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開發者困境:如何盈利是最大問題
雖然最終沒有達成一筆合作,李建華還是覺得收獲很大:“換了很多名片,主要是知名度的提高。”
不過大眾點評網展臺的負責人卻表示,雖然會場熱鬧,但是在增加了知名度和用戶之后,如何盈利是個最大的問題,感覺移動互聯網的泡沫挺多的。
變現難題
幾乎所有的開發者都困惑,游戲應該是掙錢的常青樹,但在移動互聯網領域怎么賺錢成了最大的難題。
專注移動廣告的果合網市場部經理熊旭東認為,雖然目前移動廣告占互聯網廣告的比例還是個位數,但是正在走向一個臨界點,這些媒體會越來越賺錢。
但是游戲開發者卻達成了一個殘酷的共識:廣告模式下很難賺錢。
當樂網CEO肖永泉告訴記者,曾經嘗試過通過廣告賺錢,最后發現一個下載產生的廣告收入在1塊錢左右,對于大型多人在線的MMO的產品,廣告模式的月收入高的已經接近千萬的水準了。但是移動互聯網特征是碎片時間越來越明顯,比較輕的、比較休閑類的更容易成功。
但這在中國很難形成價值鏈,就是開發商不會支持你在Android體系下形成這樣的模式。
億瑪在線的副總裁秦令透露的數據顯示,中國開發者市場上,Android占了75萬,IOS占了14萬;目前1/3的開發者是盈利或者持平,接近2/3的開發者是入不敷出。在Android平臺上,95%的都是免費應用,IOS上180億次的下載也只有10%多是付費的。而且在這個下載付費的情況當中,絕大部分的下載收入都被Top或者是排行靠前的大公司賺去了,留給中小開發者微不足道。
韓國的一個主要的游戲開發商Gamevil的負責人James SONG認為,在中國,比起廣告模式,道具購買的方式更有效,因為游戲使用者更愿意付費來玩游戲,很多游戲使用者他們是有能力來支付很多錢玩游戲的。廣告在這個收入模式中是相對比較小的比例,未來購買式的模式將會主導整個游戲領域。
抄襲痼疾
當樂網CEO肖永泉曾經代理過憤怒的小鳥和捕魚達人,這兩者都是通過廣告模式大概四五百萬的廣告收入。“最大的問題是,一個開煤礦的或者賣房子的商人賺了錢之后,聽說手機游戲賺錢,就照著某個還不錯的去做一個,導致市場上所有的產品都朝一個方向做。”
澳大利亞游戲開發商水果忍者在中國遭遇了各種抄襲,從界面到玩法再到游戲名字等,水果殺手、蔬菜忍者等層出不窮。
但是面對抄襲這個問題時,水果忍者CMO Phil Larsen大部分時間只能是“忍著”:“除非他們是完全的偷到了我們的內容,比如說我們的聲音等等,如果他們不侵犯我們版權的話,大部分我們也是置之不理。”
不過,Phil Larsen也意識到抄襲的嚴重性:“有人復制你的情況下,要保持優勢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抄襲者可能會復制我們的游戲,以此獲得更多的收入。”
多玩網總經理曹津認為,游戲是個創意產業,成功一款游戲未必第二款能成功。不能只照著成功的游戲抄,這種情況下就沒有人敢去做一個未來的憤怒小鳥和捕魚達人出來了。過去有很多app store上的獨立開發者,兩三個人的。但你今天想做個社交游戲的時候投資很大,你沒有三五百萬,沒有20人的團隊,沒有9個月時間做不出來。
眼下,游戲開發者更青睞MMO游戲,也是一個無奈的決定,單機小游戲市場抄襲太多。
平臺之困
巨鹿移動開發者關系經理劉之元透露,目前一些開發者正在放棄安卓,這其中的原因很簡單,為了生存。
當一個安卓開發者要開發一款產品時,需要對上百種安卓手機的進行定制,適配大小不同的屏幕以及各個手機廠商加入的個性化UI。而在IOS上面,這一切都非常簡單。
北京覓我信息CEO朱志經歷了各種平臺變遷之困。在朱志剛創業的前三年聚焦塞班,當時做了一款I短信的產品在國內賣8塊錢一款,在美國賣8美元,在歐洲賣8歐元。這被朱志視為最好的時光。
但是好景不長,2006年蘋果發布了iphone,后來是安卓,現在是Windowsphone,開發者就想在流沙上創業,不知道底下堅實的基礎在哪里。
不過,一些應用開發者也尋找到了一些相對穩定的平臺,比如微博。
據了解,新浪微博自去年底推出開放平臺以來,吸引了超過24萬名注冊開發者,這些開發者已提交超過28萬款應用,其中包括2萬款左右的移動應用,第三方移動應用每天為微博平臺帶來16%的活躍用戶。
朱志旗下的淘身邊就是在新浪微博和淘寶兩家開發平臺上成長起來的應用,這讓他覺得很幸運:“我覺得開放不僅是對大公司而言,更重要是小公司而言。”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