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迫在眉睫!中國制造業信息安全建設該怎么做
中國制造業目前正面臨著重重困境,比如金融危機影響、競爭日趨激烈、產品創新不足、訂單壓力凸顯、原材料價格上漲、人力資源成本上漲,轉型迫在眉睫。如何去轉型?
據e-works《黃金十年制造企業轉型調查報告》,制造企業實現轉型升級的途徑主要有2類:***類是盈利模式的轉型,即通過改變產品價值和定價策略而創造收益,比如從提供單一產品向提供成套解決方案轉變;第二類是產業的轉型,即進入一個全新產業,或者從OEM升級為ODM甚至自主品牌;第三類是運營模式的轉型,即改變企業的運作模式,比如從自主發展轉變為領先并購與行業整合實現迅速擴張。
任何轉型模式都需要企業擁有一些最基本的素質,而其中很重要的一點便是信息化管理平臺。
企業要轉型,信息化是不可缺少的手段。調查顯示,63%的調查對象認為,信息化技術能夠促進制造企業轉型升級,32%的調查對象認為信息化是實現轉型的必要條件。所以企業要成功轉型,就必須擁有足夠支撐企業快速轉型的信息化平臺。信息化是企業運營的數字神經系統,是企業能夠實現轉型升級必備支撐。例如企業要實現并購,就必須確保企業的信息化系統能夠快速克隆,將企業的管理延伸到被并購的企業。企業要實現多地點、多工廠、多組織的集團化運作,甚至國際化運作,信息系統必須具備支撐企業實現集團化管理,以及多語種、多幣種、多工廠、多賬套的管理。企業要靠服務盈利,也必須建立支持企業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的客戶門戶。企業要加強供應鏈協同,必須建立與供應商進行數據通信的B2B信息交互平臺等。
既然信息化是制造企業轉型的必經之路,那么如何更好地過渡,充分享有信息化的便利呢?不得不說的一點,就是信息安全建設。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汽車在公路上行駛,當它穿越彎道的時候,最重要的是什么?當然是安全。企業轉型就好比汽車過彎道,這邊是傳統模式之路,那邊是信息化之路,要想成功轉過彎道,踏上信息化之路,再次高速啟航,就必須建立高質量的信息安全系統。目前全球范圍內的整體信息安全形勢十分嚴峻,每年因為網絡泄密事件而給企業造成的損失多達上萬億美元。而我國的信息安全現狀更是不容樂觀,企業整體信息安全意識不足,信息安全投入偏低,這導致大多數企業缺乏有效的信息安全防護措施,最終導致了信息泄露事件頻發。
那么企業在信息安全建設方面需要在哪些方面特別加強呢?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領導的重視;二是挖掘自身的需求;三是安全培訓。
***點,領導的重視。
可以說,任何一種新事物剛出現的時候都可能遭到人們的不理解或反對,信息安全管理也是這樣。企業部署信息安全系統,需要每個員工進行配合,日常工作中會增加一些操作,當然會有人表示不接受。難道這樣就不進行下去了嗎?當然不是。這時就需要企業領導的支持,領導要明白,員工一般只會考慮自己的業務是否得到發展,是否能拿到更多的報酬,而不會從整體上對公司的業務、安全、長期發展等等進行思考。如果領導自己對公司的安全都不關心不重視,那就更加不用期望下面的人會自動盡心盡力保護好公司資產。另外有的領導覺得信息安全只花錢不賺錢,的確安全這東西并不能直接創造利潤,但是它能保護公司已有資產不受損害,同時安全也屬于企業品牌的一部分,能夠為企業吸引更多的潛在訂單。因此領導要重視信息安全,保證信息安全建設預算,并全力支持安全項目的推動。
第二點,挖掘自身的需求。
企業要建設信息安全系統,首先必須了解自身的安全需求。很多企業并不注意評估自身的安全現狀,挖掘自身的需求,而是過度依賴安全廠商的評價。比如有的廠商大肆鼓吹加密就是一切,企業只要加密就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于是許多企業就只部署加密,結果依然發生泄密事件,還無法追查事件事件發生的原因。企業在信息安全建設要有主動意識,知己知彼,擇優而取。不求最貴,不求最火,但求最合適。
第三點,安全培訓。
員工的安全意識、企業的安全文化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建立起來的,需要企業進行長期的培訓。有的企業作信息安全培訓,僅僅是開幾次會,領導發發言,強調強調安全的重要性,這樣是遠遠不夠的。心理學家研究指出,一個習慣需要堅持21天才能形成。當然企業不能連續21天對員工開會培訓,那樣員工無法接受。企業在安全培訓這件事情上必然要有足夠的耐心,每隔一段時間培訓一次,而且內容形式還要變換花樣,這樣才能讓員工逐漸地接受,安全意識與習慣逐漸形成,企業安全氛圍遂水到渠成。
制造業是我國的支柱產業與優勢產業,關系國計民生,關系國家經濟實力。信息安全建設的目的是確保制造業信息化效果***化,從而為轉型以及此后的鋪墊一條平坦的大道。那么國家在制造業信息安全建設方面也應該通過引導、規范、扶持等多種途徑,幫助制造企業加強信息安全建設,建立完善的行業標準與健康的市場秩序。