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源云平臺CloudStack詳解
CloudStack 2008年由VMOPS開發,在2010年5月份,VMOPS將其重新命名CloudStack.com,其2.0版本也隨之發布了。去年7月份,思杰收購了CloudStack.com,發布了3.0版本。今年4月份,思杰把CloudStack開源貢獻給Apache社區。10月份CloudStack以社區的身份發布了***個版本——CloudStack4.0。11月中旬,在拉斯維加斯舉辦了***次CloudStack大會。
這就是CloudStack的大致發展歷程,CloudStack是一個低成本資源控制的開源云平臺,常用來和OpenStack做對抗,該平臺具有云計算的所有屬性,支持多租戶,具有平滑的擴展性……CloudStack可以把物理資源進行抽象虛擬化,并進行管理控制,提供綜合管理引擎,擁有完完整的API系統,此外還提供一些UI。
在2012云世界大會上,分論壇“云開源”中,來自Apache開源社區的孫振南為我們介紹了CloudStack的相關內容,他表示CloudStack對集群有一定的要求,集群內部必須是一致的物理機,方便在集群內做一些遷移,集群這一級應該是邏輯結構里面比較重要的一級,集群下面是具體的主機。每一個集群實際上是需要共用主存儲,前提是如果已經共享存儲。下面是CloudStack的結構圖:

圖片來自百度百科
目前CloudStack的擴展性如何呢?孫振南說:“一個管理服務器結點,目前可以支持到一萬個左右的資源,當然這的資源不光是你的物理主機,也包括其他的主存儲,二級存儲,以及你的交換機,這些都是你的資源,它可以一個管理服務器結點可以支持到一萬個,對于大家部署自己私有云是足夠用的,并且有些公有云差不多沒達到這個規模。如果訪問量很大,你可以加多臺管理服務器,前面加負載均衡就可以完全做到。”
Apache上有一個關于CloudStack的擴展性的測試,用四個管理服務器加負載均衡,可以支持三萬個物理的資源,三萬個虛機的規模。
CloudStack有很多主動或者是被動的方式,他介紹:“主動的方式就是,比如做動態的遷移,把主機進行人為維護,在可預知的時候,硬盤損壞了,我的內存需要增加一些,在這種情況下實際上是主動的行為,把系統某一個resources進行維護。”被動的這種情況下是不可預知的,大多數都是這種情況,CloudStack提供了HA機制,只要在虛機啟動之前,用這個服務把HA給勾選上,該主機壞掉,或者這個虛機服務器有問題,可以自動把它接起來。
另外,我們了解到CloudStack支持兩種資源域。***種是基本網絡,基本網絡可以認為在CloudStack的基本資源域,建立一個基本資源域的時候用的這種網絡。兩種不同顏色是指兩個不同用戶或者兩個不同帳戶下面的用戶虛機,自己分配自己的IP,通過網絡里的三層交換進行互聯互通,或者設置一些規則。前面加一個防火墻,通過安全組的方式進行隔離。另外一種是高級資源域里,這里對于虛擬路由器,每個帳戶都有自己單獨虛擬路由器,負責很多的網絡功能,二層隔離,也就是基于VLAN進行隔離。兩個不同的客戶,其虛擬機和IP都可以重復。
***孫振南介紹通過調查,他們發現目前虛擬化平臺,或者叫虛擬化軟件的前三甲是VMware、XenServer和KVM。談到與Openstack的對比,他表示相比OpenStack,CloudStack的優勢在于更早地進入開源云平臺領域,并且擁有許多商用成功案例。此外,他也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CloudStack的社區來,推動開源云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