服務支持。
打造國產“生態系統”
多名專家指出,單純從技術層面,要基于Linux等開源軟件搞出國產操作系統并非不可能,要取得成功,關鍵是市場能夠接受。美國微軟公司取得成功的原因不僅僅是技術先進,更重要的是有全球用戶幫其“挑刺”改進,各家企業都圍繞其開發配套應用,形成了完整的“生態系統”。反觀國產操作系統,目前在民用和消費市場上份額不到0.1%,問題的癥結就在于沒有形成“生態系統”,難以形成規模效應。
例如,武漢深之度科技有限公司依靠一支50余人的研發團隊,用了3年的時間,耗資約1000萬元,基于Linux已經開發出了比較成熟的操作系統Deepin,但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市場,用戶量上不去。
劉文歡說,操作系統不是一個或者幾個廠商、央企就能支持起來的,而是需要整個“生態系統”,建設“生態系統”需要整個行業各層面的積極參與。“如果國產操作系統實際使用率超過3%,一旦過了這條線,市場這只無形之手就能指揮各方力量共建生態系統”。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熊建力認為,單純依靠市場化的力量,要在短短幾年內打造一個“生態系統”會非常艱難,需要國家在政策上幫助國產操作系統企業走出完整產業鏈建設的第一步,發揮政府和國企采購的杠桿作用,為成熟的國產操作系統廠商打開市場空間,讓國產操作系統廠商的研發成果盡快進入市場、真正落地。
對此,資深Linux程序員黃建忠在分析中科紅旗突然解散原因時發現,“現在政府采購操作系統與定制信息化項目是兩張皮,政府一方面鼓勵采購國產Linux操作系統,另一方面在信息化建設時又是基于Windows去開發,最終導致政府采購中科紅旗軟件等國產Linux沒處用。”而我國給大學生發的課本都是以Windows為模板,在校學生很少有知道Linux的。這也讓國產操作系統輸在了起跑線上。
劉文歡認為,對于國產操作系統而言,政府機關和關鍵行業是非常大的市場。如果能夠出臺相關政策引導、強制實現國產化替代,只要年替代率能達到幾百萬臺,就能超過同期計算機終端出貨量的3%,完全有機會達到突破點。一旦借力成功,國產操作系統就能順勢推廣,更徹底地走向民用和消費市場。
專家們認為,實現突破后,政府要管住自己的手,依靠市場的力量,讓企業在自由和充分的競爭中優勝劣汰,讓國產操作系統的技術不斷改善、應用并逐漸豐富、用戶規模日益壯大,三者形成良性循環,假以時日,我國國產操作系統有望形成完備的產業鏈和“生態系統”,實現自主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