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人備戰云計算:華為“狼”式擴張
圍繞著運營商而生的電信設備業面臨行業性的“見底”之際,華為正在尋找營收增長的新引擎。
10月31日,華為在深圳舉行“2011華為云計算大會暨合作伙伴大會”。來自全球各地的1500多名客戶中,與以往幾乎清一色的運營商人士不同,今年還有不少企業網市場以及手機等終端市場客戶。
此刻,華為正將云計算視為新型IT產業未來十年發展的發動機,以及自己從運營商市場延伸到企業網以及終端市場的主打。華為表示,目前其在云計算的投入超過6000人,并將持續增加,預計在2012年超過10000人。
“我們不缺產品、不缺技術、不缺解決方案,也不缺干活的人。但此前華為只是聚焦在運營商客戶,對于企業網市場以及終端市場,渠道建設以及面向企業的品牌構建是我們***的挑戰。”當天上午,華為常務副總裁徐直軍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云計算帶來的是一種技術變革和商業模式變革,也讓華為的運營商、企業網以及終端業務不再孤立。
華為云蛋糕
蛋糕雖大,但是華為能切到嗎?可以切多少?
“通過云計算,華為的幾塊業務不再是孤立的,而是圍繞整個公司云管端戰略聯系起來了。比如原來的終端就是一個孤立的業務。現在做智能手機后,可以跟華為的云計算產品和云服務結合起來。”徐直軍表示,端可以促進云,云可以促進端。
但夢想和現實之間的差距有多長?
自創業以來的20多年里,華為始終保持“奔跑”姿勢。除了一直無法進入美國運營商市場,華為目前已經成為全球第二的電信設備提供商,同時面臨電信設備行業的增長天花板。
“運營商市場,做到400億美金就已經基本到頭。”華為CMO余承東此前對記者表示,傳統設備市場仍然會有上升空間,但蛋糕空間已經比較有限。今年4月,余承東在上海面對來自全球的電信分析師說:“我們要拓展邊界,從CT(通訊技術)向ICT(信息及通訊技術)轉變”。
這個被華為大聲向外界傳達的多元化信號,為華為指出了兩條新的道路:企業網市場,以及以手機為代表的數字終端市場。
無可否認,這是兩條充滿誘惑的道路。與傳統電信設備一年全球120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比起來,企業網以及終端市場年均萬億的想象令人難以抵抗。以企業網市場為例,僅存儲市場、服務器市場一年分別新增約600億美元和40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而手機市場則更為誘人,保守估計年均規模達到3000億美元,隨著未來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各種智能終端市場的擴大,這個數字還將呈幾何級增長。
蛋糕雖大,但是華為能切到嗎?可以切多少?
架構之變
從運營商定制到面向大眾市場拼品牌、渠道,華為行嗎?
徐直軍表示,基于云計算帶來的技術變革和商業模式變革,華為自去年正式發布云戰略一年多時間里,已逐漸厘清企業治理架構、組織結構以及業務戰略。
10月31日,華為正式宣布成立IT產品線。據徐直軍介紹,圍繞云計算數據中心專門組建的IT產品線,包括服務器、存儲、云安全、云操作系統以及數據中心的管理系統等的提供解決方案。
“我們還專門成立了互聯網業務部。互聯網業務部主要聚焦兩個方向,一個就是自己建數據中心,為中小企業、互聯網運營商提供計算與存儲服務,明年可能發布。第二個業務就是Cloud+,面向終端的,而且會隨著Vision和Honor這兩款手機慢慢浮出水面。”徐直軍說。
2010年,華為終端的市場規模目前為40億-45億美元;而在終端領域,除了要面對諾基亞、蘋果、三星等競爭外,更為重要的是,華為首先要面臨的運營模式的轉變,因為華為一直從事B2B的運營商業務。
從運營商定制到面向大眾市場拼品牌、渠道,華為行嗎?
“華為將為手機、平板電腦、電視、PC等終端建立一個云平臺,就是Cloud+,現在還沒有正式發布。把軟件放到云平臺上,以軟件作為服務,采取SAAS的模式,這樣終端就和云結合起來,把我們未來做的軟件以云的方式提供給終端用戶。”據徐直軍描述,華為在上海的辦公室已經看不到PC了,明年底亦將在整個華為內部推廣使用。
云計算崛起,被華為視為***的增長契機,包括云計算及ICT整體解決方案在內的企業業務,去年銷售額20億美元,今年倍增至40億美元;2012年企業業務目標70億美元,2015年則挑戰150億-200億美元。
華為現在的關鍵是,義無反顧地實施“云”戰略。
徐直軍認為,從傳統IT轉到云計算,世界各大公司起點一致,“華為愿意花十來年時間,在云計算領域能占全球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