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洪水時代呼喚智簡極速網絡
【51CTO.com 綜合報道】過去五年通信與信息產業多個領域都發生了巨變:以美國Netflix為代表的互聯網視頻服務發展迅猛,構建成功商業模式的同時卻對運營商網絡及其自營視頻業務帶來沖擊;以蘋果iPhone,iPad為代表的移動智能終端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促成3G盈利的同時卻也讓無線網不堪負重,頻繁升級改造;為滿足用戶規模和流量增長的不斷攀升,網絡覆蓋范圍,基礎設施規模,能源消耗及管線站點租賃成本也都相應出現大量抬升,從而提高了運營商整體支出……無論哪方面變化,都對電信運營市場發展既帶來機會,也帶來挑戰。后看五年,通信市場規模效益正在減弱,一旦人口紅利消失,運營商收入與盈利增長將急劇放緩。如何在數字洪水時代構建簡單高效,匹配戰略轉型,可實現開源節流的網絡架構,已成為全球運營商關注焦點。
思者無界,行者無疆,作為全球領先的通信解決方案供應商,這個行業的領導者,華為始終保持著強烈的危機感和使命感,基于客戶理解,產業洞察和各項前沿技術的戰略投入,思考并踐行于自我突破,致力于將最前沿的研發成果注入華為客戶網絡。整體解決方案上華為關注三個層面的突破:第一層面,頻譜效率突破極限,協助運營商將有線無線各種媒介資源潛力挖掘到極致,核心目標是構建極速網絡;第二層面,網元集成度突破極限,核心目標是簡化網絡結構,通過平臺化和模塊化設計協助運營商降低資源/能源消耗和運維監控對象規模;第三層面的突破最為困難也具革命性,就是架構設計思想上的解放突破,核心目標是通過重構性開發,協助運營商實現網絡智能化,開放接口可編程和增值運營。
極簡網絡
過去十年承載網演進的主題都是ALL IP。我們不遺余力把IP這項互聯網技術移植進電信網絡。得益IP之下網絡接口層(即OSI-7模型鏈路/物理層)技術十年來的歸并整合,IP over Everything這項技術理想已然實現。SingleBackbone(統一骨干),SingleMetro(統一城域),SingleFAN(統一固定接入)和SingleRAN(統一無線接入)等網絡建設目標也已相繼完成。網絡下一步該往何處發力?華為認為應該是持續提速和簡化,即是將網絡節點容量和互連鏈路帶寬的可擴展性進一步推至極限,實現“超寬帶、少網元、簡連接”,降低網絡節點的整體規模和整網收斂比,垂直網層簡化。這些擴展性都是為協助運營商在承接互聯網流量洪水沖擊之時降低網絡綜合運營成本。核心思想是憑借更少管理對象,更低資源(空間,管線,能源)消耗,實現更大管道消化能力,簡(網)元增效(率)。
鏈路即媒介資源包括以銅線為代表的末端接入媒介和以光纖為代表的遠距傳輸媒介。以往接入帶寬提速和普及難點在于最后一公里媒介。網絡越靠近用戶,站點安裝和線路鋪設環境就越復雜;歷史原因該網段存有大量銅線資源。這些管線資源連同溝道站點都是運營商的戰略資產。最后幾百米銅線提供類似光纖高帶寬能力已成為運營商成本更優選擇。類同于無線演進機理,有線也可依靠頻譜擴展和調制糾錯算法的革新實現帶寬能力階躍。在該領域,華為依托VD2技術已實現300米50M銅線接入商用,后續還可利用Vectoring(矢量補償)/G.fast技術實現300米100M甚至100米1000M帶寬接入能力。
運營商骨干層面流量在以每年50%~80%速度遞增,特別是高并發率高帶寬需求的視頻流量。為緩解流量壓力,運營商傳輸網升級到單波100G 的需求已日益迫切。但高速長距傳輸需克服OSNR/PMD等與速率同比劣化及CD/非線性效應等隨速率平方甚至立方劣化的光學效應。華為是全球傳輸領域領導者,基于領先的相干接收技術和完善的軟硬判糾錯算法,現已基本突破上述瓶頸限制,實現了3000公里8*100G無電中繼傳輸及單通道2T傳輸(多子載波,頻譜效率比單波100G方案再提升3倍),將光纖傳送極限推到了新的高度。
網元集成度突破極限,可表現為核心層網元的“極大”和接入層網元的“極小”。華為基于積累十年以上平臺化設計和芯片研發儲備,已開發出T級別/單槽位的路由器和10T交叉容量/單機的OTN設備,可以協助運營商實現網絡核心匯聚層橫向和縱向維度規模簡化。接入層面,華為發布了全球最緊致的Mini-OLT(PON接入),Mini-OTN(ETH、SDH接入)產品與解決方案,極大地降低運營商末端機房/惡劣資源條件下的占地和供電要求。
更少網元規模,更少站點與管線要求,更低提速成本,更遠傳輸距離,更高傳輸帶寬,卻能保持更高業務發放效率和網絡維護效率,應對更猛烈數字洪水的沖擊。這就是極速網絡和簡化網絡,是華為網絡解決方案已被驗證的成果和始終堅持的努力方向。
智能網絡
為了應對五年后用戶規模經營發展模式觸頂,運營商必須從現在開始就為用戶體驗經營和用戶價值經營發展模式構建智能網絡能力,聚焦業務體驗提升及差異化流量經營設計。以提升視頻業務體驗為指導,從視頻承載優化,差異化管道經營等維度實施流量經營。同時開展戰略性儲備,思考如何賦予網絡更高的智能,實現前向和后向商業模式創新。
智能網絡當前階段可實施動作是構建可視化管道,以高層協議解析技術為基礎整合網絡各環節用戶數據及感知結果,實現多維感知形成用戶聚類和熱點可查。其次是構建差異化管道,方式可有多種:以資源支配系統為核心的基于動態策略控制的BoD業務;基于靜態策略,業務網關可獨立實施的DAA(目的地址計費)業務,都可實現運營商以不同帶寬,QoS綁定不同的業務,滿足其提供差異化服務的需求。面向網絡安全要求極高的企業用戶,運營商可構建可信管道,通過互聯網流量清洗服務(消除病毒木馬蠕蟲和惡意攻擊)收益。該層面的智能化,華為已形成成熟解決方案,同上海電信/武漢電信合作部署金通道/雙速網服務,和上海聯通合作部署企業安全專線服務,這些實踐均已獲得良好經濟收益。
“網絡云化”/SDN(軟件定義網絡)技術,華為認為是未來十年實現更高層面智能化的重要發展趨勢,以藉此提出“軟件定義的電信網絡”的發展理念。其基本思想是基于可編程的硬件和同轉發分離的集中式控制器,以數據中心為核心構建扁平、動態資源共享的網絡架構。通過網絡業務云化實現IP網絡集中控制,轉發與控制分離實現不同業務自行定義流量路徑;通過接入層虛擬化實現無線有線末端接入節點標準化,傻瓜化,所有復雜業務控制都收歸核心節點來完成。該架構允許將網絡能力封裝成標準化開放接口,實現業務對網絡資源更加靈活的調用。運營商通過集中式控制管理平面可以進一步簡化運營,并進一步允許網絡基礎設施以更靈活方式支撐業務生成和網絡管理,從而加速業務和商業模式創新。
回歸管道
2011年全球電信業收益接近2萬億美元,增長大約3%。我們看到整個互聯網流量暴增除給Apple,Google,Amazon,Netflix等互聯網巨頭帶來機會外,電信運營商也迎來了難得的機遇。互聯網產業好比沖浪,一旦機會錯失很快江山易主,而通信產業好比登山,只要我們有實力并勇于挑戰自己實現突破,山總在那里,永遠有機會。華為認為運營商戰略轉型過程中應首先考慮把管道做大做強。用戶流和數據流是一切的基礎,是硬道理。以極速而致簡的網絡為用戶提供泛在超寬帶接入,全面提升用戶體驗,抓住現階段寬帶發展良好機遇。同時戰略性提前布局,逐步擴大管道智能化效益,提高網絡智能化層次,完成現網架構優化。從容面對未來五年乃至十年數字洪水和海量應用的沖擊,在激烈市場競爭中搶奪先機,推動整個產業發展走向更加繁榮的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