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中間件助力水上信息整合 信息化有望提速
AIS俗稱“水上千里眼”,是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utomaticIdentificationSystem)的簡稱,在船舶導航、海洋環境監測、漁港監督管理等方面獲得了廣泛的應用。近年來,在我國政府、相關管理機構、專業廠商等各方的合力推動下,國內AIS網絡覆蓋范圍不斷擴大,在海事、海洋、漁政等領域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北京東方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方通”)作為國產中間件的“領頭羊”,一直以來積級參與AIS網絡相關建設項目,通過中間件平臺整合各類導助航信息資源,為內河、沿海等水上管理工作提供專業支持。
多方合力,AIS網絡規模不斷擴張
交通運輸部發布的《交通運輸“十二五”發展規劃》顯示,“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加強水上安全監管能力建設,完善并有效整合沿海和長江干線重點水域船舶交通管理系統(VTS)、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IS)和船舶遠程跟蹤與識別系統(LRIT)。其中,AIS系統作為保障水上安全監管的重要設施,受到了各級管理部門的高度重視。目前,我國已完成全國沿海和內河一期AIS岸基網絡系統建設,形成了覆蓋高等級航道的AIS岸基系統骨干網絡。同時,海事局也在推動AIS設備在重點船舶上的安裝應用,未來幾年之內,在我國內河航行的100總噸以下客渡船、客滾船、高速客船、旅游船、危險品運輸船將全部配備AIS設備。
此外,隨著我國海洋事業的快速發展,AIS系統獲得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例如在東海區,由于漁船眾多,航道復雜,多條商船航線橫穿而過,每天經過的商船繁多,特別是春汛期間漁場多霧,能見度低,更容易發生海上交通碰撞事故,造成經濟、生命財產的損失。為此,東海區從2010年12月起全面啟動AIS系統項目建設,促進AIS設備在海洋漁船上的安裝應用,到2011年2月,已經有42艘大中型漁船安裝了AIS設備,進一步增強漁船避險能力的同時,也提升了漁業信息化建設水平。不僅如此,在大連、湛江等多個區域,相關管理部門也在不斷加大投入力度,鼓勵更多的漁船安裝AIS設備。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國內AIS網絡規模不斷擴大。目前,我國已經搭建了1個***AIS管理維護中心、3個海區管理中心、5個水系管理中心、36個轄區管理中心、121座沿?;竞?79座內河基站,形成了全球規模***的AIS岸基網絡系統,為水上安全管理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按需定制,專業中間件加速水上信息整合
隨著AIS岸基網絡的持續完善和AIS設備的普及應用,我國水上管理事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但是,AIS網絡擴容所帶來的問題也不容忽視:首先,AIS系統需要處理的信息種類本來就比較繁雜,涉及船位、船速、航向、吃水等各種動/靜態信息,伴隨著AIS系統數量的激增,每年產生的信息數量達到***,對系統的信息整合能力提出了挑戰;其次,AIS系統已逐漸應用于船舶監管、污染防護等日常管理工作,與其它導助航設施之間的數據傳輸工作越來越頻繁,而由于受建設投資機制等因素的影響,各類導助航設施建設模塊較為分散,數據格式、規范也不盡相同,導助航信息資源共享交換的難度可想而知。
針對AIS網絡發展中出現的問題,東方通根據用戶需要對原有的中間件產品進行優化和整合,為多個內河、沿海等水上管理機構AIS系統提供量身定制的中間件解決方案,促進AIS相關信息資源共享交換,充分發揮AIS系統對實際工作的支撐作用,獲得了用戶的認可。在此基礎上,東方通參與實施海事局AIS系統補充及安全應用建設導助航平臺項目,采用消息中間件TongLINK/Q、應用集成中間件TongIntegrator搭建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將全國各地的AIS數據、海區航標基礎數據庫數據、海測大隊水文數據等匯合到總部,并對各類數據進行整合、分析,盤活了海量的導助航信息資源,為船舶避碰、水域防污染等工作提供決策依據。同時,整合后的信息資源也能在海監、港口、物流企業等機構中充分發揮出實際應用價值,全面提升海事對外服務形象。
后記
“十二五”時期,我國將繼續加強水上安全監管能力建設,提高內河、沿海、海域安全管理水平。特別是在海洋管理上,面對快速增長的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越來越嚴峻的國際競爭形勢,更需要通過信息科技改善海洋經營管理狀況,增強綜合競爭力。作為國內最早開始從事中間件軟件研發和生產的廠商,東方通長期關注海洋信息化建設,對用戶需求有著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礎上推出的中間件解決方案已成功應用于多個AIS網絡相關建設項目,有效提升AIS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水平。接下來,東方通將依托自身在內河、沿海等水上信息資源整合應用方面的豐富經驗,積極參與海洋信息化建設,以信息科技帶動水上管理水平邁上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