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者觀點:Google能成功增強Google Play的盈利嗎?
我一直在都在和某個應用開發者討論一個問題: Amazon Appstore、Google Play和蘋果AppStore的不同之處是什么?這個開發者告訴我,他已經對Google Play不報幻想了。在這個平臺不僅開發成本***、開發工作最難,更重要的是不容易盈利。事實上,三分之二的Android用戶從不購買應用。這是很讓開 發者犯難的。但我仍然認為有跡象表明Google在努力改善這種狀況。他們借用了其他兩家公司都執行成功了的計劃。
亞馬遜在2007年上線亞馬遜MP3音樂商城,成為其貨幣化Android用戶的首要手段。在當時,這個進入電子音樂市 場的決定對于亞馬遜來說,看上去是個奇怪的策略。因為亞馬遜音樂商城不依賴任何平臺,旨在強調是Android用戶購買音樂的可選項。但后來,他們又積極 推進Android原生應用的收錄。最終讓Android用戶感覺是可以和蘋果的itunes競爭的音樂商城。
在企業訂閱郵件里自動注冊亞馬遜平板設備!
在發展幾年Android業務后,亞馬遜培養了一批習慣于購買媒體內容的用戶。2011年3月,順勢發布了他們的應用商店。當時這 個新聞被大部分的分析者誤解了——表面上亞馬遜是直接和Goolge競爭,搶奪Android用戶,但為這些以不愿付費著稱的用戶專門開設一個應用商城是 不明智的。
我想模仿蘋果的iPod產品線變革,發布Kindle Fire是亞馬遜長期策略的***執行。我不得不說,亞馬遜在最開始的時候就知道他們MP3和應用商城的發展方向。他們擁有愿意為電子內容買單的付費用戶基礎,并且企圖包含應用、音樂、電影、雜志和其電子內容。
很多博主開始發表意見說Kindle Fire稱不上真正意義上的Android設備。擴展開來,亞馬遜提供的音樂商城、應用商城和其他電子付費內容,并不是為了獲得Android用戶,而是 為Kindle Fire創建一個付費用戶生態鏈。作為***個搭載Android系統的平板設備,Kindle Fire贏得了消費者的眼球。我必須說他們達到了目的!
iOS的變革同樣遵循了這個模式。我們忘記了iPhone不是一個帶有iPod的手機 – 它最初是一個帶有手機通話功能的iPod。當初***個iPhone發布的時候,已經吸納了一些的習慣為電子內容買單的用戶基礎。蘋果隨后將購買內容擴展到 視頻、然后是應用、書籍、雜志和其他內容。他們的用戶總是習慣點擊“確定購買”的按鈕。
谷歌則反其道行之。Android成為iOS的替代品,給不愿意購買付費內容的手機用戶提供了選擇。像飛蛾撲火一樣,他們是最不愿意購買任何電子媒體的人群,包括盜版者、抄襲者、黑客等。
如果你注意的話,之前谷歌強力改善和擴展了他的內容庫。2010年谷歌發布eBOOKs,讓谷歌書籍成為合法的(可盈利)。2011年5月,谷歌音樂測試板上線。所有一切早谷歌重建品牌Android市場為“Google Play Store”的時候都被整合了起來。
如果以上想要用戶點擊購買按鈕的企圖還不夠明顯,Nexus 7平板設備的發布就把谷歌的意圖展現的相當明顯了。該產品被成為是Kindle Fire殺手。我最近看到Radio Shack做活動:購買一部新Android手機,提供Google Play價值25美金的購物卡。谷歌也發布了Google Play購物卡。
蘋果這么做了,亞馬遜也是這么做的。現在谷歌也走上了同樣的路。據估計Nexus 7今年***出貨量能達到六百到八百萬,主流的應用購買量肯定上漲。
我不期待Android用戶在任何時候能像iOS用戶那樣被貨幣化,但我相信谷歌正在用開發者無法忽視的方式來做出努力。Android 3.0系統、Android 4.0系統和摩托羅拉的Webtop工具可以解決很多平臺分裂的開發難題,這會是另外一個話題。
你怎么看?你認為谷歌只是學習了一下亞馬遜和平臺么?如果是,谷歌會成功嗎?還是Android平臺還是保持難貨幣化的尷尬局面。請在評論里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