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流程:詳解產品設計的骨架
我曾經接觸過這么一款電子商務類產品:功能龐大、業務邏輯復雜,但需求文檔詳細、考慮細密周全。開發過后產品也被證明確實可以使用,沒有什么bug,當時就準備馬上上線了。然而就在這時,產品卻突然被領導駁回并中止開發了,原因為何?
領導的意見很簡單:用戶體驗太差。確實,我看了半天頁面,也沒搞懂該怎么使用,不知道該先點哪個,后點哪個,擺在我面前的是一大堆摸不著頭腦的功能。造成這種原因只因設計時缺失了重要的一步——任務流程設計。
一般來說,用戶使用這種產品有明確的目的(不同于瀏覽新聞網站),那么就必須要在頁面上給予用戶適當的引導,使用戶能快速完成任務。當然在完成任務之前用戶可能也會走一些彎路(比如先收藏,或先充值等等)。實際上,設計這類產品就好比設計一個迷宮,支線有很多條,但只有一條主線通向終點。和設計迷宮的方法一樣,要先設計那條主線,再從容設計支線,脈絡清晰了,才能正確架構起整個產品的功能和內容。
設計主線(主行為流)就是把雜亂無章的功能點根據用戶的期望及目標以正確的次序組織起來的過程,告訴用戶需要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如果沒有任務流程圖,就好像把所有路線胡亂組合到一起一樣,那么用戶可能就永遠走不出去了。
是否設計支線(次要行為流),要看是否能對用戶完成主行為流有必要的幫助(迷宮的支線越少,整體復雜度越低,越有助于用戶迅速完成任務,過猶不及)。
策劃和開發團隊心中的產品可能是這樣的:
就像這個迷宮一樣,產品功能的排放雜亂無章,沒有主次、先后之分。因為他們對功能和業務邏輯太過熟悉,每到一個地點就會憑借環境迅速判斷下一步該怎么走,所有的功能和操作一視同仁。
而用戶期望的產品是這樣的:
用戶希望不用思考,就能借助引導順利完成任務。
那么交互設計師眼中的產品是什么樣呢?
交互設計師既要理解策劃團隊的意圖,又必須從用戶角度思考。關鍵的一點是確定主行為流。確定了主行為流,就可以以此為線索,理清思路,進而規劃產品的整體界面設計。
總之,規劃一個產品,從整體到局部、從抽象到具體,是不會有錯的。而如果不經過整體規劃,直接從細節入手會怎樣呢?
不注重整體性,又想把事情做好的人,必然會過早的限于細節當中。這樣的后果無非就是盲人摸象。團隊中如果每個人都是這種情況,那后果就更為嚴重。這就是開會時大家經常各抒己見卻毫無結果的原因。
另一個后果:過于關注功能細節,造成產品臃腫,概念繁雜,且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出口。實際上,整體結構清楚的話,用戶僅借助導航和適當引導就能順利完成各種操作,而不需要各種如“救命稻草”般的繁雜出口。否則,產品就成了一團亂麻。對于迷宮來說,每連接一條路或增加一條路,就有可能使迷宮的復雜程度呈幾何級數增長。
但愿這種事情永遠都不再發生,但是如果發生了,請交互設計師勇敢的上前迎接挑戰吧。
為什么需要交互設計師(Why)
交互設計師能夠在理解業務的基礎上,站在用戶的角度上進行思考,把復雜晦澀的業務邏輯需求“翻譯”成用戶容易理解的界面,最終引導用戶快速完成任務,使策劃方和用戶皆大歡喜。
交互設計師需要做什么(What)
◆了解網站需求及用戶目標
◆了解功能及業務邏輯
◆設計任務流程
◆設計信息架構
◆制作頁面原型
交互設計師需要怎么做(How)
綜上:
一個稱職的交互設計師不是盲目的滿足用戶需求,而是引導用戶去做對企業和對用戶自身都有益并且最重要的事情,同時給用戶帶來良好的體驗,達到“雙贏”的局面。
在這個基礎上像設計迷宮一樣去設計任務流程,在頁面上有針對性的引導用戶,帶領用戶迅速完成企業和用戶雙方期望完成的任務。任務流程如同產品的骨架,支撐起整個產品,是無法省去的一步。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