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永福:2013年互聯網兩大關鍵詞背后的邏輯
“整合”和“結盟”是2013年中國互聯網的關鍵詞,而背后是針對移動互聯網的三場產業風暴:搶灘、變現和規模效應。
文/俞永福
中國互聯網在最近兩年,逐漸從春秋走向戰國,各領域的格局都基本明朗,巨頭們已經具備了“戰國七雄”的規模,只是相互之間還不具備吞并對手的能力,處于割據階段。到2013年,“整合”和“結盟”成為中國互聯網的關鍵詞,而背后是針對移動互聯網的三場產業風暴:搶灘、變現和規模效應。
PC互聯網衰落和移動互聯網成長的速度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期。當移動互聯網浪潮臨近,每個公司都希望利用好既有優勢和資源向前發展,更重要的是補充移動互聯網基因。
一系列讓人眼花繚亂的整合背后的核心首先是搶灘,表現為大公司針對移動互聯網創業公司的投資及并購。搶灘風暴從2012下半年開始到今年年底基本結束,表現最搶眼的是阿里巴巴和百度。
在今天這樣一個移動互聯網的歷史窗口期,無論是巨頭還是創業者,只有圍繞渠道,把握住穩定的用戶量,后續的變現和商業化才會成為可能。這也是為何巨頭哪怕付出令人瞠目的價格,也要拼命搶占移動渠道的邏輯所在。
搶灘之后的第二個風暴核心是變現。搶灘完成之后,大家開始精耕細作,尋求變現方法,行業又將經歷一輪拼眼光、拼執行的競爭,并逐漸形成新格局。這個過程中,如果有人行動慢了,或者行業格局已經非常明朗(比如移動游戲、移動電商),那么有流量、有平臺的企業可能就來不及自己建設,而是傾向于并購重組一些新的平臺。站在今天看,移動互聯網變現的浪潮才剛剛開始,隨著移動互聯網對用戶影響的深入,未來兩年會愈加明顯。
未來第三個風暴的核心是規模效應。在搶灘、變現中存活下來的企業,從產品競爭力到商業化能力都逐漸成熟,形成規模效應。此時,移動互聯網時代新的平臺格局會逐漸穩定,弱者被蠶食,強者規模進一步擴大,行業集中度會越來越高,也將為下一個產業浪潮的到來埋下伏筆。
2013年是移動互聯網不折不扣的資本整合年,資本整合的背后是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進入到了搶灘的關鍵階段。在行業整合的大浪潮中,每一個創業者都將面臨一系列選擇,獨立發展還是進入大公司體系?選擇哪一家大公司?今年,新浪微博、91、搜狗包括UC都做出了自己的選擇,這其中沒有對與錯,只是根據各自的公司狀況和創業團隊的不同追求而做出的選擇。
選擇的核心就是你今天到底想要什么。向左走還是向右走。如果想賣掉,此刻肯定是一個好機會。另一條路就是回歸原點,想想創業之初的夢想是否要堅持下去。
對于UC來說,核心追求的關鍵詞是延續夢想。任何一個有追求的移動互聯網創業公司,在面對巨頭伸出的收購橄欖枝時,心情都是復雜的。很多時候被收購意味著獲得大筆的現金,平安著陸,但同時也意味著創業夢想的提前終結,因為你已經變成了巨頭的戰略工具,交出了決定權。
移動互聯網發展到今天,UC是幸運兒,我們的全球用戶已經超過了4個億,在中國和印度這全球前兩大移動互聯網市場都占據了市場份額的***,距離我們創業之初的夢想(幫助一半的地球人連接互聯網)越來越近了。如果今天我們從已經占據的有利位置上退出來,對于任何想要有所作為的創業者來說,內心都會有些許不甘,所以我們選擇了堅持獨立。
我們追求的不止是安全著陸,而是更有勇氣自己繼續往高處飛,這才是對創業者真正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