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大數據在O2O領域的應用
對于大數據這個概念,這兩年挺火的。但在我看來,真正能夠應用到大數據的也就BAT三家,原因自然是因為他們都有著恐怖的流量作為支撐。而通常情況下樣本數越大,誤差也就越小。不過這種基礎的常識顯然還不夠普及,所以有無數的公司還能以大數據為概念去忽悠人,在此也就不過于多說。
那么大數據引擎的意義在哪里呢?
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能夠更好的優化公共基礎設施
互聯網改造傳統行業的論調一直在說,但真正的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才能夠真正的說有一定意義。原因在于,原本的網絡是固定的,頂多能夠通過一個地區對于一個關鍵詞的搜索量是否快速的提高,來預測這個地區發生了什么事情。進而做出一些相應的措施,可是這樣的維度是很單一的。
但是現在卻可以通過定位技術獲得個人的地理位置,這就大大的擴展了信息的維度。一方面能夠擴展了預測的精準度。另一方面也能夠擴展出一些其他的服務。比如在春運期間百度推出的遷徙圖。就可以用于來年交通工具的優化分配。又比如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也能通過多維度的數據分析,來預測流行性疾病的發生。
這對于公共的基礎設施建設顯然是有著促進的作用,同時對于城市的管理者,對于整個城市的居民而言,其也有了更多的數據去支撐其決策,支撐其用更科學的方法去改善城市的周邊環境。
二,降低開發者對于大數據的應用
正像之前所說的,個人一直認為只有BAT三家才有做大數據的實力。那么對于普通的企業或者是創業者來說,其只能通過付費或者是投靠這三家來獲得相應的數據支持。但是對于個人來說其幾乎是沒有任何的辦法去參與其中的。不過百度此次對數據分析方法、數據模型的開發(雖然是通過邀請制),使得個人能夠參與到其中。
這讓更多人能夠免費的享受到大數據帶來的福利,一定程度的降低了創業者或者是個人的開發成本。這對于未來以個人為核心的產品制造產業會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只不過根據歷史來看,免費的持續時間或許不會特別的長。
三,機器大腦帶來的技術革新潛力
對于機器大腦的說法目前還比較的遙遠。目前百度的百度大腦項目也只能模擬二、三歲的兒童。但隨著技術的不斷積累。會有量變達到質變的效果。舉個簡單的例子,目前國內外的整體語音搜索識別率在70%左右,在數字上雖然看起來很高,但在實際使用中會讓用戶有很深的挫敗感,所以目前語音搜索的使用率還比較低(除去查人名時,因為詞組、名字的識別率已經達到98%左右)。但是當語音搜索的準確度能夠達到99%甚至百分之100%時,那時候對于搜索產業顯然會有革命性的改變。
因此來說,百度此次對于大數據引擎的開放,對于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改造傳統產業),對于降低個人開發者的開發成本,以及未來可現象技術革新方面,都是有著特殊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