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自主創新 力爭云端制高點-記北京因特睿軟件有限公司
一個無可爭辯的事實是:云計算幾乎成為互聯網計算的一個代名詞,開始覆蓋到更多領域。云計算,這個60年代就有人提出的概念,早就不再是單純的理論研究,各個數據中心、各個企業都已經把它納入***的規劃和日常的目標,他們希望利用云來加快創新、簡化業務流程、縮短收益時間。不過,為了能夠更好的使用和搭建云計算系統,非常有必要仔細研究一下市面上的各種“云”,究竟哪款才是最適合自己企業的呢?首先,讓我們從一個市場熱議的概念開始……
自主研發確保信息安全
舉世震驚的“棱鏡門”事件讓信息安全成為各個國家和組織都異常關注的問題,而擺脫國際巨頭的控制——“去IOE”成為一種時髦的提法。這一概念最早由阿里巴巴提出,去IOE指的是去掉IBM的小型機、Oracle數據庫、EMC存儲設備,代之以自己在開源軟件基礎上開發的系統。而今,這一概念正在脫離原有的技術含義,更多地包含了通過使用自主創新產品來確保信息安全的意味,也使得中國國內云計算市場存在著更多變局。
各個信息領域推行國產化已成為一種趨勢,政府部門和國內企業對本土品牌的傾斜也成為必然,這對于依托北京大學原創技術的北京因特睿軟件有限公司(簡稱因特睿)更是一個進一步發展的契機。因特睿專注于云計算技術,擁有一支高學歷、高素質、專業精的研發團隊,奉行自主創新、嚴謹求實的職業態度,致力于研制企業級云管理系統和移動系統,為客戶量身打造自主可控的企業云解決方案和企業軟件系統移動解決方案。
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確保技術領先
國際巨頭微軟、IBM、甲骨文攜“云”來勢洶洶,他們技術和資源已經非常成熟,這是剛剛發展的國內同行不可比擬的,但他們對于國內市場的特殊情況了解并不深入,而且由于是與國內企業通過技術合作的方式落地國內市場,合作中免不了會出現一些分歧和誤解,所以他們在國內市場的前景并不明朗。而作為土生土長的本土產品開發商,因特睿更了解國內客戶,他們與北大軟件研究所建立深度合作,確保了公司的技術始終處于業界的最前沿。因特睿不僅僅是傳承北大原創技術,還結合政府、大型國有企業及世界五***的實際使用需求,通過產學研用緊密結合,自主開發滿足不同層面的應用要求的云產品,并且在提供本土的支持和服務方面具有更多的優勢。
因特睿開發的“燕云”系統,基于北大的運行時模型構造,能夠將虛擬化數據中心資源轉變為彈性云計算環境,幫助企業快速構建公共、私有和混合基礎架構云服務(IaaS),實現按需獲取計算、網絡和存儲資源。依靠核心技術,實現同時管理PowerVM、Vmware、HyperV、Xen、KVM以及YanVM等各種異構虛擬化資源,成為國內少有的能同時兼容Unix虛擬化及X86虛擬化技術的企業級云管理軟件,為復雜的企業云環境提供了統一的基礎架構云服務(IaaS)。國內很多行業都已通過燕云系統的部署獲得了高效的云服務。因特睿的另一個品牌云產品稱為“燕風”,這是一款移動云平臺,同樣基于北大原創技術,提供自有移動化引擎,為企業網站快速生成高品質移動客戶端,實現企業應用移動化。
中國需要構建屬于自己的“云”,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云計算技術會成為國家產業安全、信息安全的導向性指標。中國云計算市場變局還在繼續,市場可能進一步倒向本土企業,積極行動起來的也絕不會僅僅是因特睿一家。面向未來,因特睿深信,只有不斷地自主創新,擁有新一代研發人才,研發出更多屬于自己的核心技術,才能真正實現自己偉大的使命:為客戶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的云服務,為推進國家科技自主創新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