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泄密:終端數據安全更重要
據《紐約時報》的一篇報道稱,技術人員嘗試將82種新生計算機病毒引入40款殺毒產品的保護環境當中,可是這些殺毒軟件最終僅測試出了不到5%的惡意軟件威脅。連一些世界著名的殺軟公司的技術人員都不得不感嘆:“減小重要數據泄漏風險的技術中,數據加密技術***前景。”如果你的觀念還停留在通過殺毒軟件等傳統方式就能保護信息安全的階段,那么下面這個案例會顛覆你的傳統觀念。
2012年,某科技公司T準備推出一款全新產品并申請專利。隨即招來了一批研發人員,研發總監把剛開發好的源代碼分別通過網絡共享給了這些新晉員工來審查代碼。就在審查期間,其中一位員工突然被業內***的競爭對手B公司挖走,該員工從T公司帶走了大量源代碼到B公司。結果可想而知,半年后,B公司搶先發布了產品并率先申請專利,T公司整個團隊1年多的辛苦工作付之東流,隨之消失的,更是未來價值千萬的專利授權費用。
T公司的整個內部網絡擁有完備的殺毒軟件、服務器保護等防護體系,但是卻不能防范此類工作成果盜竊事件。T公司的領導層通過此事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隨即采購了由國內信息安全領導廠商清華同方推出的同方TST安全平臺,T公司的研發部門可通過TST平臺中得授權密網功能,創建一個安全工作域,將軟件代碼加密后,在此安全域內共享,任何人拿到的代碼,都是在專用硬件上經過加解密過程才可瀏覽、修改,即便帶到外邊去,也只是一堆無用的亂碼。
據悉,同方TST安全平臺經過多年發展和升級,已經被眾多大中型研發企業、政府機關和軍事機構采用。目前***的同方TST2.0安全技術平臺通過硬件加密芯片與軟件結合,為用戶提供專屬私密存儲區,搭建工作組內部機密信息共享平臺,可以封堵機密信息通過截屏、郵件、木馬、病毒、移動存儲、聊天工具等方式,有意識或無意識泄露。同時提供操作審計日志,出現問題可追根溯源。
即便有黑客植入了***式的病毒竊取了信息,由于信息經過了加密,黑客拿到的只是一堆亂碼,無法破解,只有在同方TST安全技術平臺內的信息,才可以以正常方式瀏覽和利用。通過國家密碼局自主加密算法,依托清華大學強大科研實力自主開發的TCM加密芯片,同方TST2.0不僅能建立授權密網和個人密盤,還可以即時備份。即便黑客竊取不成惱羞成怒要破壞、刪除數據,也能輕松找回,不造成任何損失。同時,完善的行為審計系統,能夠保存所有操作記錄,審計員可通過時間、操作類型、操作結果等選項,快速檢索所需要的審計信息,任何對系統改動的蛛絲馬跡,都不會被漏掉。
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安全的形態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據國外權威機構統計,全球目前約有50%的企業開始使用數據加密技術來保護企業的重要數據。然而在國內,信息安全產業還處于發展階段。
信息安全行業專家指出:“我國企業的信息安全建設,缺的不是技術和資金,而是一種向前看的安全憂患意識。隨著信息安全技術的發展,數據加密勢必將替代防護軟件,為信息安全提供系統性、全方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