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普在京推出融合云 公有云服務僅面向美國
原創作者:張鑫瑋
4月25日,惠普在北京推出了惠普融合云(HP Converged Cloud),惠普高管詳細介紹了惠普融合云的策略以及產品組合。中國惠普有限公司總裁Steve Gill表示,“惠普融合云強調的是單一的通用架構,通過融合云幫助客戶實現IT異構環境的統一管理,更好的駕馭云的力量。”
4月25日,惠普在北京推出了惠普融合云(HP Converged Cloud),惠普高管詳細介紹了惠普融合云的策略以及產品組合。中國惠普有限公司總裁Steve Gill表示,“惠普融合云強調的是單一的通用架構,通過融合云幫助客戶實現IT異構環境的統一管理,更好的駕馭云的力量。”
中國惠普有限公司總裁Steve Gill
此次發布的惠普融合云組合產品中,包括惠普公有云惠普云服務(HP Cloud Service)解決方案“惠普公關基礎設施即服務”,為終端用戶提供按需計算實例或虛擬機、可擴展的在線存儲容量,以及加速交付已緩存內容,惠普云服務將于5月10推出公測版本。中國政府對于國內公有云服務制定了相關政策,惠普公有云能否在中國落地呢?中國惠普有限公司技術服務事業部云計算服務總經理及IT規劃與咨詢服務總經理衛東告訴記者,“惠普正在與中國政府積極申請云計算牌照,此次發布的惠普云服務主要面向美國。”
中國惠普有限公司技術服務事業部云計算服務總經理及IT規劃與咨詢服務總經理衛東
構建未來IT的四大方法
由惠普主導的調研顯示,企業正經歷著服務交付方式的重大變革,全球46%的客戶正在使用未經IT認可的云解決方案。而云計算也在中國的十二五規劃中明確了重點發展的方向,據調查顯示90%的中國企業預計每年在云計算方面的投資規模從10萬美元到100萬美元不等。到2020年,企業的IT環境也將發生變化,從不同的IT環境變為混合型,既有傳統的IT環境也有私有云,同時還有公有云并存。
面對如此快速發展的互聯網與云計算,企業需要更加簡單、低成本、高速并且風險較低的IT環境。而傳統的IT環境是專用性、物理性和同構性,隨著IT的不斷發展,人們正在尋求新的應用和方式來應對現有的環境帶來的問題,這就形成了異構的環境,用戶更加希望這樣的服務是開放的、融合的架構來實現統一管理。
企業如何面對異構的環境,打造未來的IT呢?Steve認為云計算有四種交付方式,“一是自建,由企業自己來完成所有的架構,這是傳統自由方式內部整合;第二是單一廠商同構化基礎設施,這存在著很大危險,因為企業的系統可用性要百分百依賴于這一廠商;三是支付整合,是服務主導的整合方式,可以選用系統集成商,用戶付費后集成商構建IT環境。而惠普所倡導的是通過設計整合,在設計時考慮一體化、高度集成性,同時又是標準的、智能的。”
開放、標準的融合云
此次惠普發布的融合云是以通用架構跨越傳統IT、私有云、托管云和共有云產品的很合交付方式和解決方案。惠普給予客戶自由選擇的權力,支持多種虛擬化平臺、操作系統、開發環境和異構基礎設施,與廣泛的合作伙伴構建生態系統。同時惠普融合云為用戶帶來高可信度,基于策略的模塊化,涵蓋信息、應用和基礎設施的管理和安全,讓客戶產生信任感,并且通過單一的通用架構以及用戶體驗方面都保持了內外的一致性。
惠普融合云產品組合
據介紹,此次惠普融合云組合產品包括,云地圖、惠普基礎設施、企業云服務、服務虛擬化2.0、公有云IaaS服務以及技術服務。惠普云地圖擴展了惠普整合的、開放式的解決方案,提供了預打包的應用模板,可用于創建定制化的應用服務目錄,實現HP CloudSystem和自動化按式部署云服務,縮短為企業應用建立新的云服務所需時間,從原來的數月降至幾分鐘。
企業云服務提供私有云、業務連續性和統一通信的解決方案,通過把云管理外包給可信的IT提供商,客戶可以利用按需使用和付費的方式,把節約的成本用于其他戰略項目。惠普私有云可以在客戶的數據中心或惠普下一代設施中,全局部署、檢測和管理客戶自有的HP CloudSystem,通過最佳實踐和技術,提供給企業客戶所需的IT敏捷性和安全性。而業務連續性可以幫助企業把傳統IT環境轉移到云端,2天內完成測試規劃,數據丟失的可能性控制在0到15分鐘。在同一通信方面,通過與微軟Lynch與Avaya Aura IP通信技術解決方案,實現企業內部、外部通信,同時根據用戶數量和所選功能進行計費。
為了幫助測試應用,惠普還發布了惠普服務虛擬化2.0,用戶通過模擬的、虛擬化環境讓開發和測試團隊訪問無法獲得或受限制的服務,從而可以測試云或移動應用的質量和性能,而不會造成生產系統的中斷。為了進一步擴展該組合產品解決方案,惠普還公布了全新的工程云變革服務,幫助產品開發和工程設計團隊充滿信心地采用云,從而提高生產力并加快新產品上市速度。此外,客戶還可以通過新的云安全聯盟培訓課程學習新知識,了解如何避免云解決方案的潛在安全問題。
三步通向云計算彼岸
惠普亞太及日本地區戰略與規劃副總裁Suparno Banerjee表示,云計算客戶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客戶打造自己的架構,自己做云服務供應商,將云服務提供給別人,另一類型的客戶是云計算使用者,而使用者可以分為不同的發展階段,處于初級的做虛擬化的客戶,正在打造自己的私有云、托管云或公共云服務,另外一些則是開展混合云服務。而無論是什么類型的客戶,通過惠普的融合云都可以到達云計算的彼岸。
惠普亞太及日本地區戰略與規劃副總裁Suparno Banerjee
Suparno介紹了三步通向云計算彼岸的方法,“第一步是云計算的規劃,第二步是云的構建或集成,第三步是消費或是服務交付。”在云計算規劃中分為戰略和路線圖,規劃階段惠普為客戶提供云發現研討會,與客戶共同規劃企業現有IT設施中哪些設備需要保留哪些需要丟棄。通過云路線圖幫助客戶分析發展規劃,而混合工作負載分析可以幫助客戶設計規劃數據中心。構建環節分為設計和實施,幫助客戶實現數據中心中不同元素的構建。最后將所有整合在一起實現云的交付也就是云服務的消費階段。
此外,惠普推出的混合云支持OpenStack,Suparno認為這是客戶的需求,“通過OpenStack可以更好打造包容性和融合性的云計算”。
責任編輯:鳶瑋
來源:
51ct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