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力壓谷歌微軟 領跑云領域
上周谷歌云計算服務正式推出,我們相信該IT巨頭已具備了和亞馬遜AWS相抗衡的能力。然而,仔細對比谷歌和亞馬遜提供的云服務情況,就會發現事實并非如此。
從上周谷歌的發布會上我們不難看出,谷歌的云服務在功能方面和亞馬遜的AWS仍然相距甚遠。而微軟的Azure也無法與AWS相抗衡。盡管云領域存在眾多競爭者,但整個行業通常將這場競爭直接歸結為這三大巨頭的競賽,顯而易見,亞馬遜依然是這場競賽的佼佼者。
從三者提供的云服務對比中,我們可以看到亞馬遜平臺和另外二者的功能存在明顯差別。
谷歌在I/O大會上提到其laaS服務——谷歌計算引擎,計劃引進彈性負載均衡機制,并可能將分布式數據庫Spanner拓展至云服務,谷歌云計算引擎可支持Linux虛擬機。大會還宣布推出一個非關系型云數據存儲產品。這些功能的實現均建立在一個先前已存在的Paas產品(Google App Engine)、SQL數據庫(谷歌云端數據庫)和一個名為BigQuery的分析即服務(AaaS)工具的基礎上。
再來看看微軟。微軟的Windows Azure支持Windows和Linux虛擬機。微軟云包括平臺即服務組件(Web站點,通用Azure)、視頻轉碼(媒體服務)、一個SQL數據庫、一個非關系型數據庫(Tables)、一個非架構式數據存儲機制(Blob)、身份管理、Hadoop-as-a-service(AaaS)、一個專門的媒體服務組件和一個嵌入式CDN。
相比之下,亞馬遜的云服務除了擁有上述所有相關產品外,還包括DNS服務(Route53)、基于硬件的密鑰存儲(CloudHSM)、應用管理(OpsWorks)、模板服務(CloudFormation)、云資源編排服務(數據管道)、運行監測(程序監測)、基于API的付款服務(FPS)、搜索管理(亞馬遜云搜索服務)、數據倉庫(Redshift)、內存緩存(ElasticCache)、長期冷存儲(Glacier)、域名系統(Route 53)、直接連接AWS邊緣網絡服務(Direct Connect)以及云成本分析(Trusted Advisor)。
值得一提的是,市場上存在一些第三方公司推出基于谷歌和微軟云計算的增值服務,例如Newvew為Azure提供高級分析服務,Bime基于BigQuery簡化了分析服務。
但在這方面,亞馬遜更是棋高一著,通過其強大的第三方系統,亞馬遜完全可以引來眾多第三方公司致力于開發基于其云技術的服務。
在基礎云功能方面,亞馬遜、谷歌和微軟較為類似。例如基于谷歌的全球暗光纖網,其網絡運行十分強大。同樣,與亞馬遜和谷歌相比,Azure也有強大的SSD存儲作為支撐。
然而,這些相同之處并不足以彌補他們之間明顯的差異。盡管人們覺得亞馬遜的主要收入來自其基礎計算和存儲服務,然而其收入其實更多來自于企業級服務,因為只要你的服務涵蓋范圍廣闊,多數企業則會固定向你購買所有服務。在這方面,亞馬遜就已經將其對手擊落下馬。
今年微軟和谷歌在云領域的動作將更加頻繁,隨著競爭日益加劇,該領域也會出現更多的資源整合,更多云領域的落跑者將重蹈戴爾的老路,選擇放棄云服務退出競爭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