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帶瓶頸 民生之殤
接入寬帶在中國在人均收入較低的情況下,卻付出了遠較高收入國家高得多的成本,卻沒有因此獲得高質量的寬帶服務水平。我國的寬帶資費水平相當于韓國的124倍,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提供的這一觸目驚心的數字,提醒人們關注中國21世紀的民生問題——“數字化生存”的困境。
中國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的研究發現,中國寬帶在高速發展中,與國際發達國家的水平不僅沒有縮小,從國際電聯的數據來看,中外寬帶鴻溝竟然日益擴大。我們真的又到了“最危險的時刻”,不改革不行了。
一說電信改革,電信專家***反應,往往是骨干網的排列組合問題。但我們研究卻發現,中國寬帶瓶頸,主要不是卡在寬帶骨干網上,而是卡在互聯網接入網上。因為在中外同等帶寬條件下,主要區別在于,全人類幾乎都放開了互聯網接入,只有我們一家壟斷互聯網接入。這導致在寬帶接入互聯網時,出現了瓶頸效應,不能充分發揮帶寬的作用。一個突出問題是,中國的云計算成本是美國的四倍,就是這個原因造成的。
考慮到我們已經進入互聯網時代,電信問題必須結合互聯網問題綜合考慮。以往電信改革只觸及電信壟斷(骨干網壟斷),卻沒有觸及互聯網壟斷(接入網壟斷,我稱之為“二次壟斷”),導致我們進入寬帶互聯網時代后,發現關鍵瓶頸在互聯網方面。因此要從互聯網的角度重新審視電信改革,希望在電信改革中充分加入互聯網的考慮。
寬帶民生的現實:差距正在擴大
綜合比較中國與世界寬帶特點,可以發現,中國寬帶用戶數居全球首位,但普及率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國際社會數字鴻溝縮小的同時,中國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寬帶鴻溝卻在加大。
1、寬帶接入的國際比較:我國寬帶接入明顯落后
1)寬帶不寬,普及率過低
CNNIC統計表明,“寬帶不寬”的問題仍然存在。根據Akamai公司的報告數據計算,我國平均上網速度,只有857kbps,接入速度遠遠落后于美國、日本、韓國等互聯網發達國家。
從現有可比數據看,2008年,我國寬帶普及率為6.29%,比2007年底提高了1.4%;然而,與日本、韓國、中國香港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寬帶普及率至少相差15個百分點。
2008年,我國寬帶家庭普及率為20%,不及OECD30個國家家庭普及率(51%)的一半;2009年,人口的寬帶普及率僅為OECD國家的30% 。
2)價格偏高
2008至2009年間,ICT綜合價格指數中所包含的161個國家的ICT服務成本幾乎均有所下降,平均降幅達15%。固定寬帶服務價格降幅***(42%)。
中國同排名中國之前的國家相比,雖然幾乎是人均國民總收入(GNI)***者,但卻是寬帶價格指數對人均國民總收入占比***的國家;而同排名在后者相比,又是寬帶資費價格水平較高者。
換句話說,中國在人均收入較低的情況下,接入寬帶卻付出了遠較高收入國家高得多的成本。中國人拿出收入中相較他國為大的份額購買寬帶,但由于寬帶供給不足,寬帶價格要比他國高得多。
我國寬帶ADSL接入普及1.2億用戶,但僅以512K-1M為主,平均不及1M帶寬,價格很高。平均100元/月.M。而目前,香港1G帶寬199HKD/月.G,綜合分析價格和網速,相差近1000倍。
從占收入比重來看。歐洲的固定寬帶服務價格水平不到平均月收入的2%,這是迄今為止固定寬帶服務價格***的地區。國際電聯發現有10個國家和地區的寬帶價格不到國民收入的1%。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的數據表明:以上海最近推廣的10兆寬帶服務為例,月資費259元,相當于上海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1%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25%,占到全國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18%和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0%。
3)服務較差
在付出相對他國較高價格的同時,中國寬帶的質量和服務水平仍然不高。工信部發布的電信用戶申訴情況披露,電信和聯通之間的帶寬瓶頸導致的用戶投訴占到了90%。
寬帶接入技術還會繼續向前發展,我們還會繼續關注這方面的內容,也希望大家多多分享這方面的資源。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