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何塞水星報:日益強大的eBay中國
導讀:美國《圣何塞水星報》今日刊文稱,大量的西方互聯網公司被快速增長的網絡經濟所吸引而來到中國,許多企業的夢想卻在這一變幻莫測的市場中折戟。然而,eBay在中國經歷了最初的掙扎之后,已經踏上了通往成功的新旅程。
正如希臘神話中的士兵無法抵擋海妖的誘惑,在巖石海灘上一步步走向生命末路一樣,大量的西方互聯網公司被快速增長的網絡經濟所吸引而來到中國,許多企業的夢想卻在這一變幻莫測的市場中折戟。
然而,eBay(微博)這一來自圣何塞的拍賣網站,在中國經歷了最初的掙扎之后,已經踏上了通往成功的新旅程。
盡管中國的網民數量已高達4.85億,并且在不斷增加,但谷歌(GOOG)、雅虎(YHOO)和亞馬遜(微博)等國際巨頭仍頻頻受挫。在幾年前,eBay也曾同樣身陷困境。
八年前,eBay出資1.5億美元收購了中國的***電子商務網站——易趣網,其后又為中國區的運行注資1億美元。但這些仍敵不過當地提供免費服務的競爭對手。2006年,eBay再次以合資的方式將易趣網的運營交付給了與競爭對手TOM在線組建的合資公司。
戰略轉型
自此之后,eBay從零起步,開始了在中國的新一輪創業。它不僅以成為一家中國公司為目標,更在中國重拾其久經考驗的跨境業務模式,只有這一模式才能幫助eBay及其在線支付業務PayPal(貝寶)引航全新的網絡世界。
幾年前,公司通過幫助本土賣家直接將商品賣給9700萬eBay海外用戶而低調地實現了中國區業務的復蘇。本土賣家熱銷海外的商品范圍甚廣,從婚紗到攝影器材一應俱全。
“我們這樣問自己,‘我們如何才能打入中國的電子商務市場?’”eBay大中國區***執行官廖光宇說,“答案很簡單:發揮實力,改變我們的全球經銷方式。”
結果十分令人振奮。大中國區——中國大陸、香港和臺灣——目前已成為eBay和PayPal重要的市場。大中國區是PayPal的第三大市場,在這一市場上,除了eBay,PayPal也在為許多其他在線合作伙伴提供跨境支付業務。去年,PayPal在大中國區的總交易額高達44億美元,比2009年增加了44%。eBay未按地區對收益進行細分,但預計中國區截至9月30日之前的第三季度的業務將比去年同期增加29%。
eBay全球企業傳播部副總裁John Pluhowski曾肯定“中國是我們增長最快的出口市場”。
艾瑞咨詢集團電子商務咨詢中心總經理傅志勇認為,eBay的新方向“很有前途,在中國有非常光明的未來。因為eBay一直在努力研究中國市場,并試圖找到自己的獨特發展道路。”
產品保證
對于中國供應商來說,eBay的實力就在于它能真正地為他們帶來數以百萬計的個體客戶和超越沃爾瑪及其它西方公司的商品的新業務。同時,對于海外的消費者來說,公司承諾安全地為消費者就中國制造的各類產品提供折扣,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證無贗品和次品,公司會對可疑供應商開展實際調查,處理客戶反饋并對eBay商家進行評級。
“我們會進行數據核對,”廖光宇表示,“我們還會進行認證。這就是我們在中國的工作。”
盡管美國聯邦法庭規定eBay無須對在其網站上銷售的假冒偽劣產品負責,但即使在歐洲,公司也持續擔負著產品驗證的責任。eBay對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的行為制定了嚴格的政策,包括終止與違法規定的商家的合作。
在中國,公司堅持實施非常嚴格的篩選機制,一旦發現銷售異常,比如電腦配件供應商開始銷售Gucci手袋,系統就會立即啟動實地調查程序。 公司還仔細分析客戶反饋,以期發現問題。eBay有一套全球方案,即允許知識產權所有人指出在eBay上進行銷售的未授權或者仿造該品牌的可疑產品。
eBay亞太區發言人Daniel Feiler曾表示:“我們鼓勵舉報行為。”eBay清楚,要想保護公司業務,他們必須實施嚴厲的反假冒措施。
“商機無限”
eBay深信自己在開創一個全新的全球業務平臺。eBay亞洲賣家的業務有55%來自美國,因此eBay表示公司的定位旨在促進亞洲區域內的貿易以及亞洲與其它國家之間的貿易,比如巴西和俄羅斯。
“我們深知這一業務模式的力量,”Feiler說道,“我們感覺目前僅僅觸摸到了這一巨大商機的冰山一角。”
根據艾瑞咨詢的研究結果,截至2013年,在中國約有4800萬家做出口貿易的中小企業,而在2008年這一數字僅為3300萬。eBay和PayPal均已在上海設立了分支機構,希望能幫助中國制造商將產品銷售給國外的消費者。 這一目標在PayPal的會議室里明顯易見—幾個世紀前的威尼斯商人馬可o波羅的亞洲之行地圖高掛在墻上,寓意深刻。
PayPal中國區總經理田毓中表示,PayPal在中國的角色是商業顧問,旗下有240名員工直接與使用eBay和其它在線平臺的中國公司進行溝通。
田毓中介紹說,大部分中國賣家在向全球買家銷售物品時并不會強調自己來自中國。“盡管在當前美國經濟困難的形勢下,大部分賣家都從廉價購物中獲益頗多。”
“經濟危機之前,人們都感覺生活富足,”田毓中補充道。而現在,比起去品牌店鋪購物,美國消費者更喜歡在互聯網上搜索他們需要的產品,然后從中國的制造商那里直接購買。“這樣他們購買同樣產品付出的成本僅有原來的一半,甚至是三分之一。”
通過eBay拓展海外銷售渠道的中國企業包括去年營業額高達3億美元的凡客誠品,銷售家電產品的M2Cmart和香港攝影器材供應商Dzone2。
凡客表示50%的海外銷售額來自eBay在美國、歐洲和俄羅斯的買家。自去年在eBay上建立了***家店鋪后,凡客每天可通過eBay平臺達成的交易額就突破了1200美元的記錄。
穩居高位,***市場
高盛銀行的研究報告顯示,中國電子商務銷售行業中eBay新一輪的商業高峰預計會從2010年的800億美元劇增至2015年的3000億美元。傅志勇認為,盡管趨勢大好,但eBay和PayPal仍面臨嚴峻的挑戰,因為中國多數制造商對互聯網都知之甚少,而且缺乏全球營銷的能力。
作為一個成功的跨境消費者平臺,eBay也許會在不久的將來再次面對勁敵阿里巴巴(微博)。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目前已占據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的頭把交椅。
去年,阿里巴巴又推出了一個服務于出口美國的中小企業的在線批發平臺——全球速賣通,并已取得了部分客戶的訂單。
PayPal曾為全球速賣通提供支付服務,但今年終止了該項合作,這預示著兩家企業在未來可能會再次成為競爭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