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商發力新一輪WiFi擴網 挖掘網絡價值最大化
近日,中國移動在北京等地通過多條線路開通免費Wi-Fi網絡體驗,加大用戶對Wi-Fi網絡的利用率,這看似與國際上眾多運營商提高Wi-Fi網絡運營能力并探索收費模式背道而馳,但此舉也被視為是運營商迎向“OTT革命”的收費模式改變的初期策略之一。
免費不是目的
對于國內運營商在Wi-Fi建網基礎上如何邁向盈利,地方運營商人士坦言,還沒有形成確定的可持續發展的運營體系,目前的收費策略多是停留在按時長收費或者套餐贈送提升用戶感知的初級層次。
盡管這是Wi-Fi經營收入的基本來源,但為了***化利用Wi-Fi熱點,發掘出Wi-Fi多商機,提升Wi-Fi價值,為產品體系作支撐補充,產業鏈也已經意識到,如何通過Wi-Fi運營或其衍生產品盈利增收是所有運營商必須思考的問題。
與多地運營商有深度合作的H3C公司的技術專家稱,未來運營商的收費模式將不僅僅限于目前的“前向收費”模式,而是會開拓更多的“后向收費”模式,例如向內容提供商收費、廣告提供商收費,以及為不同用戶提供不同網絡帶寬保障的“智能管道”收費等,不同的收費模式都可靈活應用起來,一定程度上可以應對OTT業務帶來的市場沖擊。
直面數據業務壓力
此前運營商的WLAN招標以及快速建網項目,因價格等原因一度使老牌大廠商失去一部分份額。隨著數據業務的壓力增大,流量分流促使運營商重新對電信級WLAN網絡建設和運營投入精力。這從中國移動加大WLAN的規劃建設并取得的一系列效果上可以看出:2011年底時WLAN在四網協同中的流量占比是2%,GSM占90%,TD網絡占8%。2012年中期TD網絡占到7%,GSM占77%,WLAN占比上升到16%,分流作用顯著。
據悉,三家運營商的多個省市公司已加大與摩托羅拉、Aruba、H3C等大型WLAN廠商的合作,通過電信級設備提高WLAN運營和維護的能力,來承載增長迅速的數據流量。而產業鏈也對802.11ac技術的投入應用較為看好,在其接入速度達到1Gbit/s之后,產業鏈稱未來運營商也有可能將WLAN作為主要網絡來承擔數據業務。
對此,天津移動網管部門工程師稱,當WLAN網絡逐步建設成為可運營電信級網絡時,需要注意網絡安全隱患和業務運營的問題。包括非法言論管控、非法流量管控、用戶/應用/AP的精細化分析和維護、各類型終端WLAN的需求統計、WLAN用戶使用業務統計、合理的流量管控等都將是重點。
因此,為了有效地保障WLAN網絡使用安全,控制非法流量,追溯非法言論,運營商也將對WLAN的網絡進行深層次分析,為網絡的規劃和建設提供參考數據,加快建設WLAN的數據流量監控系統,提高WLAN的網元優化、運維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