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CTO專訪溫州港信息管理中心主任陳序:信息整合迫在眉睫
原創“2010年,我們信息化建設最關注的就是信息資源的整合,包括系統和人員的整合!” 溫州港集團信息管理中心主任陳序在接受51CTO獨家專訪時如此表示。
溫州港介紹
溫州港地處浙江南部、東南沿海黃金海岸線中部,是全國二十五個主要港口之一和國家重要樞紐港。隨著腹地綜合運輸體系的不斷完善,溫州港將逐步成為贛東、閩北等地區對外交流的重要口岸。溫州港現在已與德國、英國、意大利、俄羅斯、美國、阿聯酋、日本、韓國、印度、新加坡、香港及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50多個港口有航運業務和貿易往來。2000年國家港口體制改革,溫州港順應歷史發展潮流,經溫州市人民政府批準,進行了政企分開的管理體制改革,成立了市屬國有獨資企業——溫州港務集團有限公司(2007年12月21日更名為溫州港集團有限公司)。
自集團成立以來, 為適應全國、溫州市、溫州港經濟發展的需要,溫州港集團的港口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出現了前所未有空前的飛躍發展,水陸客貨運輸量特別是集裝箱吞吐量大幅度增長,裝卸工藝不斷改進,經營管理水平不斷提高,港口現代化、信息化呼喚著以計算機技術為主要手段的信息系統的推廣應用。為此,集團成立了信息管理中心,并在有關主管領導和下屬單位成員根據對集團所屬各單位及各部室數據規劃調研的基礎上,同時,在征求對信息系統應用的發展設想的基礎上,結合集團實際情況,組織專人編寫了《溫州港集團信息系統發展規劃》和《溫州港集團“十一五”信息化規劃》。按照《規劃》的具體要求逐步展開了信息化建設工作。目前集團共有計算機技術人員23人,分布在集團總部以及下屬各單位,以2005年集團廣域網建成為標志,溫州港集團的信息化建設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規模。
#p#
信息化基本情況
集團廣域網建設:集團先后投入了600多萬的資金進行硬件平臺的建設。到目前為止,集團總部、裝卸一公司、龍灣公司、金洋公司、金鑫公司、港口貨運與船舶代理公司、白樓下港務公司、狀元岙碼頭有限公司和外輪理貨公司等均已建成各自的局域網,在用計算機及其相關設備共計600余臺,接入了互聯網專線,架設自己的網絡應用服務器。在各個局域網的基礎上,通過租用裸光纖把集團總部、裝卸一公司、龍灣公司、白樓下港務公司、金洋公司、狀元岙碼頭有限公司、外理公司和港口貨運與船舶代理公司進行連接,組建成集團廣域網,并通過VPN技術將輪駁公司、實業開發公司與金鑫公司等與集團網進行連接,統一了互聯網出口和網絡規劃,內部實現了最大程度的資源共享,為各個應用系統的運行提供了穩定、高效的硬件網絡平臺,拓撲圖如下所示:
無線網絡在港區的應用:由于碼頭的各類裝卸作業是由在現場移動機械的橋吊、輪胎龍門吊、堆高機、集裝箱拖車、鏟車等完成的,無法采用傳統固定連線方式進行數據通信,因而無線網絡技術的發展、無線終端產品的開發應用和計算機技術及集裝箱管理信息系統有機結合,為現場裝卸作業的調度、信息實時處理提供了技術支持。
監控系統:根據下屬各公司監控系統現狀,突出人防與技防相結合的特點,集團目前在各個主要港區建設了監控系統,共建成約200個監控點,有效保證了港區的安全生產。
集團監控系統設計圖:
集團調度指揮中心:溫州港集團在新大樓建設了集團監控應急指揮中心,建成后把各港口企業視頻監控系統集中接入港集團監控指揮中心,進一步完善溫州港集團的遠程生產調度及應急事件監控平臺,使溫州港集團的監控平臺成為集安保、生產調度和應急指揮的一個重要管理平臺及指揮中心。
海港大廈信息化建設:2009年10月集團正式搬入新的辦公大樓海港大廈,集團共投入資金400多萬元進行信息化項目的建設。建成了70平方米的機房,配置了H3C的路由器、交換機等網絡設備,該機房的建立能保障集團服務器及相關網絡線路的穩定運行。完成了三個會議室智能會議系統的建設,該系統改變了以往傳統的會議模式,能夠滿足不同類型的各類會議要求。并搭建了網絡視頻會議系統,使集團總部能夠與金洋公司、龍灣公司、狀元岙公司、白樓下公司與裝卸一公司之間進行遠程可視化的會議。組建了覆蓋整個辦公區域的溫州港集團無線網絡,突破了辦公室的束縛,通過無線網卡能隨時隨地接入集團網絡進行相關操作應用。完成了覆蓋整棟大樓的監控系統的建設,該系統共有監控探頭100多個,起到了很大的保障作用。還設立了多媒體觸摸屏信息查詢機與LED信息發布系統,大大提升了企業的形象。
信息化上層應用建設方面: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管理方法,在軟件方面,集團共投入資金200多萬元開發或購置了安技系統、企業電子郵件系統、辦公自動化(OA)系統、RTX系統、財務K3系統、人力管理系統、網絡安全軟件、集裝箱管理系統、港區圖像監控系統、內貿集裝箱代理系統、集裝箱車隊管理系統、集裝箱作業站管理系統、材料管理系統、人力資源管理系統、計件工資管理系統(作業票)等。以及,集團將開發協同辦公系統與生產調度管理系統。
#p#
2011年信息化規劃
“2010年,我們感受最深的就是,在進行信息資源整合的過程中,數據的標準化顯得尤為關鍵。”陳序感慨道。
在原有這些信息化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整合資源,成立集團信息服務總公司。陳序還說道,順應“十二五”國家規劃的需要,2011年他們將會建設自己的數據中心。重點建立數據源標準、數據庫標準和數據交換標準。搭建數據交換平臺,實現異構業務數據的抽取,通過開發數據倉庫/決策支持系統,為港口業務、生產、管理活動提供多維度決策支持。
同時,將力爭打造2個平臺,一個是,整合行政管理平臺在2010年OA的升級及整合人事、后勤管理等基礎上,努力提高集團行政管理信息化水平,最終打造成為集OA、人事管理、后勤管理、檔案管理、工會、黨務、宣教、項目管理、知識管理、信息交流于一體的綜合管理平臺。另外一個是,提升生產業務管理平臺。完成散雜貨系統軟件,整合各個港區的集裝箱管理系統,開發安全管理、機械設備管理系統,建立接口良好、互通的統一的覆蓋集團主要業務的管理平臺。
并采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地理信息系統(GIS)、無線網絡傳輸與PLC集成等技術,對現有的集裝箱作業過程和設備調度與監控及安全管理進行整合,從而實現對港口生產要素(集裝箱、箱位、作業機械)的精確定位、動態跟蹤、過程控制和可視化管理,進而發揮其提高碼頭操作效率,確保操作安全,節約運營成本的作用,提高EDI、GIS、GPS、ERP、CRM等現代物流信息系統在碼頭上的應用比例。
在向預定的信息化目標進階的過程中,陳序強調道,“數據標準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