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設計是一種積淀:10個蘋果應用圖標背后的故事
Mountain Lion Note

John Siracusa在Twitter上指出,在今年夏天即將發(fā)布的Mac OS X Mountain Lion操作系統(tǒng)中的Note應用圖標,移植自著名廣告《Apple Think Different》出現(xiàn)的文本對白Crazy Ones。這個90年代的神奇短片提出了“Think Different”的口號,并且是由喬布斯一手打造和掀起的熱潮,這場廣告“運動”不但重塑了蘋果的形象和精神內涵,蘋果的復興也借此開端。
Mac OS X 10.5 Leopard版本系統(tǒng)***次出現(xiàn)了TextEdit,上圖表明,它的圖標設計是Crazy Ones文本的清晰版本,因為John Appleseed是從名稱上區(qū)別蘋果用戶的標準表達,類似”John Doe”(X某某,指代某個不知名的人)。這個應用圖標沿用至今,如果愿意,現(xiàn)在你都可以親自檢驗。
Find my family

Find my family這個圖標很有意思,它模擬一塊皮革補丁,縫在你的主屏上。skeumorphism一詞最近在蘋果用戶中被多次提及,它倡導模仿現(xiàn)實世界的“東西”和“材質”,淡化提高應用本身的功用性。
有消息靈通人士講訴了這個特殊圖標的趣聞。這個應用最開始本應該叫“Find My Family”,但是蘋果的高管覺得這個名字給人不好的聯(lián)想,所以決定改名。
蘋果skeuomorph風格的圖標設計還有一些,雖然它們被如此設計看起來并沒有明顯的理由,但是這里不包括Find My Friends。考慮到這種應用,對于內心有“不安”基因、習慣于“偏差化”聯(lián)想的人來說,意味著掌握和追蹤他們的家人和朋友。然而,圖標上皮革材質的背景,給人一種舒適、安全和溫馨的感覺,看到它就如看到了熟悉的家庭裝飾。
如此細節(jié)設計,是蘋果的一個經(jīng)典樣例。細節(jié)導向的原則深深植入了蘋果思維,從圖標到功能,都致力于***的用戶體驗。
Bono

這是iPhones和iPod上的藝術家選項圖標,如果你仔細看的話,就會注意到是某個人物的輪廓——經(jīng)常跟蘋果合作的U2樂隊主唱Bono Vox(博諾·沃克斯)。
A Keynote Awakening

Keynote圖標看起來并不像潛藏著什么彩蛋,但是確實有。自09年iWork發(fā)布以來,如果你仔細觀察,不難發(fā)現(xiàn)在這個指揮臺中央有一個文件,標題是“Q4 2009”。令人困惑的是,這個文件看起來并不像一般的商業(yè)文書,事實確實如此,這是Duncan Sheik為德國音樂劇Spring Awakening寫的歌詞。

為什么?確實也很難解釋。但是有一點,蘋果是藝術和音樂劇的長期支持者。2007年的時候,音樂劇Spring Awakening也一度在位于紐約索豪區(qū)(Soho)的蘋果零售店上演。
Mapple

在iOS的眾多應用圖標之中,我想很多人并不知道Maps圖標告訴了人們蘋果總部的位置,庫比蒂諾英菲尼特環(huán)線1號(1 Infinite loop寓意永無休止的死循環(huán)代碼,這個名稱據(jù)說來自蘋果內部一個討人嫌的編程笑話)。圖標中的那個CA 280高速公路左下方的環(huán)形路段即是蘋果總部所在地。
下面是真實的比照地圖

BSOD

各位經(jīng)常用電腦的童鞋肯定熟悉上圖的情景,Windows著名的藍屏死機畫面。在蘋果OS X系統(tǒng)上的Windows Network使用這個圖標,暗示著大部分PC過去存在的問題,現(xiàn)在和將來可能也很難避免。如此突出和強調這一點,可能是為了突出蘋果機在設計上對此問題的重視和清醒認知。
iCal Launch

iCal圖標相關很簡單。OS X啟動時候圖標默認顯示的是7月17日,因為2002年的這一天iCal在紐約的Macworld Expo面市。另外提一下,Mac OS X 10.2 Jaguar同樣也在2002年推出。
Hello from Cupertino, CA

明顯蘋果是擁有自己的郵局,因為郵戳印有蘋果定制的公司Logo和“Hello”傳達出的友好訊息。
Dictionary
許多蘋果應用的圖標都顯示了印象深刻的細節(jié),像是Dictionary圖標封面上的“lorem ipsum”。Lorem ipsum是一段無意義文字,從15世紀開始就被廣泛地使用在西方的印刷、設計領域中,主要用來測試文章或文字在不同字型、版型下看起來的效果。電腦排版盛行之后,這段被傳統(tǒng)印刷產業(yè)使用幾百年的無意義文字又再度流行。

設計不光需要靈感和才智,厚重的歷史感、文化寓意,對細節(jié)的深刻洞察都需要體現(xiàn)。Google和蘋果一樣,企業(yè)文化和精神素養(yǎng)無處不在。別人說細節(jié)決定成敗,細節(jié)可以看出一個人,這句話對于企業(yè)同樣適用。這種由價值觀積累起來的“內功”,塑造了它們的杰出。
回頭看我們的企業(yè),無論是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國企巨無霸比如“兩桶油”,或者類似小米、魅族、吉利這樣充滿了夢想家的熱情和實干家奮進的民營企業(yè),換個看起來時髦和現(xiàn)代感的商標是無法掩飾自己干癟的文化和內涵。你可以引進技術,學習別人的管理制度,卻無法模仿和復制別人偉大的基因。
但是也不必悲觀,我們一樣可以創(chuàng)造自己的企業(yè),靠自己成長,這需要勇氣、智慧以及良好的土壤和環(huán)境。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假以時日的積累一定能換來***企業(yè)噴薄欲出的時代領導力,照耀這片已長時間灰暗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