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內WiFi將覆蓋上海八成公共場所
據艾寶俊介紹,未來的具體帶寬申請“完全是根據用戶的需求,每個用戶,每個光纖到戶,***的設置能力可達到 100兆”。
上海市近日出臺了《上海市推進智慧城市建設2011-2013年行動計劃》,要用3年時間把上海建設成為一座智能化、現代化、數字化、網絡化的“智慧城市”。
市民可申請百兆帶寬
據艾寶俊介紹,有關于上海智慧城市3年行動計劃就是能夠建一個國際化的、具有國際水平的通訊基礎設施;在此基礎上,形成一些相關的產品來滿足市民生活;借這個機會可推進新一代的通訊技術以及產業體系的發展,形成區域網絡。
“實施‘光纖到戶’工程是整個‘智慧城市’建設國際水平基礎網絡最重要的一部分內容。我們目前的互聯網實際上是通過電話線,如果講技術,那就是ADSL技術。”艾寶俊說,未來的光纖可能會達到10兆、20兆,甚至個人可直接申請百兆。
據艾寶俊介紹,將來有可能把多個運營商的信號全部接到小區,然后用戶決定選哪個運營商的,就接入哪個運營商的網絡信號。小區居民覺得不好,還可以換。
艾寶俊介紹,“無線城市”是“智慧城市”建設重要的一個基礎設施,“無線城市就是我們說的WiFi熱點,在主要的公共場所,醫院、圖書館、公交、機場、車站等各個領域里,我們期望通過3年時間,從目前的近10000個提高到22000個WiFi熱點。這樣的話,使全市公共場所的80%可覆蓋。”
基站密度遠低于香港
基站少了,手機信號差,基站多了,老百姓又擔心有輻射傷身。針對通信基站建設,艾寶俊介紹:整個城市在無線移動方面有完整的規劃,基站的多少是根據區域的密度、用戶的多少以及建筑物的結構來嚴格規劃布置的。正常情況下,一般要考慮用戶量、基站之間的密度和整體的比例。
艾寶俊承認,在個別區域,建設基站是有些困難,因此目前基站選擇同樣規劃區域,盡量選擇政府的辦公樓,第二選擇就是公共事業機構,第三選擇是企業和事業單位,***,沒辦法的才選居民區。
艾寶俊解釋,“本市在基站建設方面,在國家標準的情況下,要求得更嚴,而且,所有的基站建設產生的輻射都是嚴格監測的,完全在標準范圍內。”
據艾寶俊介紹,上海的基站密度是每平方公里0.7座,國內較多的城市是每平方公里2.8座,香港2010年公布的2009年的數據是每平方公里12座基站。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